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孤帆远影只身去
2016-03-01 13:44

□ 李新富

2016年2月24日早晨,习惯打开微信,突然崩出一条噩耗:李树帆先生于今晨2时40分不幸仙逝。闻此噩耗,不由悲从心来,其中心情无以言表。而值得庆幸的是,去年,我催促新二中的周雁老师紧赶慢赶,整理出了一部《孤帆远影》的书稿,可书稿未付梓,斯人已逝,岂不悲哉!

老先生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年前还经常看到民盟、诗社领导探望他的照片和消息,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初识李树帆,是在1975年的春天,那时“评法批儒”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有一天,大队通知让全体共青团员晚上到小学里开会,当时,我正在大队当民办老师,自然早早就到校开门,等候团员开会。

晚上7时左右,远处来了三个身影:一个微胖身材,半秃头的中年汉子,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走近一看,其中那个男年轻人是我高中的同学,叫徐一生。另一个则是落户到我村的杭州知青曹兰华。徐一生看到我后,就向我介绍,这位是老李,寿昌文化馆的。又向老李介绍,这是我寿中的同学,也姓李。

1984年,我在寿中工作。有一天,老李来到我们语文教研组,看望我的老师陶维桢,陶维桢把我介绍给了他:“这是新来的语文老师,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叫李新富,也是我的学生。”接着又向我介绍:“这位是民盟办公室主任,叫李树帆,四川人,读过大学,当过兵,诗词歌赋,无所不精。”

“好嘛。”李树帆笑着说道:“这个要得,五百年前共一家哦。”

从此之后,我与他接触就慢慢频繁起来,每当到新安江开会,都会到他办公室坐坐,他也会乐呵呵地泡上一杯茶,然后说古谈今,与我聊上半天。

老李博学,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法样样精通。

他虽是外地人,但因长期从事地方文化和地方史研究,几十年的磨练,让他几乎成为建德乃至古严州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字典。他在工作期间,对建德、古严州的文物发掘、保护,古籍整理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贡献。

他性格开朗,才情横溢,出口成章。记得在去年的端阳节前,诗社安排几位老诗人小聚。席间,李永鹏先生即兴作诗:

文章自古多忧国,天问诗魂逐楚涛。

竟发龙舟歌盛世,今人几个识离骚。

这时,90岁高龄的李树帆老师操着一口浓郁的四川话说道,我也来一首:

九十初度,吟友共祝。国泰民安,衣食丰足。子孝孙贤,家庭和睦。不痴不聋,能书能读。前瞻期颐,是吾之鹄。

接着还说道:“争取活到九十九,也到天安门城楼上挥挥手。”说得大家哈哈大笑。原本想,到春暖花开时,向他求一幅墨宝,却不料,他竟然……

孤帆远影独离去,夜雨敲窗不成眠。从此参商空相忆,往事历历思绵绵。李树帆先生既是我的老师,更是良友。我曾经写过一首诗送给他,如今只能作为一种回忆:

参军入伍别四川,弄刀挥毫文武全。

诗苑闻名称老宿,钩沉娴熟领史坛。

阳春白雪藏心底,明月清风耐苦寒。

翠竹苍松越劲节,耳聪目明九十年。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