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新市
2015-08-10 09:56

□ 沈伟富

寿昌江在翠山下东拐后,再一次折而向北。这一段江的江底怪石嶙峋,峥嵘突兀。早年的竹排经过这里,都会让人心惊胆寒。一个水落石出的季节,我来到了这里。那个既神秘,又富有传奇色彩的白善潭就在这片怪石的下游。过去,张家和新市两村之间往来都要从白善潭上摆渡,所以新市人把这里叫做渡船头。

渡船头本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即使在平时,除了有几个行人往来,无人在此居住。后来,有一些姓叶的人从新市村里迁居到此,搭茅棚而居,但不久后,这些人又分别迁到童家的项墩头、五里源的燕山顶等地去了。

一百多年前,渡船头边逐渐建起了一些砖瓦窑,一时间窑火熊熊,浓烟四起。这里烧制的砖黑中带青,瓦黑中带白,所谓青砖白瓦,就是指这种砖瓦的品质,轻轻击打,有金属之声,属上等砖瓦,质量是非常的好。上游的寿昌、大同,甚至兰溪等地的客户,下游源口、汪家,甚至洋溪等地的客户都慕名而来。渡船头边一个新的地名——瓦窑铺诞生了。一百多年来,瓦窑铺的窑火越来越旺,人也越聚越多,渐渐成为一个村落。可是到了上世纪末,砖瓦业渐渐衰落,最后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瓦窑铺的窑火熄灭了,这里再也不做一块砖,不烧一片瓦了,瓦窑铺这个地名就让给了在这里兴起的一个村。

新市是个古老的村庄。最早来这里建村居住的,是从湖岑分迁出来的叶姓的一支。原本也不算是个大村,因为村庄所处的位置,正好在寿昌和罗桐埠之间的要道上,人来人往的,渐渐就兴盛起来了。特别是明清两朝,部分徽商也取道这里,往来寿昌、兰溪。因为这里民风淳朴,村里人又好客,加上这里田广物丰,一些往来的客人就在这里借宿一晚,喝点农家酒,聊聊农家事,说不定还能得到一点经商的信息。人助村旺,村以人兴,渐渐的,村里就出现了一些庄房、马宅,专供客人住宿、拴马。村中的主要干道也就有了集市的气象,于是,大家就把这个村叫做新市,意思是新兴起来的集市。

集市的形成,肯定会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修桥铺路的事也会紧跟而来。

新市地处寿昌江西岸,与厚堂、湖岑、更楼隔着一条寿昌江,往来极为不便。在村里一些热心人的倡导下,一座木桥很快就横跨在寿昌江上了。这座桥连接了新市、黄岙、五里源与更楼、厚堂、湖岑畈。但是由于是木头桥,很容易遭受洪水的袭击。所以,桥是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直到上世纪中叶,由于石马头石矿的开采,为便于运输,才由国家出资,在寿昌江上建了一座可以通车的混凝土石拱桥,彻底解决了这里的交通问题。

一直以来,桥头有座东林寺,寺里供奉观音等佛,香火颇盛。

相传,这座寺是由一位从江西庐山东林寺云游过来的僧人所创建。这位僧人的武艺十分高强,但他从来不露声色。他来新市创建东林寺后,就一直在寺里修行,也没人知道他会武功。

一天夜里,有一帮强人来到新市村里打劫,很多人都逃到寺里来避难。这伙强人追到寺门外。那位僧人听到外面有动静,就披起袈裟,站到寺门前,双手合十,念一声“阿弥陀佛”。可那伙强人哪里会理会一个僧人!只听领头的一声呼号,众强人一拥而上,向着寺门冲去。那僧人站在门前,双目紧闭,双手合十,纹丝不动。可那伙强人却一个个往外滚。头领觉得奇怪,就亲自往上冲。当他冲到僧人脚边时,突然感到有一股非常强大的气流向他扑来,让他站立不稳,也滚到寺门外的台阶下。回头看时,那僧人仍然双手合十,又目紧闭,纹丝不动地站在原地。他知道,今天算是遇上高手了,于是挥了挥手,带上众强人,灰溜溜地走了。

这事一传开,村里就有很多年轻人纷纷来到寺里,要拜僧人为师。开始时,僧人执意拒绝,但拗不过这些年轻人的央求,最后只收下了十八个人作为弟子,关门传授武艺。

多年之后,僧人圆寂了,这十八个后生把他安葬在寺边,然后各自回家,继续练武,成为保一方平安的骨干力量。从此,新市村再也没有遭遇过强人的打劫。

现在新市村人喜欢打天罡拳,可能与东林寺,以及东林寺里的那位僧人有关。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