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胡村源
2014-10-13 12:49

胡村源位于岘岭北侧,原称济阳。公元948年,金华人胡元来此定居,改名胡村,因此地是一条东西向的山源,故又名胡村源。

据《济阳胡氏宗谱》记载,胡元(908—979),字养浩,祖居金华北支山下。治《春秋》,任徽郡衙推。后汉乾佑元年(948)解甲归田,隐居寿昌北乡济阳,见其林壑清幽,郊原秀丽,遂于此卜宅焉。

衙推,在唐时是官名,是节度、观察、团练诸使的下属官吏。到了五代、宋时则是对操医卜星相之业的人的称谓。胡村源胡姓后裔至今仍称他们的始迁祖胡元为衙推公。

胡元为何会选择这里作为他的栖身之地?村里人是这样说的。

解甲归田后的胡元经常在淳安、寿昌一带的山里一边打猎,一边看风水。有一年冬天,胡元带着几只猎狗,在寿昌北乡的济阳山中打猎。每天晚上,他的几只猎狗都要钻到一丛荆棘丛中去睡觉,胡元也只好在猎狗睡觉的荆棘丛边结庐而宿。几天之后,天下起了大雪,山上山下全都被白雪覆盖,唯独那几只猎狗睡觉的荆棘丛四周没有雪。胡元感觉奇怪。胡元本人是精通堪舆学的。他站在那丛荆棘丛边朝四周看了看,只见后山巍然形如屏风,前山逶迤形似笔架,一泓清泉从山脚涌出,在荆棘丛下汇成一个半月形的水潭,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潭中之水尚在冒着热气。这是一个风水宝地,于是回金华,把一家大小全迁到这里定居,成为济阳胡氏的始迁祖。

胡氏在济阳不断繁衍壮大,到了明朝,胡氏已发展成为这里的旺族,并且人才辈出,在整个寿昌县,只要人们一提起济阳,就自然会想起胡家,于是人们就干脆用胡村源取代了济阳。

明嘉靖十二年(1533)的某一天,一个男孩在胡村源出生了。也许有人会说,村里生个男孩有什么可稀奇的,更何况是一个大村。要知道,这个男孩的出生,把胡村源胡氏的名望推到了至高点。

这个男孩就是胡同文。

胡同文的父亲和叔父一直都在朝中做小官。有一年,胡同文的父亲带着一帮随从回到故乡,受到胡氏整个家族的隆重欢迎。第二年,胡同文就出生了。

胡同文出生后,母亲也被召入宫中,做了一个皇子的奶妈,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胡同文则跟着奶奶生活在胡村源。

胡同文在村里读完私塾后,就躲到村外岘岭上的岘岭庵中去苦读。他早上去,晚上回来,奶奶天天都在岭下等候。胡同文每天下山时,都有两盏神灯一前一后地照着,而胡同文自己是一点都不知道的,只感觉道路分明如白昼。这一切,胡同文的奶奶都看在眼里。

有一天晚上,奶奶站在岭下,发现胡同文的身边只有一盏灯照着,感觉其中必有蹊跷。等胡同文回到家里时,奶奶便问他,今天可曾做过什么事?胡同文想了半天,才说,今天有一人路过岘岭,让我给他写一份休书,说要把妻子卖掉。奶奶问,那你写了没有?胡同文说,写了。奶奶说,明天你去把那张休书追回来,否则不要回家。

等二天,胡同文来到岘岭庵,正好那个准备休妻的人也从岘岭上过,准备去寿昌卖妻。胡同文马上迎了上去,说,昨天有一个字写错了,你把休书拿来,我帮你改一下。那人从怀中取出休书,胡同文把其中的一个“卖”字撕了下来,吞到肚子里去。那人休妻卖妻的目的没有达成。

那天晚上,胡同文下山时,奶奶看到又有两盏灯照着胡同文下山了,心中非常高兴。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32岁的胡同文考中了进士,也进京做官去了。他先是在京中任刑部郎,后改守瑞州(今江西省高安县),从此一直在江西为官。胡同文为官清廉,很受人们的称颂。退休后回到家乡养老,最后终老于胡村源,有《松麓文集》行世。

胡同文回到胡村源后,和乡亲们一起,修建了胡氏宗祠,编修了《胡氏宗谱》,并在村前村后的山上修筑了城墙。一个村里修城墙,不要说在寿昌县少见,就是在整个江南,也是不多的。当时的胡村源可以说是胡村源历史上胡氏最为发达的时期,据说全村除修有一座祠堂外,各房都有自己的厅堂,最多时有十八座,现在还残缺地保留着一座,叫叙乐堂。太平天国时,被住在里面的太平军失火烧去了一大半,连石门也被烧裂了。

胡村源的兴盛还可从一个传说中得知。

有一戏班进村演戏。途中,一个花旦见走了半天还不见村庄,随口说了句,这么一个螺蛳壳里怎么演戏?一位带路的村里人听了,非常不高兴。回到村里,他把此话说给大家听。族长说,不要急,先把他们安排到一幢村里专门接待外人的房子里住下来再说。戏班子住在这间屋里,看到地上放的、墙上挂的破篮子里全是金元宝、银元宝,心中先发了虚。第二天,族长问戏头,村里共有十八个厅堂,能不能在每个厅堂里各演十八本戏?要求是并且不能重复。十八乘十八,三百二十四本,这哪里演得了啊。戏班子勉强演了几本之后,就灰溜溜地收场走人了。(沈伟富)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