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黄裳笔下的新安江
2016-02-19 09:44

□ 许新宇

建德自古有“锦峰秀岭,山水之乡”之美称,而新安江则以“风凉、雾奇、水清”三绝而闻名。1981年夏,著名作家黄裳来新安江游览,并给我们留下了一篇《新安江之雾》的游记。

1983年我初中毕业后,考入新安江中学,开始了我在新安江城的三年高中生活。正如黄裳在文中所写:“车子驶进了一条长街。先是发现了偶然出现的新建的整洁漂亮的厂房、宿舍楼,接着就是密集的建筑,几乎全新的建筑。这个城市是新建起来的,街上几乎看不见旧城的痕迹,只除了有时可以看到百来年的巨大樟树。街角竖着一块路牌,上面写着‘白沙’。过去这只是一个镇,今天则是县治的所在。”

那时的新安江城还叫白沙镇。由于新安江城的地理环境所限,新建的县城,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还是只有一条长长的新安大道,街的一头在我们学校的校门口附近,另一头则在电厂的宿舍区罗桐埠,马路两边都是新的建筑,还有那枝繁叶茂的法国梧桐树,是夏日炎炎中天然的遮阳伞。每当夕阳西下,走在华冠簇拥的梧桐树下,年轻的心有时会生出几许浪漫的心绪来。梧桐树高大魁梧,树干无节,向上直升,高擎着翡翠般的碧绿巨伞,气势昂扬,有着男子汉般的轩昂。可惜在进入新世纪后,为了拓宽马路,成片的梧桐树被尽数砍伐,进而换种了生长期极为缓慢的银杏、香樟、桂花,从此,那片绿阴也就消失了,“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的景象也不见了。

那些旧日的景致街象,只能在作家的作品中栩栩如生:

“浙西有些县城,主要的市面往往只是集中在一条长街上,这条街又总是与流经当地的江河平行。富阳、桐庐、建德都是这样,它们都是在新安江、富春江这条主干上开出的花朵。放下行李,休息了一会以后,我们就到街上行走了。照例这里有百货公司、新华书店、食品店、电影院……特别多的则是饭店和旅馆。这首先就显示了一个旅游城的特色。旅馆也有不同的规格,二十多年前兴建的几家旅社饭店,虽然建筑尚未陈旧,却已显出了前辈的风仪。长街背后是居民区,有许多狭狭的横街连缀着。这些横街都是短短的,走不好久,就可以发现通往江边的石级。横街两侧都是人家,这是一些安排得恰好的梯形的楼屋。再走下去,就能看到逐渐开阔的江面和对面的青山。”

三十多年过去了,城市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改革大潮日新月异,黄裳笔下的城中一条街早就换成了纵横交错的现代化路网,新安江城如今也多了沿江大道、严州大道,江上更是多了好几座桥。那些旧时的旅社老店:浙西楼、建德旅馆、白沙饭店、清心宾馆、雾朦胧宾馆……早已随着前几年的旧城改造和城防工程建设销声匿迹了,沿江堤岸上那富有特色的江滨梯形民用楼屋也按江防要求尽数拆迁,换来的是另一番江景,江滨公园的堤岸斜坡成了花团锦簇的绿色长廊,沿江兴建的有石头垒成的江滨长道,绵延十几里,有小桥流水,有休闲凉亭,有健身广场,有亲水戏台和音乐喷泉。在盛夏,这里是纳凉避暑的好地方,路上尽是熙熙攘攘的行人游客。江还是那条江,山还是那座山,可江边的景象却换了天。

黄裳笔下的新安江是美丽的,美得那么令人难忘。“江水是绿的。这不是普通的绿,是泛出乳白色的晶莹的浅绿,绿得细嫩、柔和。在我的记忆里,也只有嘉陵江水可以相比。”如今的嘉陵江水早已成了黄浪浑水,值得庆幸的是新安江的水依然是那么清澈碧绿,还是和黄裳当年看到的颜色一样,这一切都得益于新安江水电站。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深深感到了母亲河对我们的恩泽,我们要倍加珍惜。

到了新安江,最忘不了的是她的绝妙奇雾,孟庭苇有首歌,叫《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而我们也可自豪地唱一唱,“夏天到新安江来看雾”,结果黄裳来了:

“远处,从邻近对岸的什么地方,水面上忽地升起了一股乳白色的气流,只一瞬,它已是一股园(圆)了。渐移渐近,忽地又消散了,随着是扑面而来的一股清凉潮湿的气流,就像盛夏中走进有空调装置的剧场似的。没好久,江面上几乎布满了此起彼伏、忽生忽灭的形形色色雾群,拔地而起的小山,舒展开来的沙幕,华表似的玉簪,汇成了融融泄泄、团团絮絮的一片氤氲。大桥在水雾中忽隐忽现,远处的小船好像是飘荡走向云堆里,眼前的实景忽地变成了虚幻的海市蜃楼。”

“没有两天来的暴热,我们是不可能看到这种奇丽幻化的景色的。船上的人说,这是只有在夏天或是严冬才能看到的风景,而且是在水电站的大坝建成之后才开始出现的风景。水库里的水几乎是恒温的,常年是摄氏十四到十七度,每当放水发电,库里的水倒灌入江,因水面的温差而产生了雾,新安江的雾。”

“……因为它的出现迄今还只有二十年的历史,所以无任过去哪个朝代编写出版的地志、图经,都还来不及将它编列到‘八景’或是‘十景’中去。新安江的雾,是随着水电站的建成而出现的,没有为自然形态带来任何消极因素的新奇风景,一种真正的自然的奇观,地地道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生事物。”

不要怪黄老最后套用了赞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生事物的政治术语,他笔下描写的新安江之雾,是我见到最生动又恰如其分的美文。新安江之雾的变化多端,奇妙无比,已无需我多言,但你一定要记得,“夏天到新安江来看雾”,你不会失望的。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