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五大建筑
2015-03-24 16:45

周根禄

上世纪60年代末,我从学校走向社会,到县广播站工作,开始了在白沙镇的生活。当时的白沙镇虽有县城的身份,却没有多少城市气息,到处充满着浓浓的农村风味。主城区的范围很小,街道只有一条新安路,且路上不是黄泥路,就是沙石路,晴天扬尘土,雨天路打滑。街道两旁大多是两层楼的简易砖木结构房,三层楼的房子屈指可数。

那时的白沙镇上居民不多,农户不少,城区多有粮田和菜地,县委、县政府机关就被稻田和菜地包围着。现在的环城北路,那时是一条小溪流,两边均是稻田和菜地,中国工商银行建德支行、新安江市场这两块地盘和江滨公园一带,那时是白沙镇的蔬菜种植基地。城区内除了百货公司、食品公司、蔬菜公司、供销社和一些饮食服务商店以外,没有大型商场和集市。

虽说那时的白沙镇城市气息不浓,但毕竟是县城。上世纪50年代末,白沙镇上也有五大建筑:县委县政府机关大楼、县邮电大楼、新安江百货商店、新安江饭店和白沙大桥。

县委、县政府机关大搂,外形设计是仿省委、省政府机关大楼的。大楼主体四层,大屋顶和四角大跳檐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主楼两边三层,楼顶是大露台,大楼前有一大块园林地带。从外进入,走过两层高的门楼,拐过一道屏风,踏上一条长长的坡路,抬眼望,县委、县政府大楼高高挺立,有威严之气。这样的县机关大楼,当时在省内是少有的。其他几座建筑——邮电大楼、新安江百货商店大楼和新安江饭店,也都是当时比较新颖的三、四层高的建筑,可在那时的白沙镇上却是鹤立鸡群。白沙大桥,是当时国内跨度最大的大型石拱桥,桥南北两头各有一对大石狮子,两边栏杆上有100多只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子,“白沙桥”三个字由大名鼎鼎的郭沫若题写,有人将建德白沙桥与北京卢沟齐名,说北有卢沟桥,南有白沙桥。

这五大建筑堪称白沙镇的标志性建筑,是当年生活在白沙镇上的人引以自豪、津津乐道的。不仅如此,也有外地人看上这里的建筑,前来拍过电影。上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的昌化县越剧团编演了现代越剧《杨立贝》,剧情是贫苦农民杨立贝惨遭恶霸欺压迫害,告状无门,冤屈难申。越剧《杨立贝》当时作为阶级斗争教育的好教材,被改编曲并拍成电影《血碑》。该电影的几个场景就在是白沙镇拍摄的。这个影片开始的一组镜头是:老师带着一群少先队员,坐火车沿新安江边而来,师生乘坐客车过白沙桥,他们到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参观,年轻的讲解员向少先队员讲述杨立贝的遭遇。这个展览馆就是新安江饭店临时改装的。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