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建德诗坛耆老倪孜耕先生
2014-09-30 15:48

“官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这是唐代诗人孙邰《哭方玄英先生》诗中之句,移用这十个字,可作为建德诗坛耆老倪孜耕先生的写照。

倪孜耕(1917—2001),建德人,家居梅城镇府前街。倪家老屋原本有三进,最后那一进毁于兵燹,遂成杂草丛生之地。

进大门,过两厢,跨天井,踏上二级台阶,就是堆杂物不像厅堂的二厅,厅北即是倪老的卧室。居室约为十来平方米,老人戏称为“蜗居”。这蜗居让一张旧木床、一个旧木头书架、一席旧沙发、一张小方桌,再加上两条凳子,挤得几乎使人没有插足之处。有时来客稍多几位,倪老先生就退坐床上,将床沿让客人当凳坐。好在到这里来的,不是诗人,就是词客,或者是与文墨沾边的人,并不在意这一隅的狭窄,大家谈诗论典,寻师间道,螺蛳壳里做道场,一阵畅谈,欢然概然,兴尽而散。

先生之居如此,先生之食如何?他没有厨房,一日三餐即在寝室里的煤油炉上料理。后来同居一个屋儋下的弟侄辈,怕偶发火烛,殃及大家,乃将煤油炉置于天井旁的过道上。好在他独自一人,膳食简单,他曾说:有钱时买上一段猪脚,没有铜钿,弄块霉豆腐也能对付一天。日常是这样,逢年过节呢?我们读一读倪老的《中秋吟》小序就明白了。其序曰:“吾久甘冷落,中秋日,邻居皆馈礼盛膳,亲客盈席。乃独自闭门,煮白粥一碗,盐菜炒肉一碟,食后自觉肠胃已热,午睡达数小时,固亦清福也。”清福耶?先生自遣自解也哉!

倪老一生与清贫结下不解之缘,与诗也结了不解之缘。他有吟句:“我是庸庸一细民。”“细民”,小民耳!然小民岂生就庸庸斗=耶?倪孜耕先生少时即立志高远,曾赴香港攻读日语,一年后因日寇侵略中华,遂放弃学业,回来投身抗日,参加战时工作队任宣传干事,到前线向日军喊话,后因身体原因未能继续从军,遂改学医,以完不能医国亦可医民之心志。新中国建国之初,在梅城医院服务公众,因协助举报他人贪污行为被逐出医院,只得悬壶街头,以为生计。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人将其抗日时任宣传干事一职,定为“反革命”,不仅自身被批斗,还祸及结发之妻陈彩娟,双双忍痛分离,以改零丁孤寒一世。老先生曾仰天长叹曰:“买卧读担,童笑妻离;吕尚钓鱼,熊飞梦杳。”“呜乎!望年已老,壮志如灰……草木有情,人心无极。万物皆不平则鸣!”先生鸣矣,古云在心为志,发声为诗,他用诗歌的形式,发情怀,倾吐垒块。故其诗辈则哀怆无及,愤则激发难平,爱则执意深沉,感则铭心记得骨,看似信手拈来,实是千锤炼就。所以诗味浓郁,诗意蕴厚,诗格高古,一般诗人难望其项背,因之,诗一问世,和者众多。其《八十抒怀》二律,一经《江西诗=》披露,随“诗=”之风行,听和声之四起,先生自计收到全国十七个省四十余县(市)百余诗人相应相和。《咏鱼》有首,成为日本国“世界汉诗大赛”八围作品。日本国际交流学院院长藤川东山先生、香川大学名誉教授滕山正数先生、诗人清水茂先生等均与之唱和。山西大学教授唐鸿儒先生,来建德寻访南宋诗人陆游遗踪时,特地登门谒见倪老,屈膝谈心,竟成诗友,书简诗简,过从甚密。略举数事,即可见先生诗名远扬也!

倪老诗作甚来,但是五十岁之前的诗什,均成劫灰,存于世者皆是百年过半之后的吟哦之声,而所选结集者,又为什一之数。

老先生之诗能出版,乃江西南昌王爱玉女士之力也。王爱玉,梅城人,居于南昌。她从余姚林永良先生处得知乡贤,仰慕倪老诗作,乃思为之出版诗集,因云山阻隔,遂邀我参与其事,我因之胖拜读倪老先生的,卷诗稿,共计二千二百三十三首,从中选出绝、律各体三百零一首,征得倪老同意,于二○○一年秋,将选稿与八卷原稿,先后寄给王爱玉女士。诗选在编排中,王女士得知倪老先生身体日益衰弱,遂先将《倪孜耕诗选》一书的封面寄到梅城,老先生看过后很感欣慰,还提了一点意见,即将直排的书名,改为横排。又过去一个多月的辰光,南昌诗集邮来,先生已驾鹤西去,唯留《倪孜耕诗选》一书,八卷充满乡土之情并具有史料价值的手稿和一些画作于人间。

(罗嘉许)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