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大特写:通向新时代的金光大道
2005-12-26 08:07


      它像一条黑色的巨龙,舞动在阡陌沟壑里;它似一幅移动的诗画,流淌于绿水清山间。
今天上午,杭新高速公路的全线开通,一下子拉近了建德与杭州的距离,建德从昔日的杭州郊县变成了今朝的郊区,并跻身于杭州市一小时交通圈内,实现了与杭州的同城脉动。从此,建德多了一个美不胜收的西湖,杭州多了一条如诗如画的新安江。
到明年底,随着杭新景高速公路二期(千岛湖支线)、三期(洋溪至寿昌段及龙游支线)的建成通车,建德将变成连接杭金衢、承接赣皖的主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高速公路投资只是“种子”,收获的是“果实”———边际效益可达投资额的15倍。换句话说,杭新高速建德段(一期工程)投入22.7亿元,带来的边际效益将达到340亿元之巨。

交通西进构筑网络化大杭州

  杭千高速公路从决策到建设的过程可谓悬念迭起、一波三折。市交通局局长叶万生感慨地说,这条路的最终建成,得益于杭州市委的科学决策,特别是杭州市委主要领导的果敢决断。可以说,没有王国平书记的当机立断,就没有今天的杭新高速公路,建设进程也将推迟若干年。

  当历史跨入新世纪,国际竞争风云际会、区域竞争风起云涌之时,王国平用一种战略家的眼光在更大范围、更为宽广的背景下思索杭州的新一轮发展方略。在充分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王国平提出了“构筑网络化大杭州”的构想,这一思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发展观。杭州要利用它的产业优势和城市化优势向五县市进行辐射,以“产业西进”为推动力,做大五县市、做强大杭州。此后,“五个共”政策随之出台:五县市要坚持规划共绘、设施共建、政策共享、产业共兴、环境共保。在以后的时间里,王国平又不断丰富了网络化大杭州的理念,针对“产业西进”中什么产业先行西进、什么产业最宜西进这一问题,他把目光投向了旅游业。杭州地区拥有“三江两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作为产业西进的急先锋,“旅游西进”按照原有的交通网络,杭州到建德、淳安两个多小时车程的现实,效果势必大打折扣。建设杭千高速公路、构筑杭州市一小时半交通圈最终浮出水面。杭千高速被赋予重任,担当起“交通西进”的历史使命。因有了“交通西进”,旅游业遂具备了西进的条件,杭州市区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又可以“顺路”实现梯度转移。杭千高速沿线五县市以造就一条经济发达的“高速公路经济带”为目标,依托这条大动脉顺藤结瓜,乘势而上。

  一路通,全盘活。杭千高速公路建设的目的已无悬念,但是建一条新线还是将原320国道封闭起来建一条准高速公路,在项目确定之初,意见却很难统一。建德与杭州之间,自古华山一条道,将320国道封闭后,给建德的经济发展和市民的出行必然会造成诸多不便,我市的主要领导在多方听取意见和反复酝酿之后,更倾向于建设新线。市委书记赵纪来利用一切机会陈述建德的观点和理由,我市人大、政协代表也在杭州市两会上联名提案,经过多方努力,这一思路最终被杭州市政府采纳。确定建新线路之后,又面临着是上四车道还是六车道的问题,经过讨论最终确定,在新线上六车道。
从走320国道老线到走新线,从四车道到六车道,从单纯满足交通功能到建设景观大道,充分体现了决策者的超前意识和过人胆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涉及到杭千高速公路的具体建设时,各县市却意见不一,一些财力雄厚的县市提出分段包干、自行筹资、自行建设。建德处在杭千高速的尾部,位于甘蔗的末端,甜度最小,自行招商引资的难度很大,工程建设势必举步维艰,因此,最有利于建德的方案是坚持统一建设。而统一建设的方案对于全路段的工程建设,也是既快又好的最佳选择。我市领导经过多方工作,最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最后王国平书记力排众议,决定实行“六统一分”的原则。2002年6月29日,在临安工作会议上,王国平书记提出“统一领导、统一设计、统一筹资、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新体制。2001年,上海和省、杭州市的四家公司共同组建了杭千公司,这标志着杭千高速公路建设正式启动。

