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下涯有个仙姑洞
2015-03-11 14:32

范风永存

在建德下涯一个叫石楼的地方有溶洞,当地人叫它仙洞。

据康熙《建德县志》记载:“石楼仙洞,在县西石楼村。洞玲珑深邃,有石林、石灶、石棋、石屏等类。最奇者,左有石杨梅树一株,右有石桂一株。杨梅累累如贯珠,石桂为游人攀折一枝,今枝色黄若萎,余则青葱可爱。”

仙洞分为两个厅室,入口高约2米左右,洞深约30余米,宽约10米光景,洞顶不太规则,最高处达7米,尽头有一倾斜着的石柱,此为第一厅;绕过石柱往里走,便是第二厅,洞底斜坡向上,容积渐行渐小,洞中泉水彻寒清澈。

关于这个洞,有这样一个传说。

说古时候,石楼村生活着一对年老的夫妇,家中只有一女,家境贫寒,守着几分瘠田度日。姑娘虽然长得水灵灵的,有着出水芙蓉般的清纯容貌,但出生在穷人家,家里又无兄长,父亲年龄又大了,所以平时要常下地干活。

姑娘天生一副菩萨心肠,尽管自己家里不富裕,但见了比自己日子过得更艰难的乡亲,总把家中所剩不多的粮食拿出来,接济他们。

某年,正值稻禾灌浆的时期,建德大地遭遇了百年大旱,石楼村草木枯焦,溪水断流,只有村东头的仙洞尚有一泓细流流向溪边,近旁的农户焦虑地候在小潭边,轮流舀水灌田。姑娘总是到了晚上才与她的父亲一起来舀水灌田。她望着父亲疲惫不堪的样子,劝父亲先回家休息,自己在田头管水。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没多久,姑娘家上边的那丘田里的稻禾就枯萎下去了。上丘田是隔壁王婶家的,王婶也是苦命的人,刚死了丈夫,家里唯一的儿子又被抓了壮丁,在这抗旱的节骨眼上,自己又不知得了什么病,一直卧病在床,连粥饭也是姑娘抽空送的。虽是别人家的田,姑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就用自己的茶筒,从自家的田中舀水到王婶家的田里。

且说东海龙王的五太子整天呆在龙宫,虽然吃有山珍海味,穿有绫罗绸缎,行有虾兵蟹将,可还是感到寂寞无聊,日子过得枯燥乏味。想起平时龟丞相说的人间诸多新鲜事,一时兴起,想到凡间一游。于是跃出东海,进入钱塘江,沿江一路而上。它听说建德境内有个仙洞,就摇身一变化,变成一个白衣秀才,优哉游哉来到石楼村,正巧看见那位姑娘在吃力舀水。

人间真是怪事多。五太子好奇地问姑娘:“你这是在干什么呢?”姑娘说:“你看人家田里的稻禾都快枯死了,我实在是于心不忍,就从自己家田里舀水去救。”五公子问:“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村姑重重地点了点头。五太子说:“我有个省力的办法,你去溪边折一片芒叶来,我就可以帮你完成这项工作。”姑娘照做了。五太子把一片芒叶搁在上下田之间,然后从嘴里吐出一颗珠子递给姑娘:“你把这颗珠子吞下去,再往田里吹口气,水就会如你所愿,倒流到上丘田里去的。”说完便不见了身影。姑娘虽觉得奇怪,但还是照做了。果然,自家稻田里的水倒流向王婶家的田里去了。这时,老父亲给她送饭来了,见此情景,有些不太相信眼前的事实,以为看花了眼。可是再细看,这确实是事实。这可怎么行呢?任其下去,自己家里将颗粒无收,往后的日子怎么过?一怒之下,拎起田锄,就向女儿头上打了过去。姑娘见平时憨厚慈爱的老父亲,急了眼,根本不容她解释,忙把头一低,躲过一劫,转身跳下溪滩,一路狂奔,一头钻进东边山脚的石洞里。父亲气喘吁吁地赶到洞口,只见洞里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过了一会儿,只听洞里传来女儿的声音:“爹,恕女儿不孝,你和娘好好活着,女儿走了。”说罢,洞里飞出一道耀眼的白光,在石楼村上空绕了三圈,然后向着东方飞去……

从此之后,若逢旱年,方圆百里的百姓都会来石楼仙洞求雨,有求必应,非常灵验。时间一长,当地人就把石楼洞称为仙姑洞了。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