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走读三江——乾一(下)
2017-11-06 13:58

□  沈伟富

去往通儒岭的古道当年就是穿过芝峰村,然后一路向北而去。清丝溪自西向东,横贯在村北的田野上。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村里人在溪上建起了一座石拱桥,以方便行人。历史上,芝峰一带曾发生过两次比较大的战斗,第一次的具体时间不详,第二次是太平天国。这两次战斗都死了很多人,村里人说,他们的长辈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野外有凄惨的哭泣声传来,闹得全村不得安宁。有人就在某一年的七月半,来到清丝桥上,摆起酒、菜、馃等供品,对着溪水流去的方向,一面烧纸,一面祭酒,期望让那些客死他乡的人能够早日魂归故里。这一招果然灵验,从此,村里安静了许多。所以,每年的七月半来桥上祭扫的人越来越多,清丝桥就被叫做施孤桥,意思是祭祀客死在这一带的孤魂野鬼。也许是因为谐音之故吧,不知什么时候,施孤桥被改名为施家桥。现在,施家桥已被列入县级“重点建筑”,并加以保护。

出施家桥往北,又进入了山地。在入山口上,有一个不是很大,但也是历史十分悠久的村庄——宋家。

走进宋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参天古樟。这棵古樟大约要五六个人才抱得过来,而且枝杆遒劲,苍而不老。村里的老人们说,像这样的大樟树,村里以前有好多棵,整个村子都藏在这样的大樟树中。因为村里人全姓宋,他们的先祖是从安徽凤阳迁来的,宋村这个村名由此而来。

宋家村建在一个南北向的山坳里。按理说,整个村庄在建筑格局上,应该是坐北朝南才好。但宋家村却有自己的特色,村里的房屋一律建在西南侧的山脚下,朝向东北方向,而且这个方向有座高而尖的山,明显与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水学不相符,所以宋家一直都兴不起来。

有一年,一位外来客路过宋家,他折进村里的一位农家,说,走累了,想借一把竹椅坐一坐。当人家把竹椅掇到门口,他只稍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走了。这事正好被宋家族长看到了,他觉得此人非等闲之辈,就带上村里的几个后生,追了上去。不料那人的步伐非常快,一下子就消失在村对面的山后。当几个后生追上他时,已经在通儒岭上了。几个后生紧追几步,上前作揖说:“先生请留步,我家族长有事请教。”先生说:“何事?”说话间,族长也已上了通儒岭。

族长说:“敢问先生……”未等族长把话说完,那位先生就说:“族长大人,有事尽管说,我还要赶路呢。”

族长说:“自我宋家在此山下建村以来,已历数百年,可就是不甚发达,人丁也不旺,还望先生指教一二。”先生说:“我已经指教过你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几个后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族长也愣在一边。

突然,族长一拍脑袋,说:“我懂了。”说着,就带着几个后生下山去了。

第二天,族长带着村里一帮后生,在那位先生坐过的地方破土。几天后,一座台门就在村前竖了起来。

台门为砖木结构,上覆青瓦,成为全村人进出的唯一通道。

自从有了这座台门,宋家逐渐开始走向兴旺,渐成通儒岭下一个大村,往来行旅也都爱在这里歇个脚,讨口水喝,与村里人拉拉家常,然后上路。

不知什么时候,村里出了一个县官,人们叫他宋知县。这位宋知县是个发明家,他发明了一项扇稻谷的方法。他在通儒岭上安了一根长长的管道,把稻谷从管道的上方倒入,让它们自行滑下,然后在一个有风吹过的地方开个口子,让风吹走稻谷中的杂物,达到清洁稻谷的目的。但是,怎么把稻谷运上山去,却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因宋知县常年不在家,管家就打着他的旗号,想出了一个馊主意:凡路过村里去通儒岭的人,都要背一斗稻谷上去。这样一来,很多过路人都被捉弄得够呛。

有一次,一位妇人独身一人路过这里,同样也“享受”到这项特殊的“待遇”。这位妇人说,背一斗稻谷太少,要背两斗。管家有点不相信。

只见妇人背起两斗稻谷,健步如飞地上了通儒岭,管家也跟着上了山。妇人把两斗稻谷倒入管道后,指着西边的一个山谷对管家说,我要从这里另开一条道下山,让那些本来就走得很累了的人,免受你这莫名之苦。说完就下山找来一些当地人,让他们动手开路,所有费用,全由她一人承担。

不久后,通儒岭南麓就有了两条下山的路,这新开的路是从今新庄一带,直插牌楼而去。过往行人再也不走宋家这条路了。

后经打听,得知那位妇人也是安徽凤阳人,和宋家宋氏先祖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宋知县得知此事后,羞惭难当,不久,就病死了。

新庄在宋家的西边。这里原来没有人居住,是谢田陈姓人首先在此建村,故名新庄。建国后,又有部分千岛湖库区移民迁入,村庄为之倍扩,遂成大村。

与新庄毗邻的还有一个小自然村,叫后冯。顾名思义,这是一个由冯姓人建起来的村子。据传,在冯姓人来此之前,已有王姓人在此居住了,冯姓人只得住到王姓人的后边,故而得名后冯。

新庄、宋家和芝峰三个村呈三角之态,居于通儒古道上。而现在,杭新景高速和杭黄高铁并行从村中通过。作为交通要道,芝峰等村的地位丝毫没有改变,只是通过这里的人,再也不是用脚量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了。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