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檀村(中)
2016-01-19 15:19

南宋是江南地区兴盛的开始。其间虽经元蒙的统治,但时间毕竟不长。由洪武皇帝朱元璋开创的大明江山,又使江南地区迎来了第二次发展高峰。到了明万历年间,江南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檀林庄的辉煌也在这个时期。不仅村里人口急剧增加,经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地处寿昌、兰溪交界处的檀林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为方便往来客商,村绅沈汝焆独资在村南建了一座凉亭。几百年来,一直有人在凉亭里义务施茶。这座凉亭也是檀林村的南大门,往来寿昌、兰溪的客人,都从这座凉亭经过,有时也坐下来喝口茶,歇歇脚再赶路。

出凉亭,门外就是一个大广场,这是清雍正年间,村里人用鹅卵石砌成的。广场上一南一北排列着两个八卦形的鼓槽,每遇大事,就在鼓槽里放两只大鼓,以擂鼓为信,把全村人都召集到广场上来。

说起这两个鼓槽——尤其是南边的那个,还真有点稀奇。村里人说,不知什么原因,越到干旱的年份,南边的那个鼓槽中越是潮湿。比如民国三十三年,天大旱,河滩见底,稻田龟裂,而这个鼓槽中却潮湿滋润。其中原因,无人能解。

广场以南,也是用鹅卵石砌边、用青石板铺成的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到兰溪城里。离广场约百步之外,竖有两根高大的杉木,上面挂着两盏大灯笼,一到天黑,两盏大灯笼就会由专人点亮,照亮夜间行路的人。这两盏大灯笼被称为“天灯”。

沈氏族人为纪念他们的先人沈伦官拜东京留守,并被招为驸马,在村外的路边建了一座经堂庙,后来成为沈氏的家庙。经堂庙前有一水塘,称泉水塘。天越旱,塘中之水越甘。据说这个塘还有一个古怪的现象,就是村中一死人,塘中之水就会变暗变黑。而当死人一入土,塘里的水又很快会变清。——这样的传说和赤姑坪的那口水塘很有些相像。是真是假,我们也没见过,但村里的很多老人都一口咬定,这是真的。经堂庙的西边还有一口水塘,很小,只能算是个水潭,村里人称之为柏树潭。此潭深丈余,平时看不出来,遇到天旱之年,扒开上面覆盖着的水草,就可见潭中清澈的潭水。奇怪的是,一把水车车一天,不但车不干潭里的水,而且水位都不下降一点。

经堂庙外有一座牌坊,是明万历年间,为表彰村里沈让炎之妻所建的贞洁牌坊。

沈让炎是当时村里的一个乡绅,但他死得早,留下妻子及四个儿子。其妻含辛茹苦,抚养四个儿子长大成人。此事传到金华府,知府又将此事上奏朝廷,经皇帝恩准备,金华府为沈让炎之妻建了这座贞洁牌坊。

以上所说的这些,除了村南的那座凉亭外,都已经不见了,其中那两盏天灯和贞洁牌坊,直到“文革”之前还在。

檀林庄最大的一处名胜要数云霞寺了。

云霞寺坐落在村西约一公里处的摩达岭(又称荷塔岭)上。

关于这座云霞寺的来历有这么一个传说:

话说明末清初之际,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和尚。这位和尚来到檀林庄西面的摩达岭上,见有一块石头,长得非常特别,就天天来到这块石头上静坐。

有一天,他发现一只白鹤从岭上的草丛里飞到他身边的一棵树上,朝着他不断地点头欢叫。开始时,和尚并未在意。可是第二天第三天天天如此,和尚就觉得有些奇怪了。他站了起来,向着白鹤走去。白鹤就飞了起来,但并不飞远,只是落在离和尚不远的地方,好像有意等和尚来追似的。

和尚就跟着白鹤一直往山岗上走去。当他来到摩达岭的最高处,那白鹤就一头钻到一堆草丛中,不见了。

和尚站在草丛边发起呆来。突然,他发现草丛中好像有块石板,就走过去掀开来一看,下面有口大缸,缸里都是白洋。再往旁边找去,还找到了六口大缸。和尚想,这肯定是佛主给他留的。他重新盖好缸口,回到山下,请来人工,大兴土木。不多时,摩达岭上就矗立起了一座宏大的佛寺。建造这座佛寺所有的开支都来自那七口大缸中的白洋。

佛寺建成之时,正好天上彩霞满天,和尚知道,这一定是佛主开心了。于是,就把这座佛寺取名为云霞寺。(未完待续)

文:沈伟富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