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陈店
2016-01-05 12:45

自里叶西行约一公里,即陈店村。

陈店位于狮子岩的正南山下,背依狮山,面对大北山,一条小溪自北向南流过村西,然后又折而向东,绕过村南,流向里叶。

这里是建德、兰溪、龙游三县(市)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而尤以“牛市”为主。每到春耕之前,三县乃至更远的一些养牛户,都喜欢把多余的牛牵到这里来交易。

大约在元朝,金华汤溪有个姓陈叫陈道的人,挑着绿豆担(货郎担),来到这里,见这里人来人往,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就在这里停下脚步,不走了。

这个叫陈道的人很有头脑,且会风水。他见这里后有狮山可依靠,前有大北山为屏,村前有条清澈的小溪,觉得是个可居之地,于是就歇下货郎担,租借了一间当地人的房子,开起了小杂货店。

由于陈道为人诚实,买卖公平,童叟无骗,加上这里往来的人多,这生意是越做越好,不到几年,就有了些积蓄,就在当地买田买房,定居了下来。

这个村原本就不大,只住有童、桂等几家。自陈道来这里开店做生意之后,没过几代,陈姓人口就很快增多,而童、桂等姓则渐渐式微,直至消失,最终,整个村子只有姓陈的人了。

由于陈姓人是在这里开店做生意起家的,而且村里的所有店铺都是姓陈的人开的,渐渐地,人们就把这里叫做陈店。若从陈道来此定居算起,陈店的历史只少已有700多年了。

明万历年间,陈店陈氏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一个家族的壮大,就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上的程序。陈店人首先开始对村庄建设进行重新规划。

由于村前的小溪发源于村西北的天池山,源头短,沿途植被又不够好,所以天一下雨,溪水就猛涨;天一旱,溪里就干得底朝天。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他们在村前挖了一个巨大的池塘。溪里涨水,就把部分溪水引入池塘,储存起来;天旱时,再把池塘里的水放出去。这样一来,有效地缓解了旱涝矛盾。

这个池塘呈东西向的椭圆形,横陈在村前,陈店人不叫它塘,而是自豪地称之为湖,叫村前湖。由于湖中之水是活水,所以湖水始终保持清澈,全村的人都藉此淘洗、浇灌,同时还可用作消防。

在上世纪那场“改天换地”的运动中,绕过村前的小溪被改到离村较远的大北山下,村前湖与小溪脱离开了。

为方便往来客商,陈店人把横贯村东西的路全铺上一种红色的石板,并把这条路叫做“街”。又把通往里叶和龙游志棠的路也用规整的鹅卵石铺上。

修编宗谱和修建宗祠是每个家族发达之后都要做的事。陈店的《陈氏宗谱》自明中期开始修起,直到民国年间,一直未曾断过。但是因种种原因,近七八十年来就再也未曾续修过,这成了陈店陈氏族人心中一块难以释怀的心病。

最早的陈氏宗祠也建于明万历年间。这座宗祠在建筑风格上豪华气派,是全体陈氏族人祭祀、议事的地方。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打到陈店,宗祠毁于战火。战乱过后,全休族人齐心协力,又在原址上重建宗祠。建国后,陈氏宗祠曾作为陈店小学。上世纪80年代被拆,在原址上建了一座大会堂。

除了这座宗祠外,村里还建有多座分祠堂和花厅,有些现在还在。

较为奇特的是,村里还有一座“骑楼”。这座骑楼横跨在陈店的主“街”上。据一些老人回忆,骑楼下曾是陈店最繁华的地方,这里汇集了肉店、茶馆店、杂货店、客栈等多家店铺。骑楼是陈店代表性建筑之一。

和附近的几个村庄一样,陈店人也大多以种莲子为主。

种莲子需要足够的水源。这里虽有源自天池山的溪水和源于村后狮子岩的泉水,但遇到旱年,还是会出现水源不足的问题。古人在自然力的面前,几乎都是束手无策的,只能祈求上天或神的保佑,而远古传说中的大禹则是保佑一方风调雨顺的神之一。陈店人在村东头建了一座禹王庙(现大门上挂的则是“禹王寺”三个字),庙里供奉的除了大禹外,还有各式各样的神和佛。

村里有个习俗,凡陈姓小孩,每到一、三、五、七周岁时,都由大人带着他们,来到大禹庙里,向大禹王叩头,祈求保佑他们健康成长。

另外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祁雨。

每逢旱年,村里派出精壮劳力,抬着一张木椅,上面放一只木桶,步行几十里路,去石屏灵栖洞求雨。然后从洞里舀满一桶水,用红布包好桶口,放在木椅子上,在鼓乐队的导引下,一路抬回村里,中途不能把木椅子和水桶放下休息。累了,只能换人来抬;饿了,也是边走边吃随身带的干粮。

村里人一大早就在禹王庙前搭起了一个台。水抬到村里,放到台上,全村人轮流前来礼拜,这样的礼拜一直要进行到天下雨为止。

不过有些年份,也会就近到村后的狮子岩下取水求雨。

除禹王庙外,陈店村口还有一座平水庙,这些都是陈店人为祈求上天保佑陈店风调雨顺所建的。当年建这座平水庙的时候,还在庙前种下三棵樟树,陈店人把这三棵樟树叫做“连娘三连樟”,也有人把它们比作“刘、关、张”桃园结义三兄弟。

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那座平水庙已经不见了踪影,但那三棵古樟却一直挺立在村口。据说,当年日本鬼子进犯这里,远远看到这三棵华盖似的大樟树,掉头就走,其中原因,无人知晓。

上世纪中叶,有个龙游志棠人来到这三棵古樟下过夜,不慎把其中一棵烧空了心,幸亏村里人扑救及时,才保住了其他两棵,但那棵被烧死的古樟一直没有倒下,而是和其他两棵古樟一起,高高地、顽强地挺立在村的东头。

文:沈伟富

(感谢陈庆华、陈庆祥、陈寿森三位先生对本文采写的帮助)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