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上吴方
2015-12-01 11:02

上吴方位于玉华山下,新叶与李村之间。

据《玉华方氏宗谱》记载,历史上,上吴方有吴、谭、夏等姓杂居一村。明洪武初年,有个叫方昊的人从后宅(今兰溪下方村)“与玉华吴氏行馆甥之礼(旧时称女婿为馆甥),与吴氏通婚,因而家焉。今吴氏邱墟(废墟,荒地的意思),方氏蕃衍,名曰上方。”后中间加一“吴”字,称上吴方,以示不忘其祖。

若仅从方氏来到上吴方村算起,上吴方村也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村里仍有165座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其中保存较好的有38座,包括祠堂、庙宇、私塾、厅堂、民居等,其中祠堂6座,分别为方正堂、衍庆堂、三乐堂、尚志堂、世美堂和许德堂。

方正堂是方氏的总祠堂,始建于明宣德年间。“方正”二字,既表明了该祠为方氏宗祠,也表明了方氏一族为人处世以方正为上。正堂前的两根大柱子上挂着这样一幅对联:“正大见天地之情,方圆如规矩而至”,上下联首字嵌入“方正”二字。

另有两座祠堂之名颇有意思。一座“三乐堂”,一座“彝叙堂”。

三乐堂,是方氏某个分派的花厅,建于明隆庆年间。三乐之意: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府不待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彝叙堂也是方氏分派的花厅之一。相传这座花厅建好之后,并未取名。主人邀请他的朋友——兰溪上新方进士、清翰林院编修刘焜来村里作客。酒席间,刘焜挥笔为新落成的花厅题名“彝叙堂”三个字。彝,是古代盛酒的器具,叙,是叙旧的意思,也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喝喝酒,叙叙旧。

村里还有一座叫“长弄堂”的古建筑,非常奇特。

长弄堂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占地5000多平米,工艺精细,结构复杂,内有四个天井,八个出入口,八八六十四道门,都是根据八卦六十四象来设计的。一座长弄堂,让家家相连,户户相通,本族人雨天不必走湿路,晚上不必走夜路,即可走遍;外人进入,就像走入迷宫,若无人指引,很难走出去。所说,日本鬼子来到村里,村里人躲进长弄堂,鬼子无奈之下,只抓了几只鸡就走了。

离上吴方村不远处有一座东岩寺,此寺一直为方氏所有,土改时划归兰溪里湖,不久后寺圮。相传清咸丰年间,寺里有个和尚,俗名荣春,人称荣春和尚。此人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当时正值长毛犯境,与官兵战于寿昌小顺岭。两军相拒,久持不下。荣春和尚得知后,奋不顾身,持戒上阵,助官兵杀敌。荣春和尚凭借一身好武艺,与长毛激战半日,杀敌无数。怎奈敌众我寡,加上腹中饥渴,无隙进食,最终由于力不能支,为敌所获,死于乱刀之下,葬于永嘉桥的千人冢。

上吴方村有三条水系,全都发源于村后的玉华山,其中有两条从村中流过,并与村里的水塘相通;另一条从村外流过,最后三条水系合流到村外的军营畈。相传,元末明初朱元璋曾屯兵于村外的田畈之间,故名军营畈。畈中有一古建筑,门面有两层,看上去相当豪华气派。顶层上书“文昌阁”三字。我们都知道,文昌阁都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省市共有文昌阁35座,而新叶和上吴方就各占了一座。

文昌阁下有“道气超天”四字,再下面是“仙翁庙”三个字。

仙翁庙是为纪念方氏先祖方储而建的。

方储,东汉丹阳歙(今安徽歙县)人。自幼聪颖博学,精研《易经》,通晓占卜之学。

有一次,汉章帝召集文武大臣议事,令文官居左,武官居右,可方储偏要居正中,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文武兼备,左右皆可居。”章帝不但没怪罪他,反而夸他有才。

又有一次,汉章帝拿出一堆乱丝,让方储等人来解。方储拔出宝剑,一剑斩断了这堆乱丝,对章帝说:“乱必剪之而后理!”章帝认为方储有遇事应对迅速的能力,更加器重他了,让他担任郎中,不久出任句章(今慈溪)令、洛阳令等。

章帝死后,和帝继位。一天,和帝要举行郊祭,就去问方储天气状况。方储劝和帝不要去,因为那天天气不好。和帝没有听。到了郊祭那天,天朗气清,和帝就派人去责备方储妄言欺君。方储对使者说:天气就要变了,快让皇上乘车回来。使者去后,方储自叹:作为人臣,以蒙受不忠之名而感到羞耻。于是喝下一碗毒酒,自杀了。

和帝郊祭回归途中,天气真的变了,整个洛阳,一片昏暗,雁蛋般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砸死了上千人。和帝这才想起方储有先见之明,内心非常愧疚,就派人去找方储,谁知方储已死。和帝非常感伤,叹道:“储死,谁与我共治天下!”于是追封方储为太常尚书令、黟县侯,归葬歙东(今淳安一带)。当地人还为方储建了两座庙,一座建在淳安县东郭内方储墓前(现已沉入千岛湖底)。另一座建在歙县柳亭山。后来,人们又把方储庙称为方仙翁庙。

上吴方的仙翁庙建于明天顺年间,每年正月二十(方储生日),庙中都要举行清明灯会,内容有,婺剧演出、祭祖迎神等,经年不衰。庙门上“道气超天”四字,就是指先祖方储有料事如神之才。

(沈伟富)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