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走读三江——利群(上)
2016-09-26 14:10

——神奇的高楼下

□ 沈伟富

来自伊村的水和来自洋程的水在旗杪山前相汇,形成一个双溪口。

旗杪山,因其形如一面令旗而得名。唐代诗人王维在《送梓州李使君》中,有这么一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杪(miǎo),是树梢的意思。也许在以前,此山上尽是树木,现在的旗杪山上则全是郁郁葱葱的毛竹,整座山看上去更像一面旗了。

在双溪相聚的地方,早年有一幢木结构的两层楼,与周边的房屋比起来,这幢两屋楼有鹤立鸡群之势。

不知哪年哪月,洋尾源中发大水,双溪口的水势更是汹涌。很多人聚在两屋楼上,看溪水中不时漂过的各种物件,一会是一段木头,一会是一只木桶,有时甚至是一头小猪、一只小狗之类的。一些胆大的人还下到水边去捞这些物件。突然,混浊的水中漂来一只大南瓜,在楼下的水潭中时沉时浮。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这只大南瓜一直在水潭中打圈,不会被大水冲出去。楼上的人就和楼下的人说,把那只大南瓜捞上来煮稀饭吃。在水边打捞物件的人顺手就把那只大南瓜往岸边拖。这一拖不要紧,南瓜下似乎还带着什么东西,很沉,一时拖不上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把这只大南瓜拖上岸来,一看,大家都惊呆了,原来是一个人,一个女人,还是个大肚子。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这个大肚子女人抬到楼下,牵来一头水牛,把女人倒挂在水牛背上,让她吐出肚子里的水。不多时,女人醒了过来。在大家的追问下,女人说,她是外地人,是出来寻找丈夫的,不料在山里遇到洪水,跌到溪里。她还说,她的丈夫姓高,在这一带山里帮人煤炭,已经半年多了,一直没有音信。

大家对这个女人都非常同情,就让她先在村里住下来,以后再慢慢寻找丈夫不迟。

在村里人的共同照料下,这个大肚子女人的肚子一天天地大了起来,而她要寻找的丈夫却一直没有消息。终于有一天,大肚子女人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孩子满月后,母亲带着他离开了这里。

若干年后,这位妇人带着儿子又一路向着洋尾源中寻来。她逢人便问,高楼下在哪里。可是源中没有一个人知道高楼下是什么地方。这位妇人就沿着大溪一直往上游寻找,终于在两条溪的交汇处找到了当年她被救的地方——那幢两层木结构高楼。村里人也都认得这位妇人,都热情地把她和儿子邀请到自己家中做客。这位妇人和她的儿子也在村里住了下来,并带着儿子,天天上门,相继给各位乡亲行叩头礼,感谢他们当年的救命之恩和收留之恩。

妇人带着她的儿子住在村里,仍然没有忘记寻找丈夫,但是,又是很长时间过去了,丈夫始终没有音信。妇人非常灰心。

终于有一天,妇人和她的儿子要离开这里了。临行前,她带着儿子又一家家地叩过响头,最后来到双溪口前的木楼下,告诉儿子,你一定要记住高楼下这个地方……

自那以后,高楼下就成了双溪口边这个村坊的村名。

到了民国年间,有人认为高楼下不够文雅,就把“下”字改写成高楼大厦的“厦”,写作高楼厦。建国初期,高楼厦与外方两个初级社合并,两个村的人都认为,这样一合并,更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了,所以又把村名改为“利群”。从那以后,两个村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村名也一直在变。现在的村名是2007年两村再次合并后对原村名的恢复。

外方是个方姓人聚居的小村,位于进出伊村的路边。这里山高水深,村的对面就是洋程的落山。这座落山名字的由来很有意思。据说,早在清同治年间,官方在编《鱼鳞册》(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因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绘制在一起,其形似鱼鳞而得名。)时,把这座山给落下了,等到发现后,又把它补了进去,但当时这座山没有名字,编者灵机一动,就用“落山”(被落下的山)做了山名。

从外方出来,要经过一座边,山下有个小村的村名也很有意思,叫任家边。这里最早是蔡姓人居住的,后来,其他姓氏相继迁到这里,居住在蔡家的边上,他们自称是蔡家边上人,有时也叫人家边,久而久之,就讹为“任家边”了。

蔡姓人是在宋朝时来到洋尾埠的,后来家族不断壮大,并陆续内迁,直至遍布整个洋尾源,高楼下也不例外。

明清以后,吴姓、盛姓等其他各姓也相继迁到这里,形成了一个大村,村中的房屋也是越建越多,并各具特色,其中盛家的一幢楼横骑在村中的一条小街上,连接两边同为盛家的房屋,称为跨街楼。(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