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走读三江——庄丰
2017-07-24 11:08

□  沈伟富

清渚溪的支流之一——庄丰溪的两岸,高山耸立,摩天接云。山上青松兀立,翠竹如锦。淙淙细流穿石而下,汇入清潭。潭中游鱼可数,或穿行于水草之下,或栖息于石穴之中。即使有人靠近,也不作惊慌之状,照样优游如旧。

这条小溪发源于建德、桐庐交界小坞岗头东麓的门前湾,这里与乾潭的胥岭背靠背。岗下的深山之中藏着一个小山村,也许是与外界距离有点大的缘故,村中的房屋还比较古旧,村里的人也还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息的日子。田头地脚,不是种着南瓜,就是种着豆角,一切都是那么的随意。村的南面山上,全是竹林,而北坡上长的,是清一色的炭柴。从后山上下来的涧水穿村而过,在村口的石壁上挂成一帘白练。而在这白练之上,也就是入村的小路旁,六株古枫和一株梓树一字排开,就像一道绿色屏障,把村庄严严实实地遮在树后。村里人说,这七棵古树对应着天上的北斗七星,是专门在此呵护村坊的安宁的。

然而,一百多年前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波及到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当时,村里有一位姓戴的人带领全村的男人奋起抵抗,大家都把他当作一位将军来爱戴,称他为戴将军。但锄头扁担毕竟无法与长矛大刀相抗衡,村里的男人大多被杀光,戴将军也被长毛所杀。战后,人们把他安葬在村南的竹林里,然后全村迁往桐庐钟山。现在,在这个村里居住的,都是乱后从台州、浦江等地迁来种山的移民。他们听说了戴将军的故事之后,对戴将军同样爱戴,并定下规矩,不能随意上山伐竹。他们认为,戴将军坟前的这片竹林里的所有竹子,都是他手下的兵,同样是村庄的守护神。

一边是竹林,一边是柴炭林,整个村坊被这两片林地紧紧地夹在当中,所以这个村的村名就叫林山。因为村外还有一个与这个村非常相似的山村,就连村里的人也大多来自同一个地方。为了区别起见,就把里面的村叫做里林山,外面的叫外林山。

在里林山与外林山之间的半山腰上,有一自然溶洞,面积大约有30平方米,是由石灰岩经水流侵蚀而自然形成的。因洞口形如狮子,故名狮子洞。大概这样的溶洞在这座山间还有很多,让整座山体都成为“空山”,用锤击之,会发出“咚咚咚”的响声,当地人又称此山为木鱼山。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像这样的山顶,居然还有一个湖,而且湖水四季不枯,此湖名顶湖,意为山顶之湖。湖旁自古以来就建有一座很大的寺院,叫湖顶寺。

湖顶寺建于宋代。在当地人的记忆中,寺院坐北朝南,共有两进。第一进正中悬挂琉璃灯,东西两厢设有钟、鼓;两进中间是观世音像,两厢为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像。寺内柱上有很多楹联,比如:“通儒岭外清风排列中山云岫,台子岩中白佛闪开湖顶龙门。”“双跏坐镇清凉地,一笑同登兜率宫。”“鱼韵持时过往神袛住定,罄声击处虚空真圣降临。”寺东侧有楼房一幢,楼上为寺僧宿舍,楼下为厨房。每逢农历六月十九(据说是观世音诞辰日),寺里要举行庙会,期间,四方香客云集,寺内会为各方香客提供斋饭。

建国后,因种种原因,湖顶寺香火日衰,寺宇也因多年失修而倒塌,今仅存遗址。然而顶湖一直存在,从未干枯。

这条源中最大的村庄叫庄丰。早在南宋年间,就有马姓人来这里安家。直到现在,村里仍然以姓马人为多。

庄丰溪自小坞岗头发源,流经里林山、外林山,一路峰回路转,从庄丰村的西北方向流向村南,然后折而向东,从村前的照壁山下潺潺而过,再流出村外。

庄丰的村前村后也都是青山如屏。立足村中,环顾四周,仿佛整个村庄就藏在山间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让人有出世之想。我在想,是不是历史上,这个村里有一位读书人,平时好读《庄子》,又好做梦,闲时又好畅游村庄四周的山山水水,为村庄的自然环境所陶醉。忽然有一天,他突出奇想,把村庄之名改为庄周(假如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别的村名)。

我的这种猜测没有一点依据,因为村里最早的一部家谱——《马氏宗谱》已毁于上世纪的那场运动中,村里的老人也不记得那部家谱中到底有没有关于村名由来的记载。不过,他们对我的这种猜测还是比较赞同的,因为,在这个村庄里生活,真的有一种与天与地,与山与水融合在一起的感觉,这很符合庄子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思想。但也有这样解释村庄得名的缘由的:“因四周环山,草木茂盛,故称村名庄周。”(《建德市地名志》)

上世纪50年代,因这里连年风调雨顺,庄稼喜获丰收,故又把村名改成了现名——庄丰。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