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先农坛旧迹寻踪
2016-01-29 09:11

□ 罗嘉许

梅城东郊有碧溪坞,碧溪坞有先农坛。出城过大坝,沿建安山东麓逐涧而行,有小村名鲍婆岭,从其村前过凉亭边,到汪家后门,越桥,路旁一株古樟,绿荫如云如盖,这地方旧名马家畈,先农坊即在这片田畈的北端。

中华古国,农耕社会,向来十分重视农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物阜则民安,社会就和谐安定,所以祀先农,置籍田,西周时即立此制,且历代沿袭。到了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9),文帝刘义隆始建先农坛,祀神农、后稷,行“九五”“三推”的祀礼,后人继之。

“九五”是指帝王,“三推”是籍田耕种仪式。每年孟春吉日,帝王率臣僚到先农坛祭神之后,即亲自扶犁推耕,绕田三转,故曰“三推”。

建德的先农坛,是清雍正六年(1728)知县薛景钰奉上文建立的。坛高二尺一寸,宽二丈五尺,其后建堂屋三间,两边各建配房一间。先农神之木牌,高二尺四寸,宽六寸。神坛外围有垣墙,墙门南向,旁置有籍田四亩九分。

始建的先农坛在碧溪坞,嘉庆二十二年(1817),知县张四箴将之移建到东门外文昌阁右边。那地方原来有一座锦麟庵,很古,古到人们不知庵堂的初创年代,先农坛就移建在庵右的空地上。道光三年(1823)五月,坛被大水冲坍,只有坛前的石坊尚存,遂就石坊祭祀。

咸丰年间,锦麟庵毁于兵燹,住持和尚募捐重建未成,庵基乃成废址。光绪十六年(1890)建德知县谢仁澍,请县里绅士陈元善等人,负责捐建先农坛于锦麟庵的废墟之上,同时捐买苗木,种于神坛四周,置籍田于旁,奉神祭祀助农之道一如既往。

帝制废止,祀先农,耕籍田的重农劝农的礼仪亦随之湮没,神坛荒芜以至影迹也无,昔日护坛而植的苗木,业已成林,浓荫华盖。新中国建国前后,附近农民于劳动间隙,把这里作为休憩纳凉之处,忘却这里曾是祭祀先农的坛迹。然而三百年前,始建先农坛之处——碧溪坞,先农坛之名一直被保留了下来,直到现在尚存。追本求源,我们可以从村落之后寻到古之地名,再到历史,就寻到了先农坛的痕迹。虽有人误以为“仙龙坛”,但也可以看到村之有名是有来由的,或者是一个传说,或者是山川树木的某个特征,或者是一段历史遗存。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