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潘村
2014-06-17 11:10

 

交溪挤出龙凤二山,即进入大同的潘村。可是潘村人对龙凤二山有自己的叫法,他们把村南的龙山叫做凤山,把凤山的最高峰叫金峰,而把村北的凤山叫做将军山。潘村即坐落在交溪之北的将军山下,面对凤山。

很久发前,因潘姓人在此建村居住,潘村因此而得名,可是现在潘村已经没有姓潘的人了。其原因是一百多年前(1880年)的一场洪水,让潘村彻底毁灭。自那以后,住在将军山南麓的翁姓和住在将军山西麓的周姓相继迁到潘村,并在这里繁衍成为一个大村。

关于潘村的毁灭有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当年潘村的潘家相当富有。有一年,潘家有一位小伙子娶亲,为显示自家的富有,竟把从自家门前到村外的道路全用稻谷铺上。而女方家也不甘示弱,用银元从自家门前,一直铺到村外。

娶亲的那一天,新娘子坐在轿子上,先是听到叮叮当当的金属声,她撩开轿帘往地下一看,只见抬轿人的脚下踩的全是白花花的银元。她叹了口气,放下帘子,没作声。

当轿子抬到潘村时,她又听到轿夫脚下的发出了另一种声音,好像是踩在砂子上的声音,她又撩开帘子看了一下,原来,轿夫脚下踩的全是稻谷,她的心为之一痛。她无奈地放下了帘子。

这样的情景不但没给新娘子带来一点点自豪感,反而在她的心里投下了一块阴影,久久挥之不去。

第二年春夏之交,窗外暴雨连连。这位新娶的妇人坐在窗下梳妆,突然从窗外飞来一只乌鸦,把她面前的一只金梳子叼走了。妇人伸手去抓,乌鸦闪身一躲,飞走了。说也奇怪,这只乌鸦叼着金梳子也不飞远,只站在窗台上看着妇人。妇人站了起来,又伸手去抓,乌鸦又飞到了窗外的一棵树上。妇人冒雨追了出去,乌鸦又往前飞,只是每次都不飞远,并做出一种随时都可以让妇人抓住的样子。

就这样,乌鸦在前面飞,妇人在后面追,一直追到村外的一棵大树下。乌鸦停在了树上,再也不飞了。妇人努力地往树上爬。正这时,一场洪水冲进了村庄,整座村庄顷刻间被洪水冲走了。只留下村外的这棵树,以及树上的妇人。

当时娶这位妇人时,男女双方为了斗富,这惜糟蹋金钱和粮食,除了这位妇人外,竟无人为之痛惜。当整个村庄被冲走的时候,那只乌鸦设计救了妇人。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这里面包含的深意,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潘氏在将军山南麓的居住历史大约有600多年了,其始迁祖潘仲升于明洪武年间,“由航川游岘岭而来至西隅,见四灵之秀,凤山之麓潘村山环水抱,土厚风淳,遂卜居焉。”据《潘氏宗谱》记载,潘村翁氏奉唐朝诗人翁洮为祖。翁洮是航头黄木岗一带人,黄木岗古时称清泉,居住在这里的翁洮之后称清泉翁氏,所以,潘村翁氏也称清泉翁氏。

周氏的祖居地在遂安,大约在500多年前,有一支迁到将军山西麓的西坞(现海螺水泥厂一带)居住。潘村被洪水冲毁之后,周氏和翁氏一样,迁到潘村的废墟上重建新村。

翁氏和周氏在潘村都各自建有自己的宗祠,修有自己的宗谱。现在两部宗谱和周氏宗祠都保存完好,但翁氏宗祠却于前几年倒塌了,现在村里还有几幢翁氏古居,有一幢看上去还相当漂亮,特别是它的门面,砖雕相当精致。

潘村东面的一座小山上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寺庙,当地人叫回龙寺,可是寺门上却挂着一块“翠琴禅寺”的匾。此寺院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村里有人说建于唐朝,并说规模最大时,寺里有四百多个和尚。站在寺外向西望去风光相当秀美,凤山、将军山、潘村及村外的田畈(潘畈)尽收眼底。《翁氏宗说》和《周氏宗谱》都有《八景寺》描写这一带的风景,《翁氏宗谱》里的《八景诗》有二十一组一百六十八首。《周氏宗谱》里的《八景诗》也有四组,其中两组是西江月词。

这里选录几道,以飨读者:

《翁氏宗谱》中的《湾溪垂钓》之一:

“绿杨深处午阴余,跣足蓬头孰笑予?归去玩吟棃岳句,故乡风味石斑鱼。”

棃岳句,唐朝诗人李频有“魏驮山前一朵花,岭西更有几千家。石斑鱼鲊香冲鼻,浅水沙田饭绕牙”之诗句,表达其对故乡的美味石斑鱼向往之情。

《周氏宗谱》中的《西江月·潘畈春耕》之一:

“万顷千畴美畈,农人春及犁枷。前朝潘姓此居家,因赐佳名弗假。 既获清泉灌注,又逢布谷交加。披蓑戴笠兴弥赊,尔我勤耕不罢。”其中“前朝潘姓此居家,因赐佳名弗假”,是对潘村之名由来的证明。(沈伟富/文  汪国云/摄)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