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桥岭
2015-09-21 10:59

 

□ 沈伟富

桥岭这个村名的很多村名一样,是前几年行政村调整带来的产物。桥指桥亭,岭指甘岭。两个村合并,各取一字作新村名。

长龙岗是黄峒山北端的余脉,因岗长而蜿蜒起伏,形似巨龙而得名。也有人说,岗后有元末明初与朱元璋争天下的陈友谅部下后裔隐居而得名“藏龙岗”,后写成长龙岗。

发源于长龙岗东侧的源称龙源,源中之水自西向东流向兰溪境内,最后注入兰江。因这一带山清水秀,溪流都在山谷间穿行,溪水特别清澈,故名清溪。

龙源之水虽然流向兰溪,但在历史上,整个龙源有一半属于建德,一半属于寿昌管辖,源中的人或翻越马目山,去州府严州办事,或翻越长龙岗,到寿昌办事。如今的马目山上尚留有两条古道,一条古道开辟得早一些,称旧岭,另一条道开辟得迟一些,称新岭。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人文环境。

宋靖康之后,金兵入主中原,大批皇室后裔、政府官员及百姓纷纷南下避乱。皇室在临安(杭州)立住脚跟了,而很多厌倦了兵荒马乱的人则选择了避世隐居,逃到人烟稀少的深山之中,过起了自耕自给的生活,其中有一个姓邓的人就翻过旧岭,从马目坞进入龙源,成为龙源邓氏始迁祖。几百年后,邓氏族人差不多已遍布整个龙源,以至于后来人们把龙源称作邓宅源了。

长龙岗以砂壤为主,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故又名干岭,后写成甘岭,俗称甘岭头,岭之东麓有个以岭为名的村——甘岭,村里以姓邓为主。上世纪70年代,为解决灌溉问题,开始在这里修建水库——红旗水库,甘岭村被一分为二,一半下迁到水库的下游,仍称甘岭;一半越过长龙岗,迁到长龙岗的东麓,村名改为红旗村,现名甘岭坪。

甘岭村外有一山坞,坞中常年泉水不断,过去,当地人剖竹引水,或灌溉,或饮用。由于此坞地势较高,用来引水的竹、木管子叫枧,故此坞名叫高枧坞。

高枧坞口曾是建德、寿昌两县的交界处,原来竖有一块界碑。现在,两县合并,碑也早已不见,但留下了一个叫“界牌头”的地名,大概当地人有把“碑”念成“牌”的缘故吧。

从界牌头往下,有上下两个村比邻而居。由于这条源是东西向的,所以,地处上游的村称西村,地处下游的村,不叫东村,而是叫桥亭,其原因是,村口有座桥,桥上建有一座亭,供村人休憩之手,桥亭之名由此而来。

在整个龙源中,桥亭的地位非常重要。

龙源有两个源头,一个发源于长龙岗东麓,另一个发源于旧岭南麓,桥亭正好扼守在这两个源的会合处。

当年的旧岭也算是建(德)兰(溪)古道之一,这条古道北起今下涯镇联和村的旧岭脚,南到桥亭。这是一条古道既高且险,一路上尽是云梯般的石阶和突兀的巨岩,两边丛林茂密,常有猛兽出入,每到傍晚之后,就无人敢独自行走。

此路虽险,但一路上风光却是不差。北侧有两座山,一座形似螺蛳,高而上平,叫螺蛳坪,一座形似弥勒大佛,叫石佛山。西侧的山上有成片的枫树,一到深秋,满山红叶在阳光的照射下,甚是诱人。只可惜,这些枫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全被砍伐殆尽,现在徒留一个叫枫林山的虚名而已。东边有一块平地,据说以前有人在此搭蓬居住,专门为过往马匹添料添水。现在早已是人去蓬废,仅存一基,名叫马栏基。

一百多年前,很多安庆人为躲避战乱,相继迁到这一带山间居住。一百多年后,人民政府又把他们迁下山来,和山下村民住在一起,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到了清朝末年,当地人在马目山上另外开辟了一条山道,这条道北起今下涯联和村的新岭湾,南到今更楼街道邓家村。相比较旧道,这条道的路程要短一些,路也好走得多,所经过的山岭人称新岭。太平天国时,有一支太平军就是从新岭越过马目山,进入龙源,然后从芝堰进入兰溪的。抗战时期,日军的一个小分队也从取道这条山道,进入龙源,然后翻过长龙岗,进入寿昌。

现在,这两条古道除了偶尔有驴友涉足外,很少有人走了,村民们说,山道上已是荆棘丛生,有些地方连路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