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大同老街
2014-08-25 12:56

□ 沈伟富

大同是寿昌西乡最大的一个集镇,曾设过县治。县治东迁至寿昌后,作为西乡商贸中心的地位一直没变。

在上马溪的北岸,一条长约两百余米的老街至今还部分保留原貌。老街高出上马溪的溪面约两三丈,一般年份,溪里发大水,不太会危及到街面。临溪的一面有好多河埠头,这是旧时木排竹排装货卸货的地方,也是市民洗衣洗菜的地方。埠头都用巨石砌成,时间久了,走的人多了,巨石的表面都非常光滑。

街市大致呈东北西南向往两头延伸,东北端起于大同庙边的昌运亭,西南面有一分岔口,一头继续沿上马溪延伸,一头折向西北。整条老街呈“Y”形。“Y”形街口是大同老街的中心,这里商号云集,一些外来走江湖的人,也常在这里设场玩绝活,招揽客人,有做大把戏(杂技)的,有演三角戏(睦剧)的,有耍猴的,也有看相算命的,三教九流,什么都有。

从明清时起,一批又一批的徽州商人来到大同,开设各种商号,凡是可以赚钱的行业,徽州人都做,他们的商号,几乎把整条大同街给占满了。

在这些商号中,比较有名的有:兴顺联棉布店(兼营染布、糕点、煤油等,是大同老街上最大的一家商号)、刘益咸布店(兼营土纸、桐油、苎麻等,是大同一带土货进出的老大)、恒裕益棉布店(兼营酒坊、烟叶等)、恒大百货店(兼营山货进出)、日新祥棉布店、同茂昌酒坊(兼营酱油等)、天一堂药店、天福堂药店等。另外还有一些规模相对小一些的店铺,他们大多以做手工艺和小本生意为主,比如肉店、打铁店、箍桶店、棺材店、茶店、面馆、馒头店、客栈等。

这些商号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共同繁荣了西乡的经济和商业文化。相互竞争的方法不是相互排挤,而是表现在对待客人的态度上,比如有客人进店,店家先是招呼客人坐下来歇一歇,然后递上一杯茶或一锅烟,再让客人慢慢看店里的货,店家在一边详细介绍,看中了再讲价。买卖成功后,还要把客人送出店外,并交待一声,下次再来。客人是真正的上帝。有些常到大同街上来走的山里人,与街上的掌柜都结成了好朋友,逢年过节都相互走动。

相互协作的主要表现是几家商号共同聘请挑夫、排夫搬运货物,以节省成本。在运输业很不发达的时代,货物的进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运,一种是人力。大同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的运输业主要靠人力,水运是个补充,只有在雨季,上马溪里涨水的时候,可以用木排、竹排运输山里的土货经寿昌到罗桐埠入新安江,再运往州城梅城及杭州。如果到了旱季,运货就只有靠人力了。过去,大同街上活跃着一帮挑夫,当地人叫他们是“挑兰溪担的”,因为那时大同街上的棉布等日用品大多都是从兰溪进的货,而山里出产的土货,如桐油、苎麻等,也大多由这些人挑到兰溪去,这一进一出,全靠这些“挑兰溪担的”,他们一般挑上上百斤的货物,早上出发,过上马溪,翻过大岭到小溪源,经大店口、陈店、诸葛,最后到达兰溪城里,第二天早上,再挑上一担棉布日用品,原路返回,两天一个来回。

过去有句话,叫做无徽不成市。徽州人走遍天下,生意也做遍天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经商规矩和商业风俗。

徽州人做生意大多是师徒相传,师徒之间,又以家人和亲戚为主,一般不传外人。徽州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意思是说,徽州人一到十三四岁,就要出门学做生意。住在古城山的黄东清老人今年已经80岁,他的父亲黄鑫金是徽州人。黄鑫金从小跟着村里人一起外出计生活,辗转来到大同街上跟人学箍桶,后到上马开了一家箍桶店。黄东清说,他小的时候,每年都要跟着父亲回徽州过年,过完年,第二年正月,又跟人一起回到大同。父亲去世后,他去徽州老家生活了几年,最后,还是跟着别人回到大同,因为那个作为老家的徽州只是一种记忆,他的生活已经融入了大同。像黄东清这样的徽州人后裔,在大同是很多的。

家住大同街上的徐方俊先生,今年已经76岁,以前当过镇里的干部,现在退休在家,他的老丈人也是徽州人。徐方俊说,他从小就生活在大同街上,那时小,只知道玩。大同人有句老话,叫做“大人忖过年,小孩忖过年”,因为过年热闹,有得玩。每到农历廿四,大同街上的人就开始过小年了,街上开始放鞭炮,稍大一点的商号都要在这一天的下午把店里的伙计全请来吃小年夜饭,算清一年的工钱,该回家的,第二天就可回家,不回家的可继续留在店里做生意。从这一天起,一些小一点的店家相继关门,准备过年。过完年,有些店开门早一些,有些则要等到过完元宵再开门营业。在整个过年期间,店门虽然会关掉不少,但大同街上并不会因此而冷清,反而更加热闹,从年三十下午开始,街上的鞭炮就响个不停,孩子们也开始在街上疯玩。到了正月十二,街上又要开始闹元宵了,一直要闹到十五晚上才歇。过了元宵,大同街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商业活动。

最让徐方俊老人难忘的是日本佬的飞机轰炸大同街和解放军进大同街两件事。

抗战时期,日本佬的飞机经常会飞过大同上空,飞机一来,大家就要出逃。有一天,先是来了两架飞机,街上的人都逃到外面去躲避,但这两架飞机既没有扔炸弹,也没有开枪扫射,可能是侦察机。接着又飞来一架飞机,扔下三颗炮弹,一颗落在上马溪边,炸死了一个正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女。一颗落在一口水塘里,没有造成伤亡。一颗落在徐方俊的家里,幸好家里没有人,只炸裂了房屋的墙壁和栋梁。

1949年5月,从古城山方向传来了枪声,驻守在大同的国民政府寿昌县长率领警备队在古城山一带交火。大概十来分钟后,枪声停了,县长带着警备队员跨过上马溪,从郎家方向撤走。不久,解放军(金萧支队)就进了大同,街上到处都是解放军。开始时,有些老百姓有点害怕,不敢出门。徐方俊说,他那时小,爱看热闹,就大着胆子出了门。他看到领头的解放军是一位女的,她不断地和街上的人说,大家不要怕,我们是解放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过了一下,街上的人就多了起来,一些人还向警备所涌过,据说那边在分粮。

第二天,解放军就开走了,国民政府寿昌警备队又重新来到大同。但没过多久,也都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大同解放了。(本版图片由汪国云提供)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