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溪水狂流木筏漂
2015-11-03 11:05

漂流,现在是一种行乐方法,过去,在我们山里,则是一种运输木材的手段,而且是几百年来唯一的手段。

藏在胥源深处的罗村,八面青山,林木茂盛,特别多的是修房造屋做家具都能派上用场的杉木,很早很早就已栽培,所以,在那些宜林的山弯里、岗峦上,苍苍郁郁,密密匝匝,钻进树林,抬头望不见天。杉木生长到二、三十年,即可砍伐出售,大量投放到杭州市场。然而,罗村这一带,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木材笨重,运输困难。我们的祖先是聪明的,他们从实践中摸索、掌握了水运的技能、经验。他们将杉木穿扎成排,趁水漂流到胥江,然后集结为巨筏,随波逐流下杭州。

放运木筏,村里人叫做“撑排”。在山麓近水之处,辟有“排场”,杉木在这里分等,扎成木排,等待溪水的漫涨。山村俗谚:“三月杨柳青,氽排的大水精。”阳春三月,杨柳初萌,山里常发洪水,放排人等的就是这个日子。他们察看气候、水势,结伙放排。

排场边一般皆筑有堰坝,坝内汇水成库。放排人将串扎好的杉木排推入水中,分排头、二夹、排身和排尾,并连结起来,一条有七、八节,多的有十五、六节,视水势和放排人的能力而定。一切就绪后,切入急流,木排如龙,在汹涌的洪流中,闯荡择道,向山外狂漂而去。

小的时候很欢喜看放排。起初站在家门口坎上张望,大一点了,就跑到溪滩里去看。撑排头的很威武,头戴竹笠,腰束斧头,双手紧握那装着铁头、鹰嘴的木荷排篙,眼睛盯着水路,严肃又神气。青山活脚有个硬弯曲,撑排头的在木排快要撞上岩石那一刻,手起篙落,“咔”地一声,身一仄,脚下一牮,排头急转,循水道奔波下滩,逐浪而去。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瞬间完成的。应该说这是技术,也可以说是艺术。

胥溪水路,最凶险的是离村十里之外的“大江里”。这里不是弯道,而是有二百余米长的一段直泻的湍流。平时可见溪中岩石密布,小如牛,大如象,有的更如屋,横七竖八地叠在溪里。山洪涨发时,水激岩石,奔涛惊浪,声若雷霆,摄人心魄。撑排越“大江”的都是高手,漂入这段急湍狂流时,他们很少用篙,用的是心,是眼,脚踩排头,重心移筏,瞬息之间,呼啸而下。如果技术不到家的,往往会“折戟沉沙”,一条木排被折为几段,插在巨岩缝隙之中。

木筏漂流,往事往矣,而今如何?青山依旧,然陵谷则起了很大的变化。村前那个名叫“天合垅”的山,于上世纪末,真的“合垅”了,不过,并不由天,乃是人力,水库大坝在天合垅与前山之间筑了起来,罗村变成了罗村水库。过去,库内山溪,每逢三月桃花时,年年春涨,现在逢春也不再涨了,山水尽情奔流,流入库中,蓄成湖泊,凝为碧玉。公路也向胥源深处延伸,从大坝顶往坞里蜿蜒盘旋,汽车直达源头。百里幽谷,交通便捷,再也不依靠急湍漂流的方法来运输杉木了。撑排的人呢?年岁都大了,若逢健在者,与之谈起撑排旧事,还是津津有味,眼闪光芒,仿佛追回了一段青春年华,无限情趣。

文:罗嘉许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