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走读三江——春秋
2017-09-18 14:00

□  沈伟富

春秋村是由原春联、秋联两个村合并后新诞生的一个村,村名也从两个村中各选取一个字组合而成。

1950年,阮(家)徐(闬)农会成立,1956年春,几个低级农业合作社联合转为高级农业合作社,因是春天完成这个转变的,故称春联高级农业合作社,后改称春联大队、春联村。同年秋天,大丰、上坞两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一个高级农业合作社,故称秋联农业高级合作社,后改称秋联大队、秋联村。2007年7月,两村合并为春秋村。

春秋村位于下涯溪(旧称大洲溪、下达溪)下游,由十一个自然村组成。最里面的一个自然村叫倪村,顾名思义因倪姓人聚居而得名。但现在村里以吴姓人居多,倪姓已经式微,但村名一直延用至今。下涯溪似一条缎带,呈反向的“C”字形,把倪村围在山边,村人依山而居,汲下涯溪而饮,是个精致的小山村。

倪村的外面有个古老的村庄——徐闬。闬(hàn),巷门的意思。这个村里是清一色的徐姓,他们的祖先是宋天禧五年(1021)从衢州分迁过来的,始迁祖叫徐招。为保持家族的纯洁性,徐氏后人在村庄的东、南、北三面建起了围墙,北面则以山为墙,把村庄围在当中,类似于一座小小的城,全村人一律从南边的一座门里进出,这就是闬,徐闬之名也因之而来。旧时又称徐闬里。

徐闬村里的徐氏奉徐偃王为其先祖。徐偃王名诞,生于周昭王36年(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是西周时徐国的第32代国君,以文德仁义闻名于世,后被楚国所灭。因徐偃王只求仁义而不顾武备,所以当楚军兵临城下时,无将可挡。徐偃王为避免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决定放弃抵抗,宣布去国。他说,我不贪图国君这个宝座和荣华富贵,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好了。徐偃王放弃故国一路南下,追随他的百姓何止成千上万!所以现在江南大地上的徐氏都奉徐偃王为其祖。

徐闬徐家秉承祖训,“以仁摩民,以义酒濡,生息者百五十年,于兹无论远迩内外,莫不以矢忠矢孝,敦宗睦族为重。”(《徐氏宗谱》)特别是清乾隆年间的徐时敏一家,祖孙三代都以仁治家,成为当朝典范,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

祖父徐光斗,任四川保宁府剑州知州,有“清白之芳声”,其祖母也被称为“勤内助”。父亲徐兆琏,也任四川保宁府剑州知州,因其“禔躬淳厚,垂训端严”,乾隆四十二年获赠奉直大夫。前母治家有方,“家风肃穆”;亲母“淑慎其仪,不忘育子之勤”;妻许氏“终温且惠,既静而专”。他自己先任四川重庆府涪州知州,后调雅州府天全州知州、直隶州知州等职。因其一家“为官者清,为民者勤”,乾隆四十五年(1780)皇帝特赠“义门”二字于徐家,徐家把这两个字高悬于闬门之上,成为徐闬徐氏家族的无尚荣光。

为巩固这种良好的家风,两百多年来,徐闬徐氏订立了一套完整的家规,比如“居官者,惟守‘清、慎、勤’三字”,并把这些家规写进《宗谱》,让徐氏后人世代依规而行,因此也形成了徐闬村里特有的村风。比如到了冬季,各家或出资或派人“环户通宵以守望”,目的是防盗;村里有人生病了,凡懂医的人都会主动前去诊治,且不收费;本族的读书人要赴试,全村人或出钱相助,或出力相送。

徐闬村里原有三座祠堂,为徐氏族人祭祖议事的地方。而每逢甲年(十二年一轮回),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祖活动,称为“大典”。这样的“大典”规格之严整,排场之盛大,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近奢”。“大典”之年,他们要为村口徐偃王庙中的偃王像重新添彩,择吉日开光。这一天,村里人备好香烛,先到庙中,把神像迎回村中的徐氏总祠。各家在神像前陈列全猪、全羊及其他山珍海味祭祀。完了之后,把祭品撒回家中,设酒饭款待前来观礼的客人。在“大典”的前后七天时间里,全村上下,白天宴客,夜里看戏,所演的戏也不拘音律工拙,只捡忠孝节义的戏目来演。七天后,再把神像重新送回庙中去。

徐偃王庙在徐闬村外的屏风山下,现已成为杭橡新区。屏风山外,村庄散布,其中最大的一个村庄叫大堰头,因旧时溪中有一座比较大的堰坝而得名。

相传元朝时有个台州木匠来此做手艺,结果得了一场大病,久经医治,终未好转,眼看已经病入膏肓。这位木匠本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来到村边山下的一座庙中求医。也不知这位木匠吃了什么药,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于是他发愿要重修山庙,并把扁鹊、孙思邈和韦慈藏三位药王的神像供在庙中,称药王庙。同时,他又在堰边修建了一座木桥,以方便行人往来。

大堰头一带,分散居住着汪、苏、叶、郑、何等姓,其中汪姓来自皖南汪村,为唐初纳土向李唐王朝归降以保境安民、后被李世民封为“越国公”的汪华的后人。所以,他们在村外的一座山下建了一座汪王庙,四时祭祀先祖爱民之功德,以至庙后的那座高而尖的山也被称之为汪尖山,是春秋村的标志性山峰。

下涯溪擦汪尖山南下,进入下涯。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