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走读三江——利群(中)
2016-10-09 14:00

——神秘的郭明府祠

□ 沈伟富

现在高楼下村中还保留着少量的古建筑,其中就有蔡家祖上留下来的。只可惜,一座漂亮的蔡氏花厅已经被拆除。不过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村里一些热心人的努力下,那座在“文革”时被毁的宏伟建筑郭明府祠,终算重新得到部分的恢复。

郭明府祠坐落在村前溪对岸的旗杪山下,一座古老的石板桥把村坊与郭明府祠连接在一起。

郭明府祠最早建于宋哲中元祐二年(1087),是高楼下的标志性建筑。但这座豪华的古建筑留给我们的是太多的疑问。

民国《建德县志》上说:“郭明府祠,祀东晋刺史郭公。”至于这个郭公的真实姓名,在哪里当刺史,县志上都没有明确的说明。查了一下史书,东晋时,倒是有一个姓郭的刺史叫郭默,他官至西中郎将、江州刺史。“郭公”是不是指郭默?不得而知。

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座郭明府祠是为东汉名臣郭伋所建。同样在民国《建德县志》上,还有这样一句话:“(郭明府祠由)致政山西巡抚宋贤题额……”这个宋贤何许人也?《严州府志》上说他是建德人,进士出身。明崇祯年间,任巡抚山西都御史,加兵部侍郎。这位宋贤,为什么会给家乡的这座郭明府祠题额,有人说,是因为这座祠中所祀之人是他的偶像——东汉名人郭伋。

郭伋(前39—47),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少时,胸怀大志。王莽时任上谷大尹、并州牧。25年,郭伋任渔阳太守时,贼寇扰民的事件时有发生。郭伋到渔阳后,捕杀贼首,群盗溃散。匈奴又虎视犯境,郭伋整顿兵马,严守边疆,匈奴闻之而逃,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33年,郭伋任颖川太守。郭伋到颖川之后,招安山贼赵宏、召吴等数百人,将他们全部遣返回乡务农。赵宏、召吴的党羽听说郭伋的威望和信义,不约而同前来归降。35年,郭伋任并州牧。当郭伋一踏入并州界时,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46年,朝廷征召郭伋为太中大夫,并赐给他住宅一套,以及其他财物,郭伋将这些财物分送他人,自己一点不留。建武二十三年(47),郭伋去世,时年86岁。光武帝亲自去吊唁,并亲赐墓地一块。

宋贤之所以要给郭明府祠题额,他认为祠中所祀的郭伋是一位有担当、有作为、讲信义、廉洁自律的好官,是自己的学习榜样。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郭明府祠与郭子仪有关。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汾阳王、“尚父”、太尉、中书令等。建中二年(781),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在浙江中西部地区,流行婺剧,其中有一出著名的剧目叫《百寿图》(又名《打金枝》),讲的就是有关郭子仪的故事。唐代宗时期,郭子仪夫妇同做双寿,四子郭暧因其妻升平公主自恃高贵,不去拜寿,被兄嫂耻笑,郭暧一怒之下打了公主。公主向唐代宗哭诉,要求惩办郭暧。唐代宗故作恼怒,要杀郭暧,公主一时又心慌意乱,求父皇宽恕。郭子仪知道后,把儿子郭暧绑了去向皇上请罪。唐代宗以君臣和睦为重,反将郭暧官升三级,并同皇后劝说小夫妻重新和好。

婺剧《百寿图》是每个婺剧团的保留剧目,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上演。因为在这出戏里,几乎所有的角色、行头都要亮相,而且故事情节也非常符合广大农村观众的欣赏口味,因此深受欢迎。

高楼下也经常邀请各地的婺剧团来这座祠堂演戏,当然《百寿图》也是必演的。久而久之,人们就干脆把这座本不属于哪家的祠堂,叫做郭明府祠。

究竟郭明府祠是谁家的祠堂,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洋尾源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座“姓郭”的祠堂,这些问题,一些现在健在的当地耆老们,没有一个说得清楚,旧志、旧宗谱上也查不到,这个问题只好留给后人来继续考证了。

旧志上只说:“(郭明府祠)清同治壬戌毁于燹。六年,县绅蔡兆辐等醵金建。”蔡兆辐(与其兄蔡兆辂的故事,我们将在下文中详细地讲)。

太平天国信仰的是上帝,对其他信仰一概加以灭除,郭明府祠也难逃厄运。乱后,郭明府祠虽然得到重建,然而,如何管理又成了一个问题。因为乱后,源中人口急剧下降,财力也大为削弱。要管理好像郭明府祠这样的公共物产,是颇为不易的。这时有一位同样姓蔡的老人挑起了这个重担,他把一些无主的田集中起来管理,称之为“会田”,其田租全部用于郭明府祠,包括以郭明府祠为中心的灯会、演戏等,因此郭明府祠在村中又兴盛了百年。民国十七年(1928),郭明府曾进行过一次重修。新中国建立之后,郭明府祠曾作为学校使用,它的再次被毁,是在“文革”。现在的郭明府祠是2007年在原基上再度修建的,村里人对这座新建的古祠爱护有加,它已成了全村乃至附近村庄里人的精神家园。(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