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走读三江——谢田
2017-06-26 11:12

□ 沈伟富

建德北端有条清渚溪,此溪发源于桐庐钟山乡的歌舞岭,流经我市钦堂乡,最后又流回桐庐,于蒋家畈附近注入富春江。相传明朝著名清官、淳安县令海瑞,赴京途中路经蒋家埠,不经意间遗落一枚铜板于溪中。当时水深数丈,但铜板在水底清晰可见,海瑞随口吟起宋朝诗人赵善括的一首诗:

横冈栉比路弯环,茅店无人昼亦关。

桑圃霜枯乾叶舞,麦畦雨润翠苗斑。

山风力壮啸空谷,溪水流清露瘦滩。

斜崦乍明天地阔,只疑身在碧壶间。

因这首诗的题目是《过清渚》,所以,海瑞就把遗落铜板的这条溪叫做清渚溪。

谢田村就在清渚溪中游的青峰山下。

宋绍兴年间(1131—1162),衢州常山县东鲁村一个叫陈希明的年轻人,因家里穷,四处讨生活,他辗转来到青峰山下,帮助一户农人做些体力活。因这家人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多年后,陈希明就成了这家的女婿,最后也成了主人。他的后人越发越多,最后竟发展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以陈姓人为主的村庄。

不知哪年哪月,这一带发生了大旱,河道见底,田里发白,禾苗枯死,眼看着老天爷一个劲地晴下去,农人的心中焦燥不安,四处寻找水源。

当人们来到青峰山下时,发现山下的一个溶洞中有水汩汩而出,洞口附近的几坵田没有干涸,禾苗长势良好。到了秋天,人们把这几坵田的稻谷收割起来,一粒都舍不得吃,全部珍藏起来,作为来年的种子。全村人上山采野菜、挖蕨根充饥。

第二年春天,各地农民都在为没有种子下田而发愁。地方官府得知这里有稻种,亲自带人上门来收购。村里人从大局出发,把所有的种子全都卖给了官府,官府拿出了金钱,厚奖了这个村里的人。从此,这个村就叫厚奖村,后来写作后奖村。

这年的秋天,远近村坊都喜获丰收,但他们没有忘记厚奖村的那几坵田,就带上各种祭品,来到厚奖村下的那几坵田边,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田仪式。从此,厚奖村下的那个以陈姓人为多的村庄就被叫做谢田村。

谢田村很大,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叫上村、中村和下村。

陈氏的总祠堂“叙伦堂”在上村,建于元末明初,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徽派建筑,五进三开间。祠堂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座分祠堂。可惜,这些古建筑,现在一点都没有了。

中村在通往钟山的古道两侧,这截古道在这里自然就成为一条街。街道两边开有很多店铺,有南北杂货店,有糕饼店,还有豆腐、铁器、理发等店,中宅祠堂也在中村。但是,这些店铺以及中宅祠堂,全部毁于抗战时期日军的暴行。

下村原有的古迹有:文昌阁、关公殿、十八罗汉堂、香火厅、桑读堂、下樟庙等,现在也是一点不剩了。

后奖村与谢田村几乎连成一片,村中有陈、孙两大姓。后奖的陈姓与谢田的陈姓不是一家,前者是元末明初从紫岩(现兰溪市芝堰村)迁过来的。而孙氏则是从富阳县龙门迁过来,是三国时孙权的后裔,迁居时间也在元末明初。村里原有陈、孙宗祠各一座,太平天国时,清军与太平军在这里展开过一场大战,双方死伤无数,加上一些无辜村民的死亡,又来不及安葬,导致瘟疫流行,有更多的人在这场瘟疫中死去。乱后的后奖,到处是断垣残壁,满目凄凉,陈、孙两家的宗祠也在这场浩劫中被毁。

谢田陈家是个人才辈出的世家。明朝的王阳明在为《谢田陈氏宗谱》写的序中这样说:“秦为上族,汉谓贤豪。李唐挺秀,赵宋英超。元怀恢复,明尽勋劳。”当年的陈氏宗祠门前牌坊柱子上有这样一副对联:两孝廉文武济美;三教谕诗礼传声。真可谓书山集一代韵士,文坛竞千古风流。建国后的著名教育家、上海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党总书记陈怀白女士就是谢田人。

乾潭、钦堂等地的村坊,都有过“时节”的风俗,每个村的“时节”日子都不相同。谢

田村的“时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四、初五两天。

最早时兴过“时节”的是谢田的上村和后奖两个村,他们把太尉、宋母娘娘、四海龙王、黑虎将军、金相公五位神像,从下樟庙中抬到后奖的陈氏宗祠,请来戏班子在这里演一场戏,村民与五位大神一同看戏。第二天,又把五位神像和戏班子请到上村的陈氏总祠堂,继续演戏、看戏。第三天,五位神像被重新抬回到下樟庙,“时节”结束。建国后,“时节”内容有所改变,神像不请了,节期也从原来的两天,延长为三天,也就是从十月初四开始,初六结束。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