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举报电话: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高岭
2019-07-08 12:39

作者 沈伟富 

明清之交,改朝换代,社会动荡,人心不安。 

有一天,家住严州双溪(今属淳安)的洪大顺,到严州城办事,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东铜官,见路边贴着一张告示,大意是:东铜官东边的高山上,原本是徐家的产业,因为战乱等原因,徐家已经无人,良田山地荒芜,实在可惜。若有人愿意上山经营,官府可免五年的税收。看了这张告示,洪大顺动心了,因为老家双溪也是个山区,人多地少,家里兄弟又多,生存空间极为有限,如今有这么一个好机会,何不先上山去看一看。 

洪大顺沿着山溪,经叶家,上得山去。因少有人走,山路几近荒废。当他满头大汗地上到岭头,环顾四周,真的如告示上所说的,当年的徐家已经人去村空,村里到处是残垣断壁,村边的田里长出了一人多高的柴草,山上更是一片荒芜。但比起老家来,还是一个可居之地。他暗暗地下了决心,要把家迁到这里来。 

回到家里,他把这种想法告诉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兄弟,得到同意后,洪大顺挑着所有的家当,带着一家大小,从淳安双溪,来到东铜官东边的山上。因为老家叫双溪,洪大顺就把这里叫做新溪,他自己也就成了新溪洪氏的始迁祖。 

洪大顺找了间旧屋,进行简单的修整之后,把家安了下来。然后,他到村前村后走了一圈,把徐家留下的田地大致估算了一下,觉得这么多的田地,养活三五百人是没问题的。

他由近及远,开始整理田地。有水的地方种稻,没水的地方种番薯、玉米,第一年,就喜获丰收。这可让山下叶家人眼红不已,他们三不三找借口上山寻事。洪大顺也是不甘示弱,他从老家乃至安徽等地,叫来堂兄弟、表兄弟,与叶家人交过几次锋之后,叶家人再也不敢上山寻事了,洪大顺也得以安心地发展生产。而他其中的三个表兄弟也因此留在了山上,这三个表兄弟分别姓吕、姓汪和姓吴。直到现在,村里还有这三个姓。 

洪大顺一共生了六个儿子,分别叫嘉瑨、嘉琇、嘉瑸、嘉珍、嘉瑞和嘉珵,除第五个儿子嘉瑞迁居到寿昌杭头(今属大同高桥)外,其他五个儿子全在山上,所以,新溪很快就发展成一个以洪姓人为主的村落。 

从风水学上来看,新溪真的是个不错的地方,村的西南方双峰耸峙,山上岩壁呈金黄色,人称金岩尖。新溪洪氏把这一景观称作“双峙凌云”,为“新溪八景”之一。有诗云:

谁把金岩削作峰,双双突兀仰高嵩。 

势连云汉天疑近,面对扶桑日早烘。 

万里翱翔来睠瞩,四山蟠居自玲珑。 

中原华岳知多少,大半都归指掌中。 

东南方向群峰回护,尤其是在早晨或傍晚,阳光斜照在每个峰尖上,霞光互映,故有和霞山之美称。村后山岗宛如游龙,故名后龙山。龙口一石峭立,那是龙珠。又因村在群峰之谷,形如燕窝,那龙嘴上的立石又被称作“石燕棲岭”,也是“新溪八景”之一。这样的地形地貌,成就了新溪丰富的地下水源,所有的地下水,全从村口的石罅下涌出,形成一个天然的水井,其味甘甜,且冬暖夏凉,四时不竭,这就是“新溪八景”中的“石井清泉”: 

吾庐石井三来传,墩接邻山活水涟。 

石印苔痕殊混混,松添鹤影愈绵绵。 

生成浆醴原非凿,应序温凉出自然。 

想是耿恭诚到此,故留后代汲甘泉。 

洪大顺定居新溪,成为一方之始祖。为家族兴盛,香火永继,洪大顺常教育子孙们,要相互扶携,兄要爱弟,弟要敬兄,只有上下互敬互爱,家族才能永远兴旺发达。他还把亲自主持修建的宗祠定名为“敬爱堂”,把几个儿子依次安排住在“敬爱堂”的四周,可见洪大顺的良苦用心。直到现在,每逢过时过节,全体洪氏族人都要齐聚到“敬爱堂”敬祖,然后才各自回家过节。族中谁家娶媳妇,要先把新媳妇抬到祠堂里,与新郞一起拜堂,然后回自己家。家族中有人去世了,最后一晚,也要在祠堂中停灵,第二天再从祠堂里出殡。 

新溪洪氏有个非常特别的节俗,他们是农历九月十三过重阳节的(原因无考)。每家都要包一个大粽子(一斤糯米以上),煮熟了,放到祠堂上先敬祖,然后拿回家全家人分而食之。 

也许是新溪地处高山之上的缘故,他们对炭神张七相公十分的虔敬,每年杀年猪,家家户户都要把杀好的整头年猪抬到莲花源里张七相公庙里去,祭过张七相公,然后再抬回来。从新溪到莲花,有几十里路,而且有一大半是山路,即使雨雪天,也在所不辞。 

新溪的西边是东铜官,东边是蛇坑,旧时,有一条官道从村中经过。每有过往行人走到岭头,在新溪村口的古树下休息时,总要感叹一声,这岭好高啊!因此,新溪又有了一个别名——高岭,而且这个别名比起她的真名来,名气要大得多,至今人们只知高岭,而不知新溪。 

责任编辑: 徐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