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毕季龙的一次神秘建德行
2006-10-12 16:37


                          毕季龙与建德


             ---记联合国副秘书长毕季龙的一次神秘建德行
                        
    1985年5月28日下午,时任建德县政协副主席、民革建德主委、县饲料公司经理的应天松收到了一份电报:


    浙江省建德县政协应天松

                                
    今在沪公务结束吾明日可与济邦赴你处行否住址上海市建国 路170号上海国际饭店1610室毕季龙

                     
    应天松一看此电报,喜悦、紧张、激动、忐忑……一时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毕季龙,何许人也?乃应天松妻子的姑父也,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以前只见过一面。如今,管理全世界事务的高官要来了,怎么能不紧张?不兴奋?


                 一、关于毕季龙


    毕季龙,原名毕庆芳,出生于1914年,祖籍江苏仪征,生在上海。毕家系名门望族,毕季龙祖父毕畏三,系前清秀才,后外放浙江候补道,当过浙江印花税局局长、烟酒专卖局局长。父亲毕倚虹是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的才子、上海滩无人不晓的小说家和报人。毕季龙从小就饱读各种诗词经书, 1936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财政系,曾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专员,后来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企业管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和经济,于1948年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一纸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签署的电令通过香港有关单位传到了在纽约任教的陈翰笙手里,毕季龙遵嘱打点行装,带着优秀的成绩单和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于1950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回到祖国,任外交部政策委员会秘书。毕季龙本来应该从事经济工作的,没想到这一安排,竟使他在外交岗位工作了几万个日日夜夜。次年7月朝鲜板门店停战谈判正式开始,毕季龙随李克农领导的谈判工作班子抵朝。毕季龙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处长和秘书处长。从开城归来,毕季龙任外交部研究室研究员、新闻司副司长、条约法律司司长,多次参加联合国的有关会议。1979年初夏,毕季龙成为继唐明照之后的中国籍第二位“世界副总统”。


    毕季龙夫人胡济邦,她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外交家和名记者。她1911年生于浙江永康古山镇,早毕季龙一年进南京中央大学。大学期间,胡济邦曾当过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小孩的英语家庭老师。有一次胡济邦得到了大量军事核心机密,甚至包括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的具体细节的情报,她立即送至南京正元实业社(党中央特别科),以后转到了李克农将军的手里,立了大功。胡济邦1931年入党后经人介绍进国民政府外交部,旋被派往莫斯科中国使馆任随员、新闻秘书。二次大战时,她自始至终都在苏联,参加了战时及战后在莫斯科举行的各种重要国际会议,采访过斯大林、罗斯福、杜鲁门、邱吉尔、戴高乐、铁托、卡达尔等一大批世界风云人物。我国解放后,胡济邦参加了新中国外交部的筹建工作,她给很多部长、将军、大使及其夫人上过课。胡济邦于1956年调《人民日报》任记者,还曾担任全国记协国际联络部部长。1979年毕季龙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时,胡济邦也到了美国纽约,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她的才华使不少外交官为之钦佩,认为她与毕季龙堪称是“最美好的一对”。


                    二、迎宾


    应天松揣着这份电报急冲冲找到县委领导汇报了这一件事。听说联合国副秘书长会来建德,县委领导也着实不敢想像,因为这里虽然有了新安江水电站,来过许多中央领导和外宾,但联合国工作人员从来没来过,眼下要来个联合国副秘书长,这是头一次,今后也许不一定会有第二次。一阵惊叹后,领导说,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要以热情的态度、细致的工作、安全的措施做好这次接待,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于是决定第二天就派车去上海接,由应天松同志随车去。县府办(当时机关行政科设在县政府办公室)后勤工作要认真细致,不可马虎,同时要注意保密。由于第二天书记缪开寿、县长汪力忠要去省里开会,县里决定接待工作由在家的县委副书记吴北海同志负责,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明月、副县长周凤和、政协副主席应天松参与配合。我当时在县政府当秘书,领导叫我也参与这次接待。我在办公室期间曾参与过多次中央、省领导和外宾的接待,但这次接待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官员中最高级别的。所以,这次接待,我记忆还比较深。而这段事由于当时比较保密,鲜为人知,现在回想一下,也蛮有意思的。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大亮,应天松就随车赶去上海。大约中午12 点,应天松顺利通过保安部门与这位只有一面之交的姑父、姑妈见上了面。喜悦之情,自不言表。应天松说:“我一收到电报就向县里领导汇报了,我们都非常欢迎您们去,我今天就是专门来接您们去的。”毕季龙说:“你姑妈一直想去新安江一趟,多次跟我讲。这次会议结束还有点空隙,去你那里转一转。但我不想惊动当地领导,我也不带随从。”应天松说:“县领导已经知道了,陪是肯定要来陪的,范围很小的,您就放开心情去吧。”毕季龙夫妇两人收拾了一下衣物,坐进了等候在门外的车往新安江出发。


