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太平桥畔人家
2016-01-16 18:32

梅城古镇南北向的正街中,有座石桥,拱跨南沟,名曰太平。太平桥,宋时叫伏龙桥,后改名龙津桥,明代始称太平桥。《万历·严州府志》:“太平桥在府治南正街,上有五圣楼。”道光时已无五圣楼之记载,然古城耆老仍知太平桥上有五圣庙。清嘉庆二十年(1815)建德知县张四箴又在太平桥两边添砌石栏。后来有人就石栏、临水面,架起木屋作商铺。但太平桥仍然可见大貌。

桥南临街东向有一户慈善人家,姓方,名兆源,其事迹见于清道光《建德县志·人物卷》。

方兆源,本是徽州人,远祖是西汉黟侯方储,世居歙县岩寺。清乾隆年间,兆源双亲相继病殁,孝悌敦厚的他,把家产全部让给弟弟,自己独闯他乡,另谋他业。岩寺那一带,有一个风俗,外出谋生者要问扁担,也就是用扁担卜出行的方向。其法是,在屋的厅堂或者户外,立一根扁担,扶定之后而释手,看扁担自行倾倒,倒向何方即依向而行。方兆源就是依这个传统的扁担卜卦指向,来到严州,在太平桥畔住了下来。

清乾隆乙丑年(1745),严州城里发生严重瘟疫,继之又是一种叫做“走马牙疳”之疫,来势很猛,在少小儿童中传播很快,且大多不治,死亡率高,府城医者束手无策,人心慌乱。心地善良的方兆源知道,徽州有位杨姓中医,家有祖传秘方能治此病,遂决定亲往求医。

严州到徽州,翻山越岭路迢迢,乘船是逆水行舟,三百六十滩,滩高浪遏舟滞,一时难以到达,于是他靠自己的两只脚,徒步跋涉,日夜奔波上徽州。

乞得秘方之后,方兆源又飞速赶回严州,在途中遇到一位僧人,这僧人见方兆源行色匆忙,知有急事,在问明情况之后,又以膏方相赠,请他代为施救。

寻名医,遇奇僧,欣得病方的方兆源,赶回太平桥畔家中之后,立即配方制药,普施救助。真是灵丹妙药,药到病除,施救全活。自那之后,这太平桥畔人家,年年施药救人,方兆源还教育子孙后代,把医人作为义务。光绪《建德县志》上赞之曰:“今子孙蕃衍,皆好行其德之报也。”

积善人家庆有余。方兆源乞医求药,搭救了全城幼小,影响很大,人缘更好,开店经商,营生教化,样样顺风顺水,水到渠成,家业发展很快,太平桥畔形成偌大一片铺肆院落,大开郡人眼界,大家称之为“方半城”。

方氏家族至清咸丰时,已传四世,其间不乏饱学之士。据《方氏宗谱》简编载,兆源之子大中乃奉政大夫,其孙方任曾官浙江省布政司理问,曾孙方增当过严州府同知。其五世孙方美金盛年时,适太平天国李世贤攻占严郡,全家尽殁于血刃之中,而美金之四岁幼子,竟然奇迹一般,被亲人搭救,逃往扬州,躲过一劫。十六岁回严州故里后,勤奋读书,先中秀才,后又拔贡。科举废止后,潜心学问,博览群书,撰成《虫荟》五卷,《蠹存》二卷。《虫荟》一书,著录生物一千零三十九种,被收入《辞源》《辞海》之中。《虫荟》残本四卷,尚存于太平桥畔方氏后裔家里。

责任编辑: 邓林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