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莲花源之——郭村
2014-07-27 16:03

 

 

出林茶,有一大型水库,叫林茶水库,建于1975年,1981年建成,最大蓄水量188万立方米,坝高46米,呈半圆形向内凸进。库区林木茂盛,库中之水碧蓝如洗。水库之外即为江珠村。因早年有江朱两家在此居住,故名江朱,后改朱为珠,称江珠。后徐姓来此定居,并建有徐王庙一座,为莲花源中重要古迹之一。出江珠,即为樟村。

樟村是一个名村,不仅在莲花,甚至在浙江,都是名声远播的,上过《浙江通史》,其原因是在村南的一个岩洞中,发现过疑似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踪迹。上世纪7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村南的一个石炭岩山中,发现一系列洞穴和裂隙,洞中有黄红色粘土堆积,从土中找到疑似用火痕迹和六种哺乳动物化石,虽然没有直接发现古人类化石,但只少可以说,早在十万年之前,古人类就可能在此活动过。

樟村村北的一座山因“正方而类屏者,曰屏山”,从远处看,此山又很像一匹低头吃草的马。早年因山下樟树成林,有邵氏最早在此建村,故名樟村。江珠溪绕过村庄,沿村南的山脚缓缓流过,因村南之山“挺然而拱秀”,称万萝墩。山间原建有一座祠,叫剑岩世祠,但不知祠中供奉何许人也。山下溪中有一块黑色的大石头,《樟村邵氏宗谱》上说:“但见乌石嵯峨,沉浮水面,有鱼来会于石上下,则乌石庵在焉。”

再往南就是莲花的象征:岩山了。“岩山,奇岩峭壁,殆不可状。风摇其岭,震动崖谷,冬夏常蔚然。”(《樟村邵氏宗谱》)整座山都是石炭岩,临溪的一面,峭壁如削,崖壁上有班驳的水渍,枯藤古木倒挂其上,形成一幅幅天然的国画。

与岩山隔溪相对的,即为莲花源中最大的一个村:郭村。

村名姓郭,可是村里人却不姓郭,姓许。

最早的时候,这里真的是郭姓人聚居的地方,所以叫郭村。不知是哪个朝代,也不知是哪一年,有一个姓许的卖汤瓶的安徽歙县人来到郭村,借住在一个姓郭的人家。这个姓郭的人家只有一位姑娘,很善良,对这个卖汤瓶的小伙子关爱有加,久而久之,两人产生了感情。这个卖汤瓶的小伙子就在郭家做了上门女婿。

一年后,两人生下了一个儿子,跟妈妈姓郭。也不知是什么原因,郭村的郭姓人越来越少,最后,郭姓绝嗣,那个跟妈妈姓郭的儿子改为跟父亲姓许,渐渐地,许姓成为郭村的大姓,但是作为村名的郭村却一直没改变。

许家的祖耤安徽歙县曾出过一个大人物,叫许国(1527—1596),此人自嘉靖乙丑年考中进士入京为官后,官运亨通,历任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大员。隆庆年间,他以一品服出使朝鲜,因其“馈遗一无所受,朝鲜勒碑以颂。”后因其“廉慎自守”而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声名显赫的内阁重臣。万历十二年九月,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又晋升为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深受皇帝的信任,准许他回老家歙县,“催动府县,兴师动众,鸠集工匠,”建造了一座著名的许国大石坊,上刻“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一长串头衔。(“少保”是太保的副级,属皇帝的高级顾问,“太子太保”是辅导太子的老师,“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武英殿”是皇宫内许国办公的地方,“大学士”是内阁成员的称号。)《明史》中有专门的《许国传》。

郭村许家人把许国当作自家人,并以此为自豪。

据老一辈人说,郭村许氏在经营村庄格局时,是非常讲究的。

整个郭村依山而建。村的后面有六座小山坡,其中五座呈半环形状,围着中间那一座。风水先生说,这叫“五马同槽”。许家宗祠就建在“马槽”的正前方,坐西朝东,祠堂门前建有一座非常华丽的魁星楼,再往前建有一座牌坊,叫“擢英坊”。许氏宗祠、魁星楼和擢英坊呈阶梯状排列,为郭村的一大景观。可惜的是,这样的景观全毁于上世纪中叶的那场“革命”。

村内的道路交错成一个大大的“井”字,祠堂前和牌楼前是两条南北走向的石板路,祠堂的北侧和南侧各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石桥路,这四条路呈“井”字形,把魁星楼和擢英坊围在中间。

越过村东的大道,是一片田畈,再往东,莲花溪自北向南,呈“弓”形绕村而过,江珠溪自东而西,汇入莲花溪。双溪相会于岩山之下。诗曰:

“山为屏轮水为城,两水涌环彻底清。乌石波澄千丈月,会流此处吾家庭。”(沈伟富)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