    这边,县领导早就在县政府招待所等候着毕季龙的到来。9点多了,整个县城也逐渐安静下来,一轮弯月升上了天空,淡淡的月光洒在江边的草地上,几只小虫子“吱吱”地叫着,显得特别静谧。大约10点钟,随着大门外两声“哒哒”喇叭响,一辆黑色的上海牌轿车驶进了招待所。县领导们马上迎过去,应天松先从副驾驶位出来,手里还提着一件衣服,转身开启后车门。在路灯和月光的照映下,我看到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从车门边走过来,接着走出一位老妇,身材比较小巧,短头发,天蓝色绸布衬衣。应天松把老人的手牵过来,向县领导介绍说,这就是我姑父毕季龙先生,又指着老妇说,这是我姑妈胡济邦女士。然后向毕老一一介词县里的领导,吴北海书记笑着说:“欢迎欢迎! 还没吃饭吧?一路辛苦啦。” 应天松对毕老说:“先上楼到房里洗个脸吧?”毕老点头说:“好。”几分钟后,毕老夫妇就被请到餐厅二楼,进入包厢一一入座。在明亮的灯光下,坐在对面的我这才清楚地打量了毕老先生的模样:头发有些花白,脑顶头发有点稀疏,但不秃,脸庞比较大,皮肤白晰,还没有老年斑,牙也仍然很整齐,面容和霭可亲,笑容可掬,举止文雅上身穿一件白格子T恤。餐厅工作人员一直等候着,早已备好酒席。服务员给每人泡了茶,吴书记对毕老说:“请毕老先生先喝点本地的苞茶。” 毕季龙喝了一口,说:“很好,香!是今年刚采的吧?”吴书记说:“是,这个茶叶产在高山,它参加全省评比,获得了金奖呢。”毕老先生说:“谢谢你们这么盛情,这几天在这里可能要打扰你们,请简单一点。这次我是到上海开一个研讨会,还有几天空余时间,夫人多次提议找机会到建德来看看侄女和侄女婿。来上海就有来这里的念头,今天也算了了夫人久久的心愿。天松在车上介绍说建德山水风光很好,我可以逗留二三天。”饭后,应天松对毕老说:“今天累了,晚上就休息吧,明天上午休整一下,下午再参观。”


                      三、 游览


    次日,即30日的中午,在县府招待所陪同就餐后,县府办公室的驾驶员孔庆安开着一辆深蓝色的丰田面包车载着毕老夫妇和吴北海、李明月等领导离开市区,向新安江水电站方向驶去。这是一条一边靠山一边临江的水泥小路,林荫葱葱,幽幽静静,江水涟涟,碧蓝清澈,甚是惬意。车上,毕老先生说:“昨天有些累了,但晚上睡得很好。早上到天松家里看看,住宿环境和条件都不错。这个招待所象个花园,空气清新,特别是这条江,非常美!临江而建,让人感到休闲。”大约五、六分钟,车在电厂办公楼前停下,先看了橱窗里的图片,毕老夫妇私下低声嘀咕一些什么。水电站导游讲解时,毕老全部都竖起耳朵听,特别是当讲到周恩来总理曾亲自到这里视察的情况。应天松说:“他跟总理很熟的。”进入大坝参观,导游用电喇叭讲解,毕老站在总理题词的墙前久久凝视,似乎是思绪万千。是啊,一个长期在海外工作的中国人,尤其是在联合国担任领导职务的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对祖国的繁荣进步无时不刻地关注着,此时怎么能无动于衷呢。我们都不愿去打扰他。


