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龙泉(下)
2018-10-11 15:38

钟楼山是这座山的“俗名”,它的“正名”叫建安山。《严州图经》上说:“建安山在城中百顺门内。”可见,当时的严州城是把建安山围在城内的。元朝末年,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打下严州后,就用这座山的名字,把元朝时的“建德路”改为“建安府”。称霸江南的张士诚得知李文打下严州城,心中乱了方寸,因为严州对于整个江南来说,是个经济重镇,更是个军事要地。慌乱之间,他就带领一支精兵,沿富春江,经七里泷杀奔严州城,在城东江面上摆开阵势,要与李文忠决一死战。 

李文忠知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自己刚打进严州城,立足未稳,而城墙又全被元人拆除,无险可据,无隘可守。他派出一支精锐部队,从建安山后,绕到张士诚水军的背后,切断了张士诚的退路。李文忠则自带一支部队,从东门外杀出,把张士诚团团围在江中,痛打落水狗般,好一顿狠揍。张士诚在残兵败将的掩护下,仓皇而走。 

李文忠觉得,城北的这座山对于严州城来说,太重要了。他在重建严州城的过程当中,把主要部队都屯于岭上,仿佛一夜之间,岭上就出现了一大批草蓬,从早到晚,练兵的号角响彻山间。草蓬的边上,到处都是草人,那是用来练箭的草靶,因此,这座山岭被当地人称作草蓬岭或草靶岭。 

李文忠重建严州城后,把部队全都移到城内,城外的这座山岭很快就冷落了下来。有个姓鲍的老婆婆,见部队撤走后,留下了一条被踩踏得精光的山路,就独资雇人,在这条路上铺上了青石板,使之成为一条通往城内的大道,后人又把这座岭称作鲍婆岭。现在,鲍婆岭被从中剖开,通往三都的公路从中间穿过。岭脚的一个村坊也用岭来命名,叫鲍婆岭。 

沿鲍婆岭脚往东,是一个长长的山坞,两股源自乌龙山南麓的山泉在山坞的中部汇聚。因这两股清泉十分清澈,故名碧溪,其坞也自然被称作碧溪坞了。 

唐大历十三年(778)刘长卿遭诬被贬至睦州任司马,相传他曾在碧溪坞筑碧涧别墅。他在《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一诗中这样写道: 

渐老知身累,初寒曝背眠。 

白云留永日,黄叶减余年。 

猿护窗前树,泉浇谷后田。 

沃洲能共隐,不用道林钱。 

有一天,与他有相同命运的好友皇甫曾来访。好友相见,悲喜交集,感慨万端。他们在碧涧别墅以诗的形式,互诉衷肠。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谢客开山后,郊扉积水通。 

江湖千里别,衰老一尊同。 

返照寒川满,平田暮雪空。 

沧洲自有趣,不便哭途穷。 

——皇甫曾《过刘员外长卿别墅》 

关于“碧涧别墅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历来有好多种说法,西安人说,碧涧别墅在灞陵(今陕西西安东),江苏人说在义兴(今江苏宜兴),浙江新昌有个叫李正西的人认为,碧涧别墅在新昌。看来文化是个好东西,谁都爱“抢”。但不管怎么说,抢文化总比革文化的命要好许多吧。 

闲话少说。刘长卿于大历十三年(778)被贬到睦州任司马,这是有据可考的,皇甫曾造访刘长卿也在这段时间,刘长卿的《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也作于此时,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碧涧别墅在睦州城外的碧溪坞。 

据地方志记载,碧溪坞中还有一个先农坛。“(先农坛)旧在东郊碧溪坞,距城五里……”(民国《建德县志》)。 

先农坛是中国古代祭祀农业文明开创者炎帝神农氏的建筑。炎帝神农氏,是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先祖之一,也是中国农业文明开创者的化身。自汉代起,祭祀先农就被列入国家典章制度,并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所以人们敬天、敬地、敬风神、敬水神,都是为了风调雨顺,来年有一个好收成。为了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对百姓的尊重,每年的谷雨,住在深宫高院里的皇帝都会率文武百官来到郊外敬神,先农坛就是皇帝及文武百官敬农神的地方。北京先农坛就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 

建德县先农坛初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是由当时的知县薛景珏主持建造的。坛高二尺一寸,宽二丈五尺,坛的正中塑炎帝神农氏像,四周有围墙围着,大门朝南。嘉庆二十二年(1817)知县张四箴把先农坛移到文昌阁(兴仁门外)右侧。道光三年(1823)年被洪水冲毁,仅存坛前石坊一座。光绪十六年(1890),知县谢仁澍,县绅陈元善、吴逢庆等拓基改建,并置耤田四亩九分。 

建德先农坛于“每岁仲春亥日致祭,用羊一猪一,余品如式,祭毕,府县率老农行耕耤礼。”(民国《建德县志》) 

进入民国后,因祭祀农神的习俗被废,先农坛也随之被毁。 

碧溪坞南,群峰兀立,因其主峰位于城之东北,也即卯位,故名卯峰。峰之巅,有塔高耸,称卯塔,俗称北峰塔,与江南巽峰上的南峰塔遥遥相对,这就是“严陵八景”之一的“双塔凌云”。 

北峰塔初建于隋朝,历代毁修不绝,现塔是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所修,二十七年竣工。旧时,塔下还有一座圆通禅院,为唐朝善导和尚初建,内供观音。相传每逢旱年,远近灾民前来求雨,有求必应。宋绍兴七年(1137),知州胡宾在圆通禅院旁建有一亭,以范仲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先生祠堂记》)之句名亭曰:高风亭。 

圆通禅院与高风亭历经千年风雨,如今已经踪影全无,只有一口当年院中的古井尚在。 

北高峰南侧,富春江边,旧时也是一片繁华之地,南来东下的船家都爱在这里靠岸沽酒歇脚,古时的富春驿就设在这里,因富春驿位于城东,故又名东馆。陆游知严州时,曾有诗曰: 

潮生东西津,雨暗上下塔。 

萧萧乱菰蒲,拍拍起凫鸭。 

吾船虽褊小,尚可著一榻。 

溪风吹醉颊,高枕堕纱陷。 

南山浮湿翠,偃蹇呼不答。 

安得青莲公,杰句为弹压。 

后人误把东馆写作东关,谬也。 

(记者 沈伟富)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