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林海小筑
2014-09-03 09:07

一直以来都想在罗村林场小住一夜,但总是被案牍杂事束手缚脚,不得闲暇。八月下旬的某日,恰巧单位有小唐、小沈两位年轻同事即将调离本岗,便约了与他们二人相熟识的几位伙伴前往林场一叙。时间是悭吝出来的,故到林场已近下午五时。

乾潭大罗线,从大畈村到罗村林场,一路上遭遇的是或行或住的、极凌乱的雨的袭击。中间,我们还帮助公路段的维护员一道搬掉了路面上几块因塌方而滚落的巨石。一小时车程,一路上尽是曲折的是穿梭于群山间的乡道,以及游离于感官间的绿意,那叠嶂的雨后青峦更像是伯牙琴曲之后的余音,伴随氤氲的雾气瑟瑟飘渺,有声无语,待和待应。

这些画面皆可作乾潭两百余平方公里无人区八月的缩影,而我之前想走进来却落不下脚步。只怪自己是个碌碌庸人,可笑俗务缠身,自弃兰皋蕙林。

罗村林场的办公管理用房在镇里的支持下现已修缮一新,且外观仍保留着上世纪末的怀旧风格。之前的几日,林场的赖场长说林场准备要办个农家餐饮住宿点,托我取个名。我也没多考虑,凡能想到的都短信发给了他,大致有林海小筑、子胥隐庐、抱青泉舍、抱朴谷、乾景山居、静安别墅、重山楼、秋水台、孤云居、哺心山庄等。

我自己更青睐于“林海小筑”,觉得此四字涵盖了罗村林场两万余亩山林,罗村水库2200万立方库容,以及那座屹立于山坳中的三层闲适小驿。

乡村的道路干一块,湿一块,迎面的风却极清凉,极畅达。八月天,山村的傍晚仍是天光锃亮,我们决意暴走浪源,去造访几户熟识的人家。沿罗村水库上溯,我们回环曲折地深入浪源。一路由胥水之源引领,山泉奔流,千载而下辟出河渠。绿荫对峙,千仞之上鸟鸣山幽。农人有荷锄而归者,虽年过半百,但皆声宏气足,精神锐健。

回到林场,苍穹已然擦黑,星寥无月,我看见林场的房壁宣传栏的黑板上空着,便找来粉笔,就着微弱的墙灯,写下“林海小筑”四个大字,字下又用小楷补注:“遥渺天际,其时甲午。星淡云轻,蛩音入户。君子无惧,岂闻途孤。唐沈去乾,冰心玉壶。青春若歌,岁月如住。林海一夜,雅量秉烛。来日方长,龙绘蓝图。比邻天涯,志在鸿鹄。”

两位年轻的同事,他们的去留不在于我,却也不完全在于他们自己。记得有一本书,书名很哲理,叫做《这样的安排最好》。所以,我能赠与他们的只有对未来的几分祝福与期许,但愿他们今后在内心能装下更多的山川河谷、车水马龙,既能俯拾稻穗,亦能仰望星空。

我们不紧不慢地走村入户,回到林场又待我板书遣怀,附庸风雅。可怜赖场长敲着饭盆、饿着肚子等我们一起吃饭,他其实更担心夜色将我们拐到童话世界里去。

“林海小筑”顿时闹腾了起来,一群人虚胃以待,圆桌共叙,米豆腐、南瓜丝、水芹菜、蘑菇汤等,这些林场里自种自产或野外采摘的菜肴不费吹灰之力,虏获了我们的矜持。

那夜,我们谈了很多话,一万句吧,或许更多,但大抵只有三种情绪。一是难忘今宵,依依不舍。诗曰: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二是青年情怀,歌以咏志。诗曰:丈夫志四方,忍为别离哀。三是临别寄语,互道珍重。诗曰: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

我们最后都留宿在了罗村林场,如果当时从万米以上的夜空鸟瞰,乾潭域内如星斗般最闪亮的一处必是那座被我唤作“林海小筑”的独栋小楼。那夜,我梦见“林海小筑”像春季里的嫩芽一样在疯长,许多往事回来了,许多亲人回来了,他们真切得像白天见过的一棵棵触手可及的树,又像是自己在倾听自己的呼吸。

梦中,我大声地喊着:我在这里。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