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走读三江——新源(下)
2016-07-25 14:48

□ 沈伟富

云峰庙在西坞的坞口,为下徐、庄头、西坞、姜山四个村共有,始建于宋绍兴五年(1135),至今已有八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传说这座庙原来是建在现址后面山上的,因定制的一只石香炉抬到山上,又无缘无故地滚到山下,反复数次,人们认为这是神灵的旨意,所以就把庙搬到山脚下现在的位置。

云峰庙的大堂正中供奉的是徐王(徐偃王)大帝。本地风俗,一年要祭祀徐王大帝两次,第一次是重阳节,第二次是腊月十六,也就是“月半”节。特别是“月半”节,由四个村轮流祭祀。

轮到祭祀的村像过节一样,把这件事当作全村人最为神圣与庄重的大事来做。这一天,村里人吹起唢呐,打起锣鼓,先到云峰庙里给“老爷”上香、祭拜,然后把“老爷”,以及广济王、乌龙大帝三尊“小老爷”塑像分别装入三个亭(一种轿子,但比轿子做工更加考究)抬出庙外。两个小孩手持令旗、令箭在前面开路,八个大人手持八宝(长木手、木镗、木扇等)紧随其后,再后面就是三乘抬着“老爷”的亭子,最后是背着蜈蚣旗和徐王印的两个小孩。队伍里绝不能有女眷。队伍一路吹吹打打,把“老爷”请到自己村里的祠堂大厅上。全村人先后前来给“老爷”上香,叩头。

而在这一天的早上,全村人把一年来养的猪宰杀好,放在一个木质的架子上趴着,并在猪头上插着状元花,猪身上披着红绸布,猪尾巴上缠着红头绳,然后抬到大厅上去,供奉在“老爷”的面前。条件好的人家还要宰杀羊,整头羊也经过打扮,抬到大厅上。全村人先对各家的猪、羊评论一番,看谁家的猪、羊养得好,打扮得漂亮。女人们就更忙了,一大早就要起来蒸糖糕,再把蒸好的糖糕整屉地摆到大厅上去。另外还要做豆腐供老爷,但不能用鱼,其中原因无从查考。

除了这些,一些亲戚朋友也像赶集一样来到村里,家家户户也是好酒好菜相待。

“老爷”在祠堂大厅上,一直要供到第二年的正月初九,才被送回云峰庙。其仪式同请“老爷”时一样庄重。所有仪式结束后,亭、令旗、令箭等,全交由西坞范氏家庙保管。

重阳节的接送“老爷”与“月半”节差不多,只是供品中少了猪、羊,多了粽子、麻糍等时令食品。供奉“老爷”的时间也较短些,只有两天。

四散里的四个村,在大年三十还有还年福的习俗。到了这一天,每家每户挑着猪头、豆腐饭,带着香烛,去云峰庙祭祀徐偃王等三大帝。庙里专门有人守候,守候人的日常生活开支,主要靠村民的布施。还年福的人都会很自觉地带上一斤米、一块豆腐,或其他肉类什么的,送给守庙人。

除了还年福,接送“老爷”的风俗到1950年就停止了。但云峰庙及庙前的一座古石桥却于2010年一起被列为建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洋溪在前岩接纳了来自西湾坑水库下的水,水势迅速增大。前岩,原名前岸。西湾坑,原名西华坑。两水交汇处的山体呈黑色,故名乌石。山边有一寺,称乌石寺。据说,寺中菩萨是被大水从云峰庙中冲下来的。此寺是杨村的守护神。

杨村在寺下一里。最早由杨姓人首先在此建村而得名,但是现在村中已经没有姓杨的人了,取而代之的是鲁姓、仇姓等。

说起鲁姓,那可是严州的一个大姓,不是因为人多,也不是因为历史久远,而是在整个元朝,鲁姓是严州城里的最高长官。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河南武陡人鲁祖奉命南下,任建德路(元朝的行政区域,相当于原来的严州府)总管(相当于严州府知州),这一任就是三十七年。鲁祖死后,其子鲁显接任建德路总管一职,前后共二十三年。鲁显死后,建德路总管一职由鲁显之子鲁宝继任,前后共七年。鲁氏祖孙三代共任建德路总管六十七年,占元朝在严州的统治时间(八十二年)约五分之四,也就是说,鲁氏与严州的元朝历史几乎相始终。元朝灭亡之后,鲁氏也迁出严州城,避居到偏僻的大洋下源,在这里一住就是七百余年。现在,杨村村中还建有一座鲁氏家庙。

在下源的七百多年时间里,鲁氏家族秉承先祖遗风,一方面耕读传家,自强不息;一方面行善积德,修桥铺路,严婺古道上的颗颗卵石,有很多都是鲁氏族人日积月累砌成的,而遍布溪涧间的大小石桥,也有不少是由鲁氏族人鼎力修筑而成的。特别是那座至今还高跨在大洋溪上的青云桥,已经成了大洋,乃至整个建德古桥的代表。

青云桥最初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是由杨村乡贤鲁德尚等人倡建的,咸丰二年(1852)曾被山洪冲塌,杨村鲁建功等人重修。此桥形如虹霓,高8.6米,跨度14米,桥面宽4.05米,桥头有四棵参天古樟,为桥增色不少,游人至此,无不流连忘返,感叹古人的才智。

大洋溪出青云桥,即入里黄境内。(全文完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