征迁工作成重中之重

  杭千高速公路建德段一期(安仁至洋溪段)全长34公里,征迁涉及沿线4个乡镇(街道)、几十个行政村、数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征迁难度之大、复杂程度之高,超过以往任何工程,是五县市中里程最长、征迁量最大、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前期的征迁将直接影响后期的建设,建德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承担起征迁重任。杭州市委、市政府也给建德下达了边征迁、边施工,两年内务必同步确保全面完成施工的死命令。

      2003年,建德成立了由市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市长等为副总指挥的工程指挥部,抽调交通、国土、建设、水利等部门的骨干组成征迁办,沿线乡镇(街道)也随即组建了征迁班子。市政府与沿线乡镇(街道)还签订了责任状和安全拆迁综合治理责任书。征迁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被要求限时保质完成。市委、市政府定下了基调,不因征迁影响施工,一切为了施工。
两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杭新高速公路征迁人员的辛劳与艰苦。

  在征迁过程中,工作人员向沿线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一线一政策”的原则,及时把补偿款下发到每一个征地拆迁户手中。洋溪街道下塘村的一拆迁户,对征迁有抵触情绪,征迁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与他谈了13次话,他始终不肯签拆迁协议。后来,街道办主任亲自上门与他苦口婆心谈了两个多小时,才做通他的思想工作。像洋溪街道办主任一样,许多乡镇(街道)的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上阵,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征迁工作无定式,也无定时。不少征迁户白天不在家,征迁人员只有起早摸黑,利用休息日上门做工作。在征迁工作最为紧张的那段时间里,征迁人员连周末睡个懒觉都成了一种奢侈,他们的工作日程表中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去年,杭州市交通局组织各县(市、区)交通局局长出国考察,我市的交通局长叶万生却没有同行。历史的责任感使他放弃了出国的机会,而是选择全身心投入到工程的建设之中。

  寒来暑往,栉风沐雨,感冒、中暑成了征迁人员的家常便饭。从市国土局抽调到市征迁办的蒋健康,感冒生病,挂了好几天吊针,但为了及时完成拆迁任务,他每天都是针头一拔,就立马投入到征迁工作中,被人戏称为“假健康”。

  村干部是做好此次征迁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征迁工作上,无暇顾及家庭和自己的事业。一、二、三期工程都有征迁任务的洋溪街道朱池村主任许坤荣,自从市里征迁战役打响后,就全然放弃了自己厂里的事,两年来没到厂里上过一天班。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公路沿线广大群众表现出了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高尚品格,他们没有犹豫,没有索取,忍痛割爱,拆掉了自己多年的老屋,伐掉了果树,献出了农田,把一个个支援高速公路建设的生动故事“埋”进了高速公路的路基中。拆迁户老詹家的4亩农田全部被征用、200多平方米的住房也被拆光,他却说道:“国家造路,个人应当支持一把,退让一步,拆迁尽管对自己的眼前利益有所损害,但毕竟对子孙后代有好处。”

  征迁工作同时凝聚了各级领导的心血与汗水。杭州市党政主要领导和省交通厅长多次来建德指导工作,我市四套班子领导多次开展督查和现场办公,检查督促和解决难题。原市长杨军,市政协主席刘志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谢康春,市委常委、副市长章舜年等亲临一线督战,多方协调,反复督查,解决征迁工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章舜年为了处理某个村的拆迁矛盾,甚至工作到凌晨3时。

