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勤工俭学得与失(难忘在严中的岁月之五)
2014-11-26 15:42

记得在严中读书的时候,实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们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就较多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农业生产劳动。我们先后在梅城近郊的庵口、乾潭麻车桥、降下垄、牌楼、芝峰西桥、罗村狮峰、大同四村等地参加过建造水库、采茶、春播等劳动,在暑假期间参加俗称“双枪”的夏受夏种,时间长达一个月,天天顶烈日,冒酷暑,忙收种,人人都被晒脱了一层皮,瘦了几斤肉。

1959年,学校为更好地贯彻教育的“两为”方针,实行勤工俭学。学校有了固定的生产基地,一是在校园内开辟了两大块蔬菜种植基地,由各班分片种植各类蔬菜。二是在庵口有一块粮食种植实验基地,由学校老师和学生组成的专业团队开展高产粮食的生产试验。师生们一心想高产,把水稻种得密密麻麻的,肥料施得足足的。一开始,水稻的长势很好,稻杆和叶片高大粗壮,绿油油的,大家满以为能获高产,不料未到开花孕穗便开始坏死腐烂,听说原因是肥料施得太多,加上密植过度难以透风发了瘟病。老师学生付出了很多辛勤劳动,结果颗粒无收,让人难堪而又伤心。

除了农业生产劳动,学生也参加过一些化工、机械加工之类的工业生产劳动。

对我而言,学校实行勤工俭学后,多参加了一些体力劳动,参与了一点生产实践活动,经历了一些劳动锻炼,这对健全体魄,磨练意志,培育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有好处的,也多少增长了一点实用生产知识,学会了一些生产技能,对我以后的人生多少是有一些积极影响的。我在下农村插队当农民的时候,一些基本的农活都能上手,没有出什么洋相。我也能吃得起苦,受到农民朋友的肯定和好评,这显然与我在学校参加了生产劳动,经受过磨练有关。在参加工作的30多年中,我一直能吃苦耐劳,勤奋踏实干事,这也是从学生时代就养成的习惯。但是,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勤工俭学有得也有失。在贯彻勤工俭学的方针时,对学科教学和科学知识的追求是被严重忽视了。我们这一代人,虽不乏有能干事的人,但少有知识大家、科学巨人和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才,这是跟我们在青少年时期未经过严格的学科教学、知识功底不厚实、学术水平不高有很大的关系。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