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举报电话: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青龙头
2019-04-15 14:33

青龙头作为一个地名,源于村后的那座山。

在建320国道时,新安江北岸的很多小山,都被推平了,其中就有一座叫青龙的小山,此山位于洋溪与下涯之间,向为两地的界山。青龙山自北向南蜿蜒,龙头使劲地伸向新安江,好像要到江中去喝水。但新安江时涨时落,好像故意与青龙开着玩笑,不让青龙喝到江中的水。青龙只好作罢,缩着头,呆呆地看着新安江日夜东流去。

清乾隆年间,有个姓胡的安徽绩溪人,挑着一副箩担,跟随乡人,沿新安江东下谋生。乡人们有的去了严州州城,有的去了省城杭州,有的走得更远,但这个姓胡的年轻人走到青龙山前,就不想再走了,他放下箩担,在山前搭了个茅棚,住了下来,因为他看中这里有一片无主田,涨水时没入新安江,落水时暴露在江边,若运气好,可与新安江“争夺”一季的粮食,比在家乡从石缝中“挖”粮食要好多了。

后来,青龙山前就有了一个小小的村庄,村里人清一色姓胡,故名胡宅,但外人还是比较直观地称之为青龙头。

也许冥冥之中早有定数,音合了青龙是个多变的神物。1956年,因“并社升级”的需要,附近的下塘、方家与胡宅三个农业初级合作社,合并成一个高级社,为了给这个初生的高级社取个名字,大家伤透了脑筋,叫下塘高级社?方家和胡宅人不乐意;叫方家高级社?下塘和胡宅人不乐意;叫胡宅高级社?方家和下塘人也一样不乐意;叫青龙头高级社?有关部门又不同意。最后,不知是谁提出,干脆就叫新华高级合作社吧。不料,这一提议,得到各方的一致同意,一个与北京中南海大门同名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就在建德诞生了。

五十一年后,新一轮行政村调整开始了,这时,取名难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了各村人的面前。这一次更有意思,旧名“新华”弃之不用,而用“城东”之名概而括之,这里的“城”,当然是指新安江。但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青龙头等地,向来属于城(指严州城)西,现在用城东,不太合适。好在后来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要升城东村为社区。这个时候,各村之间“争名”之风早已过去,相关部门一锤定音,用“青龙头”三字作为新的社区之名。2014年底,青龙头社区正式挂牌,下辖郑家、胡宅、西塘、方家等几个主要自然村。

历史上,郑家又叫下朱池。村中也有一座供奉朱买臣的庙,依傍在一座小小的山坡前。但不甚明白的是,庙额上写着“古朱池”三个字。朱池应该是一个池(塘名),不该是个庙名。问村里人,他们说,早些年,村里确实有口池塘,传说也是朱买臣洗笔之处,只不过比上朱池的朱池要小很多,朱池庙就在池塘边。我就在想,庙前的池塘叫“古朱池”,池塘边的庙是不是该叫“古朱祠”?因无其他资料佐证,只得存疑。

古朱池边一直以来有个村庄的,相传太平天国时,村庄被毁,村人或被杀,或逃亡他乡,古朱池成为废墟。乱后,浦江人郑贵州父子来此定居,后繁衍成村,村名就叫郑家。因郑家来此较晚,他们只是平静地围绕着“古朱池”建屋而居,也以村中有座“古朱池”为豪,但郑家人从不与上朱池人争谁是正宗的。说不定在两千多年前,上朱池与下朱池本来就同属一地,从来不分你我的。

西塘在胡宅的下首,原为唐姓人的聚居地。清乾隆年间,有个莲花郭村姓许的小伙子来到村里,做唐家的上门女婿,后唐姓衰弱,许姓兴盛,成为村中的主姓。当时,村东有口水塘,被称为许塘,后也因之名村。但外人还是误把许塘叫(或改写)成了西塘。

方家在青龙山后。北宋末年,方腊失败后,大批方姓人离开淳安威坪,外迁到周边的州县。方家的方姓也是那时从淳安迁过来的。近千年来,方家走过了逃亡、避难的艰苦岁月,并于明清两朝走向辉煌。传说方家的历史上曾出过一位大人物,民间称之为方尚书。大概这位方尚书在朝的影响力较大,皇帝就派了一位钦差大臣到方家来了解情况。方家有个传统,大凡有外人造访,都要邀请到家中吃饭,何况来的又是钦差大臣,家家都争相邀请,不吃不让走人。这一吃就吃了三年。皇上看看派出去的人三年没有回朝,就再派了一位大臣前来暗探,发现三年前的那位钦差大臣在村中整天吃喝。皇帝得知后,叫来方尚书。方尚书如实禀报了老家的乡风。皇上惊叹之余,赐匾嘉奖。

然而,如此显赫的方家,却没能逃过太平军的火把,三天三夜的大火,把方家烧成了瓦砾堆。现在方家的居民,都是那场灾难过后,从本省各地及福建等地陆续迁过来的,但村名一直依旧,只是为了不与乾潭方家重名,在方家之后,加了一个“坪”字。(文 沈伟富


责任编辑: 黄倩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