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走读三江——陵上
2017-10-23 13:32

□  沈伟富

陵上地处乾潭境内的两条溪——胥溪和清渚溪的分水岭上,所以,有很多人说:陵上是从岭上衍变而来的。更有甚者以为,这一带有皇座陵,陵上之名由此而来。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对。

早在南宋年间,这里住着凌姓人家。元代,有个年轻的叶姓安徽徽州蓝田人壮游到此,见此地山环水绕,阡陌交通,就在此娶妻生子,定居了下来。

因他所居住的地方在凌姓人家之上,故名凌上,后写作陵上。

因年代久远,这位叶姓人的真名已不可考。村里人曾去安徽,从《徽州蓝田叶氏宗谱》上查得,他在本族同辈中排行是第一千零八,谱上只以千八公名之。千八公就是陵上叶氏的始迁祖。

近七百年来,陵上叶氏不断发展,且不断向周边分迁,其中有一支分迁到附近的西桥,还有一支分迁到梅城东门外斐家坞,其余有迁桐庐的,有迁江西的,等待。

陵上叶氏在发展过程中,绝不允许他姓入住,哪怕入赘也不行。可是后来有个姓柴的人却很顺利地住进了陵上庄。

这个姓柴的人也来自徽州,与叶氏来自同一个地方。但这不是他能入住的理由。据说他先是住在离陵上较远的一个偏僻之地,然而,他与陵上叶氏族长往来甚密,后来就迁到村中居住了。村里人对此颇有微词,是族长的一句话,让全族人不仅哑口无言,而且心悦诚服。族长说:“无柴焉有叶?”

柴家也很发丁,家族迅速膨大。

柴家的大部分田地都在离村五六里之外的一个山坞里。后来,有一部分柴家人在这个山坞里劳作时商议,不如干脆把家迁到这里来,一来不用挤在村里,二来更方便劳作。此事得到族长的同意。在迁居之前,全族人还举行了一个仪式,以示欢送,并决定于当年的中秋节正式迁居。

中秋节这一天,全体柴姓人氏,以及部分叶姓人,或帮着挑担,或帮着提篮,全村人浩浩荡荡,把迁居人家送到这个小山坞中。因此,诞生于中秋节的这个小山村就被称为仲源。

与仲源一山之隔的是梅塘。

早年,这里是梅姓人家的居住地,因村中有口水塘,故名梅塘。后来,梅家衰落了,吴姓迁入,村名依旧。

但也有一种说法,说吴姓人定居这里以后,在村前村后种了大量的梅树,村庄因之而得名。

因家谱的丢失,就连吴姓人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的祖上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迁到这里来的。但有一点非常让吴家人引以为豪,那就是在清雍正年间,吴家出了一位进士,而且官至广东布政使。这个人名叫吴谦誌,我们在《下梓》一文中已经提及。

吴谦誌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从小在外婆家(今下梓坞)长大,跟随几个舅舅读书。吴谦誌读书非常用功,乡试、会试,都顺利通过,最后在殿试中不幸落榜。他的心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整个人就像霜打的茄子,萎靡不振。有个族人见他如此落泊不安的样子,就说:“不就是落个榜嘛。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以自强不息为立身之本。”吴谦誌听了这位前辈的话,回到家里,细细地思量了起来……

第二天,他上了自家的楼,把楼梯抽了去,重新翻开差不多已经翻烂了的“四书五经”,苦读起来。

吴谦誌在楼上苦读,妻子一日三餐把做好的饭菜用绳子吊上楼去。吴谦誌夜以继日地在楼上用功,既不知道白天黑夜,也不知道春夏秋冬,以致后来,他已经不知道吃在嘴里的是菜还是饭,是水还汤。

三年之后,吴谦誌放下楼梯,下楼来,赴京参加当年的殿试。结果以三甲第二百一十一名的成绩,中了进士。这一年是雍正二年(1724)。

吴谦誌中进士后,被授予侯补知县(有官无职),直到雍正八年(1730),才被授予河南郑州荥阳县知县,但他没有到任。同年,又被授予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知县、福建漳州府龙岩知县,他都没有到任。雍正十三年(1735),才正式就任河南内乡县知县,从此踏上仕途。这时,吴谦誌已经四十岁了。

因吴谦誌为官清廉,他从河南内乡县知县,转任河南祥府县知县,升任山东曹州府知府、直隶保定府知府、天津道、广东按察使,直至广东布政使(相当于分管财政的副省长),后因下属犯了贪污罪受到牵连而降为福建盐法道,不久后辞官回归故里。

吴谦誌回到家乡梅塘,就像游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内心特别轻松自在。他见族谱已多年未续修,宗祠也已破败不堪,就和族中长者商议,续修《吴氏家谱》,修建吴氏宗祠。至于修桥铺路的公益事业,他也都非常热心地去做,成为一名真正的乡贤。死后(卒年不详)葬于乾潭西溪畈(现乾潭绿道对岸)。

而今的梅塘村是个非常秀美的小山村,一条整洁的大道直通320国道,路两边银杏成排,深秋时节,金黄一片。

从梅塘再翻过一座小山坡,又是一个山坞,坞中有个叫浪坞塘的山村,村里也都以姓叶的人为主,和陵上村一样,他们也从徽州迁来,但不是同支。因他们的原住地是徽州歙县一个叫浪田的地方,迁到这里后,为不忘祖居地,就把这里叫做浪坞。因坞中有口水塘,故又名浪坞塘。

出浪坞塘,重新绕回到陵上。

村里人说,陵上村里原有一座叶氏宗祠,宗祠门前,一东一西有两口古井。他们说,宗祠是龙首,这两口井是龙眼,至于龙身,就是宗祠后面的那座蜿蜒的山脉。

我们沿着山脚,一直绕到村后,只见一口大大的水塘静静地躺在龙山的怀抱之中。坞中静极了,只有鸟的鸣叫声和松涛声在耳边回响。时而有白鹭掠过碧绿的水面,然后藏到池塘深处。池塘边上高高地矗立着两棵古枫,一下子就把人的思绪引向久远……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