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村小——乡村记忆之二
2016-03-08 11:21

村小建在小村的一个高坡上,左边叫邵家自然村,右边叫荷花自然村。学校是一排平房,白墙黑瓦,三间教室,外加老师的半间办公室和半间卧室。全村一百多个孩子就在这里读书。

1969年,我七岁。那天早晨,母亲早早叫我起床,准备了一个帆布小书包,煮了两个鸡蛋,对我说:“去学堂读书了,考个双百分。”就这样,我上小学了。

几十年过去了,算术学点什么,已经记不得;语文有几篇课文却至今还非常清楚地记得。前三课是“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第四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第五课则是“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三面红旗万万岁”。

教我们一年级的是陈若湖老师。陈老师个子瘦小,语气舒缓,声音略带些沙哑,我们村里人都叫他陈先生。陈老师是陈村人,离我们这里有二十多里路,回去吃住甚为不便。全村人家便轮流包干陈老师的一日三餐,叫做“忠”(音),管吃的意思,费用自然由村民自理。印象中,小学语文和算术都是陈老师教的,一二年级坐在一个教室里,分左右两部分,前面各有一块黑板。前半节课,陈老师先给我们一年级上课,布置作业完毕后,再给二年级同学讲解新课。后来知道,这叫语数包班、复式教学。

升入三年级高段之后,我们便换了老师。教语文的是同村的师范毕业生方柏贵老师。方老师那时年轻,喉咙响,要求高。有一次,某同学上课说闲话,声音有些大,方老师将手中的一截粉笔头扔过去,吓得我们不敢吭声。大家都觉得方老师很凶,有些怕他,但他认真负责,我们的成绩都不错。

语文课学的是火烧邱少云、英雄黄继光和董存瑞炸碉堡之类,还有毛主席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纪念白求恩》)。另外还有两篇课文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写高玉宝渴望读书,又因家庭贫困而不能读书的《我要读书》,还有一篇是写地主老财周扒皮每天半夜学鸡叫,然后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地干活的《半夜鸡叫》,“快起来,快起来,鸡都叫了,还不给我下地干活去!”其经典的对白常常被我们用来开玩笑。

班主任是数学老师戴不庸,他是下放到荷花大队的梅城知识青年。戴老师戴副眼镜,文质彬彬,对我们很是和蔼。关于他,我曾经在《三河高中忆旧》一文中写到过。

几天前整理书柜,无意中发现了几张读小学三四五年级时的成绩报告单和毕业证书。报告单摊开来有三十二开本大小,分四页正式印刷。封面居中有“成绩报告单”五个字,标明是“一九七三年第二学期”,读的是“五年级”,老师用钢笔手写着我的姓名,上端还有一段黑的字:“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封底写着缴费通知:下学期应缴:学费0.60元。书簿费0.60元。第三页是各学科成绩,有政治、语文、算术、常识、体育、图画、唱歌和劳动等课程,我的这些成绩全是“优”。第二页是“品德评语”,评语是班主任戴不庸老师的笔迹:一学期来,能遵照毛主席“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教导,刻苦攻读马列和毛主席著作,能看些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知识,上课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和校内各项活动。望你能发扬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攻读马列和毛主席的书,在新的学年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这评语具有时代烙印和个性特征,现在读起来非常有趣。

在村小读书的细节大多忘却,但有两个场景却仍历历在目。一是参加劳动,那时,到处都在农业学大寨,改天换地造水库,大队成立民兵连、青年突击队之类,或用锄头挖土,或用畚箕挑泥,或用木桩夯基,人山人海,干劲十足,场面相当热闹。我们这些小同学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工地,用小手来回搬泥块。二是迎接参观者。上世纪70年代初,大队田地较多,土地肥沃,粮食生产年年丰收,各地社员络绎不绝到大队来参观学习。我们经常会停下课来,拿着几面红旗,跑到学校对面的小山丘上,对着来来往往的参观者敲锣打鼓,挥手致意,并用力高喊:“热烈欢迎,热烈欢迎。”

前些年,村小撤并到了三河小学。村委对校舍旧址进行了简单的修葺,并将原来“荷花大队小学”的牌子换成了“荷花村老年活动中心”,村小变成了老年人的棋牌交流、喝茶聊天的活动场所。

 

文:杨吉元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