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那段贫穷而清纯的青葱岁月(之四)
2015-12-23 14:06

三河高中忆旧

□ 杨吉元

学校不大,老师也不多,而且大部分是从三河初中直升上来的,有的是从小学选调来的,还有的是临时找来代课的。

陈春生老师应该是当时教学管理的负责人,个子不高,精力充沛,体形微胖,有老师称他叫“陈胖子”的。放学之后,他常常搬张小方凳,再搬一张靠背小竹椅,弄几个小菜,叫来三两个老师小酌几杯。数杯下肚,脸色红润,显得特别兴奋。之后还会摊开象棋,杀上几盘。他教我们政治,嗓门大,课堂甚是活跃。学校解散后,他调入梅城区校初中部,后来还担任过成校干部。

另一位姓陈的老师叫陈其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有些络腮胡,戴副眼镜,腿脚有些不方便。据说他毕业于杭州大学数学系,高材生,是所有老师当中学历最高的一位。他数学功底深厚,教学循循善诱,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还有一位数学老师是陈老师的妹妹。大概是当时找不到能胜任高中数学教学的老师,陈老师就将其妹妹请来临时代课。前一天晚上,陈老师先与妹妹一起备课,教懂题目,第二天他妹妹进课堂教我们。

说到络腮胡,自然得说说语文老师蒋新生。蒋老师个子高挑,迈着外八字步,腰板直挺,身体略微后倾,一副满腹经纶的自信神态。因为个头高,络腮胡,喉咙响,一脸的严肃,同学们最是害怕。要是同学顽皮惹事了,他批评道:“真吃的空。”常勾起食指吓唬我们:“要刮鼻子了。”还屈起四个手指,在我们头顶一抡,正色道:“想吃栗子爆了?”吓得我们直缩脑袋。也许是我语文成绩不错,蒋老师倒是很喜欢我。记得有一次学习课文《赤壁之战》,蒋老师问道:“赤壁之战是一场怎样的战役?”同学们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回答。这时我站起来,回答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蒋老师听后,大喜过望,一拍桌子,赞道:“说得对,你太厉害了。”然后大大地表扬了我一番。其实,那时我也不清楚赤壁之战是咋回事,只是从课文后面的习题中看到了类似的提示、抢先回答了而已。蒋老师后来也调入梅城区校初中部,并在那儿退休。

还有一位语文老师叫汪秀瑜,脸圆圆的,很是和蔼可亲,对我也非常好。不知那时她已结婚否,只知道他老公(男友?)在部队当兵。她应该是临时代课的,但教学很认真,有什么问题,都向蒋新生老师请教。后来她随先生到粮食局下面的一个小企业工作。据说不久企业转制,她就下岗了。

化学、物理(机电)老师是当时最年轻的两位。文科班由化学老师董冬良担任班主任。董老师好像师专毕业,在三河初中任教。许家高中创办后,也就来到了这里。理科班班主任则由物理老师卢庆红担任。卢老师毕业于建德师范,先在七里泷江南小学教书,后也来到了三河高中。那时,他俩只比我们那些大哥大姐年长一两岁,似乎都还没对象。那时,学校也没有什么娱乐生活,好像只看过那部“马尾巴功能”的电影,叫《决裂》。两位年轻老师几乎都在班里,早上给我们上课,下午和我们一起劳动。师生之间少有代沟,亲密无间,关系很是融洽。学校解散后,董老师调到檀村新叶小学任教,前几年在大慈岩小学退休。卢老师后来到三河小学任教,前年退休在家。

最后,我要写写给我帮助最大、最让我尊敬的戴不庸老师。戴老师戴副眼镜,脸显得清瘦,看上去书生气最足。他原在我老家的村小荷花小学教书,高中文凭,有些才气,这时也选调到了三河高中。他教过我们很多学科,英语、书法、语文、政治都教过,最后教我们的历史和地理。他喜篆刻,擅篆书,好多同学为防止被人拿走饭盒,都叫戴老师在盖子上刻上姓名。上世纪60年代底,戴老师从严州中学毕业,作为知青下放到荷花村,劳动几年后便在村小教书,那时刚好教我小学数学。或许我还有些小聪明,他特别喜欢我。每到晚饭后,我便跑到他的宿舍去。他书房里有几百本各类图书,在那个年代,这简直是一个图书馆。或许,我的爱好文科,就是那些图书影响了我。他常给我说起他当公安局长的父亲和在北京文化部工作的大哥戴不凡(建德文化名人)。应该是30多岁了吧,他结识了本村的一位邵姓姑娘,并进入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不幸的是,他岳父家的一把大火烧光了他准备结婚的所有物品。这时,他已经到了许家高中。他没有读过书的妻子则安排到学校的食堂做工,还负责学校的养猪场。我清楚地记得,他的饭盒里常常只有少许的米粒,而大多是难以下咽的番薯丝,其生活之艰苦可见一斑。后来,知识青年政策落实,他被安排到了三河供销社,在那里卖过布,卖过五金,还卖过氨水。过些年后,供销社大多转制,他便提前退了休。如今,早过七旬的他仍然活跃在书法界,常去建德老年大学授课,还担任着严州画院的院长。我离开许家后,复习,上大学,最后分配工作。其间,只要回三河,我必定去拜访他,他都盛情招待我,还给我介绍认识了不少省市、建德文化和书法界的前辈,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每年正月初五,我都要去看望他,感谢他几十年来给我物质上的帮助、学业上的教诲、精神上的鼓励和人生道路上的指点。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