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东村
2014-12-15 09:52

曹溪绕过田畈村,又进入一个峡谷。峡谷两边青山高耸,深秋的阳光照在山腰之上,把山间的几棵红枫突显得更加红艳。

溪水在一座叫做猪头山的北面拐弯,形成一个秆钩状。溪边有一小村,村名就叫秆钩弯,后写成秆钩湾。

曹溪出秤钩湾,又是一片开阔地,北面有一座向开阔地突出的山岗,叫洋池岗。上世纪70年代,有人在山脚下挖地种番薯,曾挖出过一些陶片,当时也没引起太大的注意。后来,被村里一个有文化的人知道了,他捡了几片陶片,拿到有关部门去鉴定。有关部门也到现在察看过,初步认定,这里是一处古人类活动遗迹,要求当地人先保护起来,不要破坏。

过了些时候,有关部门派人到现场继续勘探,初步探明,在洋池岗下近一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着红陶文化层,厚度在2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有石器,也有陶器。石器中,有砺石类的,也有磨石类的。陶器中,有罐、钵等,而且上面有纹饰。这就说明,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早的可追溯到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迟的大约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考古学上把这样的时间定为良渚文化晚期。

沧海桑田,远古人早已不知何处去,现在的洋池岗下住着的村民大多姓胡,他们是从胡村源分迁过来的。由于这里地处胡村源的东面,分迁过来的胡家人就把这个村叫做东村。

在《胡村源》一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胡村源胡氏的始迁祖是看中了村边的一座叫做凤凰山的山才决定在这里定居的,并把自己最后的归宿也选择在凤凰山麓。

凤凰山地处胡村源和东村之间,其山形突兀高耸,极似一只昂首欲飞的凤凰。山顶青松挺拔,就像美丽的凤冠。它的正面向着西方,也就是胡村源的方向,凤尾朝着东村。两个村的胡氏族人都视凤凰山为神山,规定族人不可随意上山伐薪,更不可随意破土,除非是为了安葬先人。

东村的胡姓大约是在清中叶从胡村源迁过来的。早在胡姓迁来之前,洋池岗下住着姜姓人家,胡姓只好选在村后的一座小山岗下建屋居住。后有请风水先生来此一看,说屋后的那座山形似一具棺材。棺材虽然谐音“官财”,但棺材之下建屋居住,就不是太吉利了。于是胡姓人就把房屋迁到山下的田边,与姜家比邻而居,而把原来居住的地方建成一座花园。现在,棺材山下仍然叫花园里。

关于姜姓,村里已经不太有人记得他们了,但村里人肯定,早年的姜姓,也是一个旺族。村里一些上了年纪人至今还记得,村里原有一座古老的房子,是姜姓人留下的最后一幢老房子,房前还有两块巨大的旗杆石。后来,姜家衰败了,这座房子就转手给了胡家。奇怪的是,住在这座房子里的胡家人很快就发了财。有人说,这座老房子里藏有宝藏,姜家人没福消受,被胡家得了去。

这样的传闻是真是假暂且不说,后来有一姓汪的安徽人,在这座老房子的边上开了一爿店,并发了财,这倒是真的。这件事让东村人大为妒忌,于是就有两个东村人在村口和村中各开了一爿店,想截断安徽人的生意。可是这位安徽人不但没有被挤垮,而且生意更为红火。后来人们才知道,安徽人行走天下,生意也做遍天下,形成一个个生意帮,从进货到销售,建立了一条条牢固的生意链,外人是很难撼动的。

多少年之后,这个安徽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本村的胡家,自己做了胡家的亲翁,最终也融入了胡家,融入了东村。

曹溪的南面,原来是一片荒地,是村里人放牛的地方。在靠近溪边的荒地上有一个大大的土墩,是放牛娃们的乐园。有一次,几个放牛娃用泥巴在土墩边塑了一尊菩萨。也许玩得时间太久了,到了太阳落山时,才想起自己的牛,起来四处寻找,就是不见踪影。回去叫来大人,还是找不到。问怎么会把牛丢了的,回答说是玩泥巴玩忘了。于是一起来到土墩前,见有一尊菩萨,就跪下来拜。到了晚上,菩萨托梦给他们,说牛在凤凰山脚。第二天一早,果然在凤凰山脚找到了牛。此事在村中传开,村里人认为,这一定是菩萨在告诉他们,想在凤凰山间落脚,于是,一座白云寺很快就在凤凰山麓出现,并且香火一直很盛,直到现在。

后来,寿昌翁家买下这片荒原,用来改田,并在曹溪中筑坝,抬高水位,引水灌溉。此坝现在还在,叫翁家堨。

最早在这里落脚居住的是一个姓方的人,他是翁家的钿农之一。后娶妻生子,并繁衍成村,称方家。可是,不知何时,也不知何原因,方家人没有了。现在的方家,都是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之后,从江西等地迁来的人。

外地移民不但在方家,而且在现在的姜家、饶家等地都有。

也许是惺惺相惜吧,上世纪50年代,新安江造水库,这几个村接纳了一大批库区移民。十多年后,这批移民大多再迁江西,只留下几幢泥房。(沈伟富)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