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走读三江——幸福村
2016-11-21 11:21

□ 沈伟富

乾潭胥江之北有一道岭,岭虽不高,却有一个听了让人心生畏惧的名字——杳岭。

此岭为何叫杳岭?相传在很久以前,岭下的一户人家住着母子俩。突然有一天,门外来了一队官兵,不由分说就把家里的后生抓了起来,说是要送到北方去戍边。母亲不懂什么叫戍边,就问官兵。官兵说,就是去当兵,用不了几年,就会回来的。

自从儿子被抓之后,母亲天天到岭上去等儿子。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儿子就是一直杳无音信。直到有一天,这位可怜的母亲昏倒在岭,还是没有等到儿子回来。可怜这位母亲,直到死都没有再见到自己的儿子。

从此,这座岭就被称之为杳岭。为纪念这位可怜的老母亲,后人在岭上建了一座亭,叫杳岭亭,亭柱上还刻有两副对联,其中一副是:“云移狮岭千障树,风送龙门一夕中。”

明末清初,有个姓陈的人从桐庐分水来到岭下,见这里虽然地势有点高,但山前尚有土地可耕,就在这里落了脚。果然,这片土地不仅养活了他,还让他在这里成了家。后来,陈家成了这里的大户,并修建了祠堂,修编了家谱,自成一脉。

陈家的北面,有座小山。相传早年有人在山上发现一块石头,这块石头有鼻子有眼,还有手脚,形似一个人,人们对它十分敬畏,不敢去动他。有一年夏天,大雨滂沱,这块石头被雨水冲到了山下,稳稳地立在山脚的一道岩壁之下,就像有人帮它立在那里一样,路过的人看了,都觉得非常的奇怪。有人说,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是一块神石,我们要在这里给它建一座庙,把它供奉起来,让它来保佑我们的平安。

不久后,一座山庙就在山下的石壁下建了起来,名曰古龙殿(乡下人庙、殿不分),那块人形石被供奉在庙的正中。到了清中叶,庙前形成了一个小村,人称庙前村。

从庙前村往里,是一条不长的源,称杳源。大约也是在清中叶,一支迁自下包钱家的钱姓人氏在源中安了家,村名也叫杳源。

杳源是个好地方,特别是源中的那条小溪,无论天有多旱,溪中总是流水潺潺,常年不枯,杳源之水发源于源尽头的直青坞,坞后高山耸峙,山上竹木成林,常有云雾缭绕,故而山泉清澈。山下有一庙,当地人称之为圣母娘娘庙。在过去,若遇旱年,常有人到娘娘庙前来求雨,据说还是很灵的。建国初期的某一年,又逢天旱,当地的一位农会主任要组织人到庙前求雨,但没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说这是迷信。这位农会主任却一定要坚持求雨,结果进了大牢。娘娘庙也毁于“文革”。现在,在原址上恢复起来的叫天佛寺。

天旱求雨,终归不是科学的办法。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山下修建了一座水库,庄稼人的灌溉权利终于掌握在了当地农民自己的手中。

其实,早在修水库之前,源中已经有了一口水塘,叫苏塘,只是蓄水量太小。塘边曾有过一座尼姑庵,和苏塘一样,此庵不大,但名声却不小。原因是,在这座庵中有位师太,曾让一位浪子回了头。

故事是这样的:杳源中住着一户姓王的人家,其父王有财,是个勤俭持家的老实农人,可是他的儿子王小三却是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王有财把儿子送去学木匠,可他拿不了斧头;又送他去学箍桶,他又不知方圆。王有财心急如焚,问儿子:“你到底想学啥?”谁知儿子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学赌博!”

王有财想不到儿子会样回答他,但又没办法,他就把儿子送到苏塘里的这座尼姑庵中,因为他知道,庵中的师太曾是一位赌博高手。

王有财领着儿子,来到庵中,说明了来意。师太满口答应了王有财的请求,收下了王小三。

第二天,师太拿来两只碗,一只装满了水,另一只是空的。她对王小三说:“你不是想学赌博吗?那你要先学手法。现在我就教你手法。你把这碗水倒到那只空碗里,然后又重新倒回来,如是反复,一直倒下去,但是不能把水滴到外面去。三天后我再来考你。”

王小三根据师太的要求,认真地练开了。过了三天,师太来了:“徒儿,练得怎么样了?”王小三非常难为情地对师太说:“师太,我按照你的要求练,一滴水都没有滴出去,可是,现在碗里的水都快没了。”师太听了,微微一笑,说:“徒儿,你已经学会了。”王小三听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师太见王小三懵在那里,就说:“这就是赌博的原理。今天你赢了,就相当于把那碗水倒到这只碗里;明天你输了,就相当于把这碗水倒回到那只碗里。看起来一滴水都没倒出去,可是到了最后,水却少了。”

王小三一听,放下碗就出了庵,回到家里,拿起多年前读过的书,非常用功地读了起来。几年后,终于考取了功名,做了官。发达后的王小三,还专门拿出银两,重修了家乡的这座尼姑庵,并为之重题了一个庵名:教子庵。

整个杳源,村庄分散。人民公社化初期,陈家、庙前、杳源,包括外面的官堰头等几个村合并成一个大队,人们企盼从此过上幸福生活,幸福这个村名由此诞生。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