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南屏
2014-11-10 12:35

曹溪出源口转而向东,约走五里许,南北两岸各有一座高山。

北面的一座山形体呈圆形,且高耸而起,形似铁帽,故名铁帽山,山上满是石灰石,植被也不是很好,山下不远处即是著名的灵栖洞景区。铁帽山的前面还有一座形体与铁帽山相似,只不过比铁帽山低一些的山,当地人称前山,山上植被良好,杂木丛生,大的都要好几人合抱了。这座山上的植被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南屏人的呵护所致。据说这座山上植被的好坏,与村庄的兴衰有直接的关系,全村人都视山上的树木为身家性命,至少从建国以来的六十多年间,从未有人带爷入过山。

南面的一座山形体既长且大,呈东西走向,形似屏风,当地人称之为南山。南山脚下有一村庄依山而建,村名叫南屏,曾经有一段时间改称南山,2005年行政村调整时,重新用南屏作为村名,也算是历史的回归吧。

说起这个村,倒也有些不一般。何为不一般?明朝大儒方孝儒在《寿昌见山堂》一文中开头就说:“桐庐多名山,寿昌为胜,寿昌之南山又胜者……”可见南山在寿昌境内的地位。难怪寿昌城里的两大姓,都各有一支迁到这里定居,成为南山村里的两大主姓。这两大姓一个是城里的洪姓,一个是城郊的翁姓。

洪姓在寿昌城里是算得上一个名门望族了,历来人才辈出,仅明代就有洪景德父子及洪鼐等;翁姓的历史就更长了,最早可追述到唐朝,一般认为,是唐朝诗人翁洮的后裔。翁姓最早居住在寿昌城外的东郊,称清泉翁氏,也就是现在航头镇黄木岗村一带。

洪姓和翁姓并不是南屏的最早居民。早在洪姓和翁姓迁来之前,这里已有人居住。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挑绿豆担(鸡毛换糖)的人来到这里,见这里景色秀丽,山前地势平坦,有曹溪从北山脚下流过,灌溉方便,是个适合人居的地方。但是,南山脚下是个坐南朝北的地方,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为了选择屋基,这位挑绿豆担的人就在南山脚下东(下)西(上)两地各种了一棵白果(银杏)树。一年以后,这位挑绿豆担的人再次来到这里,他发现,种在下首的一棵白果树死了,而种在上首的那棵白果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抽出了碧绿的新芽,于是他就在这棵白果树下搭蓬而居,成了南山脚下最早的居民。村的下首,也就是另一棵白果树死了的地方,则成了村里的阴宅,也就是埋死人的地方。

现在我们走进南屏村里,还能看到那棵即饱受沧桑,又活力四射的白果树。村里有人说,这棵白果树的树龄有上千年了。

洪姓和翁姓的迁入是在明朝中后期,距今大约五六百年。为了和睦相处,两姓人共同出资出力,在村里修建了一座“村社”,叫南屏社。翻阅了民国《寿昌县志》,在“古迹”条中有记载,且是唯一的一条记载:“南屏社,在十都内图南屏庄。”社是一种什么东西呢?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也有把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称作社的,如春社、秋社、社日、社稷等。南屏社即是南屏洪翁两姓(当然也有其他姓)共同祭神之处,也是村里集会演戏的地方。

说到演戏,就不得不提村里一个关于“大花脸”的传说。

相传,有一风水先生为洪家择了一穴叫做“韩信点兵”的风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后来洪家就出了一个专演大花脸的戏子。这个戏子一会兵一会将的演了一辈子,真的是多多益善了。更重要的是他的武功也十分了得,演遍江浙赣也无对手。可是树大招风,最终在江西与人演对台戏时,被人联合谋害了,其灵柩归葬故里。从此,只要村里来了戏班子,都要先来大花脸的坟前祭拜,既是对大花脸的尊重,也祈求大花脸的庇佑。

时间到了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来到村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村里出了两个人,成为抗击长毛的英雄。

一个叫洪步偀。当时洪步偀在寿昌城里当差,长毛攻城时,他奋勇当先,“跨马挟箭,独冲其锋。奈彼众我寡,遂被执……骂不绝口。粤兵以刀枪乱搠而死,时年六十有八。”

另一个叫洪恩照。他“为人刚直,遇事果敢。咸丰辛酉粤兵扰境,恩率族众奋臂先趋,屡与抵抗……乡人胆怯,各挈眷散。恩独当其冲,骂不绝口,遂遇害,时年七十余。”

洪步偀、洪恩照都是古稀之年的人了,可面对杀人如麻的长毛,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勇保乡境,后人怎可忘之?(沈伟富 汪国云)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