  两年时间里,建德段一期以超常的速度征用土地5469亩,拆迁538户计12万平方米,迁移杆线940余支,下埋光缆电缆295道。

一流建设锻造一流工程

  这是一条穿行在重峦叠嶂中的公路,结构物多、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巨大。
在整条杭千高速建设中,建德段一、二、三期工程创造了四个之最:线路最长,杭千高速全长170.18公里,建德境内长82.79公里,占整个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的48.65%;投资额最大,全线总投资113.7亿元,建德境内投资达54.42亿元,占全线投资的47.86%;建设难度最大,单位里程的投资额要比其他路段高得多,达到6600万元;征迁量最大,共需征用土地1.3万余亩,拆迁房屋近40万平方米。
尽管任务艰巨,但工程质量一定要保证。省交通厅长赵詹奇不容置疑地提出,杭千高速必须是高分优良工程。

  从工程一开始,包括杭州市委、市政府和我市,都对工程质量提出了“只有100%,没有99%”的要求,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材料、一流的人员来保证一流的工程质量。

  为此,杭千建设指挥部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并施行以业绩、荣誉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奖惩机制,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在一期工程中,为了实现“零误差”的建设标准,杭州市交通设施建设管理处毫不留情地要求施工单位对外观不佳的3个通道、4根立柱进行返工,仅此一项就追加建设成本100余万元。

  在很多结构物施工中,为了确保一次性施工成功,工程部采用了首项认可制,即对传统的施工工艺进行小面积的实验,通过实验来总结施工过程中诸如混凝土等的配给比例再加以推广。该技术的普遍使用,不但确保了工程大面积施工的质量,并大大缩小了工程的误差率,降低了建设成本。
杭千高速建德段一期工程的不少路段与构造物上,都融入了新方法和新技术,促成了一个优良工程的最终诞生。

  科学施工保证了工程的优良质量,严格管理带来了惊人的建设速度。从2003年12月8日开始进场施工,到2004年8月只完成工程量的不足1/3。为了实现整条高速公路的按时完工,杭州市交通设施建设管理处对余下的工程量实行了倒排制,并落实了人员、设备和其他投入的“三增加”,一条通常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的高速公路在两年时间内边征迁边施工就顺利建成。建德段一期工程创出有史以来所有承建项目中的最快建设速度。

建德经济与杭州“同城脉动”

  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建德调研时指出,建德在建国以来经历了两次发展机遇: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造就了新安江城和一度在杭州地区领先的化工产业;第二次就是即将建成通车的杭新高速,依托“高速公路经济”,建德将获得更大的机遇,迎来更美好的前景。
回首五年前,在原二级公路上改建的320国道建德段一级公路,将建德纳入了杭州市“两小时交通圈”,使建德经济发展步入了一片新天地,这五年也成了建德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五年。

  新开通的杭新高速,使杭州到建德的车程缩短到1小时左右。别小看这“1小时”,它对建德、杭州两地人的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新安江里活蹦乱跳的虹鳟鱼,1小时后就能“跳”上杭州人的餐桌;田地里新鲜的建德草莓,1小时后就能装在杭州人的“菜篮子”里……

  投资置业的人士更能因为道路的缩短,大大降低生产运输的成本。一位养鸡场老板说,过去,走320国道,每天鸡蛋总有3%的损耗。“现在好了,高速开通后,鸡蛋再也不会像过去损耗那么高了!”
杭新高速建成通车之际,也是建德跨入“十一五”计划之时。在“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建德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更加朝气蓬勃的春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杭千高速公路建设浪潮的此起彼伏,在杭新一期工程竣工通车之际,二期、三期工程开工的机器轰鸣声已然响起。

  随着杭新景高速公路杭州至新安江段的建成通车,我们建德将从此跨入高速公路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是建德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建德的经济发展将会乘势而上,实现新的腾飞。建德将沿着这条通向新时代的金光大道,阔步迈向更辉煌的明天!

   进入杭新高速26日开通专题 

 来源:今日建德 记者:吴 鹏 王正伟 胡晓坤 宋胜清 责任编辑:余 锋

责任编辑: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