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那段贫穷而清纯的青葱岁月(之三)
2015-12-16 15:21

三河高中忆旧

□ 杨吉元

除劳动之外,我们的任务当然主要是学习。

刚开始,没有教学楼,教室就暂设在教工宿舍和女生宿舍的一楼。三个班,却只有两个临时教室,其中有一个班肯定得上劳动课。一楼上课,二楼用于住宿。一到下课,有的同学要上楼去。楼板是木结构的,往往会发出“咚咚”的脚步声,楼下同学便在下面大叫:“谁在上面,谁在上面。”不一会儿,会有一个同学面红耳赤地从楼上跑下来,连说“对不起”。偶遇老鼠走动或蝙蝠飞过,还会从楼板缝隙里徐徐飘下一抹灰尘。于是在教室看书的同学会发出“啊啊”声音,然后在老师“请安静”的手势中,用课本拍拍自己的衣服,掸去灰尘,又开始安静地上课。

教室面积不大,四十来个同学坐在一起,显得拥挤不堪。还好,课桌椅还没运到,同学们分成几排,坐在板凳上,空间还不至于那么局促。课本搁在双腿上,就那样看书或简单地记着笔记。屋子中间有几根柱子,挡住了坐在后排同学的视线,他们只能仄歪着身体,伸长脖子,看着前面的黑板。说起黑板,那也是非常简陋的,木质,用山边刚砍下的两根麻栎树作为支架,在墙上一斜靠,便成。几处黑漆有些剥落,露出木头原色;另有几处油漆又特别光亮,无法书写;两边的同学从侧面斜视过去,黑板很有些反光。

高一伊始,开设有政治、语文、数学、机电和化学等课程,音体美等是否开设已经没什么印象。听同学回忆,好像还上过几节英语课。

说起课程,数学和机电课特别有印象。除了在教室上课外,数学课堂还被搬到了农田里。好像是学习平面几何吧,老师带我们来到田头,叫我们脱下鞋子,卷起裤腿,下到水田里。在田里,竖的、横的、斜的,拉起很多绳子,将不规则的水田切割成不同的有规则的三角形、梯形等,用尺子量出其长度。然后将数据带回教室,计算出几种形状的面积,最后相加得出那丘水田的亩数。这种方法我还试用过一回,但是太过复杂,半天没算出来,结果被父亲狠狠地训了一顿,说我书白读了,让我羞愧了好一阵子。机电课当时也叫物理课,只是教材内容以机电原理为主。学校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台柴油发动机,抬到教室里,老师便教我们四缸、六缸,汽缸套、气缸盖,启动系统、冷却系统之类。

过了几个月,也就是第二年的四月份,距我们高中毕业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学校突然宣布,要按照高考设置的科目,决定按文理科分成两个班学习。什么叫高考,高考会怎样改变我们的人生命运,那时的我们并不清楚。在这之前,我们的考试都采用开卷的方式。现在学校告诉我们,高考考试一律闭卷,好多同学经受不了这个压力,便无奈地提前回了家。因为我不喜欢物理,便报名加入了文科班。这时,离1978年正式高考的日子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了。

当时,学校给每位同学订了一本由教育部颁发的《一九七八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大纲》。提纲只是提供了知识点,没有具体的内容。在曾用《杭州日报》当语文书的那个年代,哪里去找这么系统的复习资料啊!尤其是历史、地理,在这之前,我们一点也没接触过。任课老师戴不庸,不知从哪里弄到了一本薄薄的铅印资料。于是,在那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我们废寝忘食,挑灯夜战,没日没夜地做着练习,反复机械地背诵着。教室里,操场上,寝室内,树林中,到处都留下了同学们复习迎战的身影……

1978年高考,在上一年各省命题的基础上,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高考正式科目为五门,考试日程为:7月20日上午考政治,下午考物理(历史);7月21日上午考数学,下午考化学(地理);7月22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英语。对非英语专业考生来说,英语为五门以外的参考科目,不作为录取依据。我们没正式学过英语,自然不参加。每一科目满分100分,考试满分为500分。

许家高中自然不可能设置高考试场。在学校门前的许家码头上船,花了两个多小时,轮船在梅城码头靠岸。我们来到了严州中学,这里就是考试的地方。现在,参加考试的镜头已经想不起来了,但严州中学校园上空“铛铛铛”的敲钟声,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畔。

不知过了多少天,高考分数通知单终于到了我的手上。我以2.9分之差,名落孙山。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1978年全国有610万青年参加了高考,招生人数为40.2万,录取率仅为7%。作为一个应届生,考上大学的概率微乎其微。

8月底的一天,邮递员给我送来了一封信。我打开一看,是严州中学教导处寄来的,大概内容是,你在高考中表现突出,已被我校高二文科班录取,请携带学习和生活用品前来报到。

于是,我怀着青春的追求,带着父母的期望,踏上了那个年代梦想跳龙门的青年学生大都曾经经历过的高考复习之路。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