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寻芳
2014-07-08 10:36

□ 沈伟富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写的《春日》。诗中所说的“泗水”,在山东省中部,春秋时代孔子曾经在此讲学传道,教授弟子,死后也埋葬在这里。南宋时,北方国土已经被金人占领,朱熹不曾北上,自然不可能到“泗水滨”去“寻芳”。这里的“泗水滨”是暗指孔门,代指孔子儒学;“寻芳”则是指探求圣人之道。泗水寻芳就是到孔子那里去寻找真理。

大同有个村坊的名字也叫寻芳,位于李家四灵之一——龙山东麓,东与劳村、北与潘村接壤。

寻芳原来不叫寻芳,而是叫前坊。《建德地名志》上说,因村庄地处龙山之前,故称前坊。但又与李家的前坊重名,为区别起见,就把这里叫做下前坊。因村东有条梅花岭,每当白雪飘飞,梅花盛开之时,远近村坊的一些文人常到这里游赏,所以村里的文人就把村名改为寻芳,刘秉纯有“梅岭樵歌”诗:“忽闻樵语响,遥隔一枝林。歌罢人何处,岭烟深复深。”

在村里采访时,村里人说,“寻芳”是由“秦方”演变而来的。他们说,最早在这里居住的是两家人,一家姓秦,一家姓方,故称秦方,只是现在村里已经没有这两个姓了。

听说我要去寻芳村采访,下童自然村一位93岁的老人叫童根清,一大早就抱着两本破旧的《童氏宗谱》,走了十来里路,来到村委会等我。他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二点钟(上午我在另一个村采访),他的老伴在家等他回家吃饭,一直没有等到,也从下童赶到村很会。这两位高龄老人的举动,令我感动万分。我让他们带路,用车把他们重新送回下童村里。老人一下车,就跑回家,拿来童氏宗祠大门的钥匙,打开祠堂的大门让我看。从外面盾,童氏宗祠好像是新修的,但里面的陈设却全是老的,童根清老人指着一根一人抱不过来的大柱子说,这是山楂树,从山东运过来的,竖在这里已经有三四百年了。我看了看柱子的根部,无论颜色还是质地,已经基本上和石础融为一体了。童根清老人说,这葛岭这条源里,有两个姓童的村庄,一个是管村桥,一个就是他们下童。因为管村桥在上,他们在下,所以称下童。下童的童氏是元末明初从兰溪那边迁过来的,和管村桥的童氏不是同一个宗系。童根清老人的夫人今年83岁,她说,她刚嫁过来的时候,下童村里只有十一幢房屋。六十多年来,下童的人口就发展到300多人。她说,下童这个地方是很“发”的。说完,她笑呵呵地回去烧水,说要请我们到她家里去喝茶,并说,下童的水是很甜的。

寻芳村的蒋炳科老先生一直陪同我在整个村里走,边走边和我讲明光寺的故事。

他说,明光寺是一座很老的寺,在寻芳村和劳村之间的田畈里,初建于唐朝,北宋末年方腊起义后毁于战火,后又重建。

蒋老先生说,明光寺为什么这么有名,这和商辂公有关。

商辂有一个姑奶奶嫁到劳村,小时候,商辂常到姑奶奶家玩。长大后,商辂做了大官,有一年,做了大官的商辂带着随从又到劳村走亲戚,并到明光寺礼佛。从姑奶奶家出来的时候,天是晴的。可是当他和随从来到明光寺里,天突然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商辂他们只好向寺里和尚借笠帽戴。可是和尚说,笠帽没有,雨伞倒是有很多。于是打开一间禅房,里面果然堆满了各种雨伞,有油布的,有油纸的,还有花布的。和尚让商辂他们随意取用。商辂和随从每人各取了一把雨伞打道回府。说来也真够奇怪的,当产,商辂他们走出寺门不久,倾盆大雨突然结束,天上顿时白云朵朵,不一会儿,就万里无云了。商辂和随从们收起雨伞,突然发现每把雨伞的柄上都写有名字,而且都是女人的名字。回到劳村姑奶奶家,商辂把这事和姑奶奶一说,姑奶奶告诉商辂,说明光寺里的方丈是个色鬼,凡稍有姿色的妇女姑娘去寺里拜佛,说不定就有去无回,很多人把这事告到官府,官府也查过多次,也没个结果。姑奶奶还说,与明光寺一溪之隔有个尼姑庵,明光寺的方丈常去庵中,与尼姑纠缠。商辂一听有此事,一面向奏准朝庭,一面带人前往明光寺查证。果然在寺中的地下室里,发现关押着很多妇女。商辂释放了妇女之后,抄平了明光寺,铲除了这个佛门毒瘤。后来,在寻芳、劳村等附近几个村的一些善心人的努力下,又在明光寺的原基上,重建了一座庙,叫兴隆庙,此庙也于清末被毁。现在有这里已经形成一个村落,村名就叫兴隆庙。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