    从电梯到了大坝顶上,毕老好象心情放松了许多,问了导游好几个问题,也端起相机拍拍照。他说:“这个水电站的建成是中国人的骄傲。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除了发电以外,可以调洪,可以发展旅游和休闲产业,这里的风景美、环境好!”接着,大家上了明镜一号游船游览新安江水库。毕老还问:“明镜号,名字好听。”李明月部长说:“明镜是取自李白在建德写成的诗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毕老应声:“哦—”。游船在水库里缓缓行驶了约半个多钟头,也就回到码头。车在回来途中,停横坑坞口的县虹鳟鱼养殖场,一行人等下车参观。养殖场采用网箱圈养,鱼群欢快地游来游去。吴书记说,这种鱼从美国引进,已经有两年了。毕老说,据我所知,这种鱼原产密西西比河山涧,养殖环境要求高,在这里能繁殖成功,不容易。场领导说,因为这里的水质好,不经处理就是一级饮用水,且常年衡温,都在12-17℃。接近薄暮时分,原班人马在新篁江居(现罗桐花园大酒店址)用晚餐,品尝了虹鳟鱼,然后毕老夫妇照例由应天松送回客房。


    31日上午约8 点钟,县领导李明月、应天松陪同去灵栖洞游览。车到白沙大桥北端,李部长建议说:“毕老,我们参观一下这座石拱桥好不好?这桥叫白沙大桥, 在中国北有芦沟南有白沙哇。”车停右边,一行人信步桥上,毕老手抚摸栏杆上的石狮说:“这座桥工艺精,也很美,要好好保护利用。”毕老好象喜欢拍照,见到好的景色,都要拍照。他还请我帮他拍,他们夫妇在桥上合了影。上车后,李明月部长在车上向毕老夫妇讲述了新安江白沙渡的故事。很快,车到了灵栖洞景区。景区由群山环抱,碧水春池,古树参天,满目翠绿,鸟语花香,似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他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又是“咔嚓咔嚓”拍了照。李部长说:“这个景区1978年就开发了,在我们浙江省起步算早的”。毕老说:“旅游在世界上称为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它可以带动其它产业的同步发展和繁荣”。说着,我们来到了接待室。房子是低层错落,白墙黛瓦,室内摆设尽是竹椅竹几,毕老对风景管理处主任樊顺明说,这样才是中国的特色建筑。在导游的带领下,大家到灵池上船进灵泉洞时,我用双手搀扶毕老的胳膊,感觉到他的手臂好粗哇,但又很柔软。他体胖,重量估计将近有两百斤吧,上船时船身摇晃了几下,吓得我心卟卟跳。从第一个洞出来,走过几步山路即到“习习山庄”。因初夏时分,天有些热,一行人先进入会议室内休息。他见墙壁上挂着几幅风景照,有一张是山顶上一块奇石,名曰“一拳冲天”。他问吴书记:“这块石头也在这里?”吴书记说:“在我县与浦江县交界的姚村,当地人叫炉峰石,也有叫美女峰,石头有二间民房那么大。”毕老说:“这说明建德这带是喀斯特地形地貌。灵栖洞象幻境一样,我参观过南斯拉夫一个对外开放的溶洞,但比起灵栖洞来就差多了,今后可以加强宣传和开发。”才到清风洞口,习习清风迎面而来,毕夫人说:“好清爽!”导游介绍了洞的原理和特色。参观以后,在景区内翠谷山居外的餐馆用了简单的午餐,没上霭云洞就回了。


    6月1 日早上,县委副书记吴北海、副县长周凤和、政协副主席应天松陪同毕老夫妇驱车去富春江七里泷。富春江七里泷是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部分,由富春江水库的水面和建德林场的山体组成,内有南峰塔、子胥渡、乌龙岭、方腊点将台、葫芦瀑布等风景名胜古迹,但旅游开发当时还只是林场小搞搞。车到梅城大坝码头,建德林场场长邓观贵早就在等候。一行人上了一艘乳白色的游艇。毕老问“这船是县里的?”邓观贵说:“这艘游艇是林场从西湖买来的,当年毛主席游西湖就是乘的这艘船。”游艇在葫芦湾口缓缓靠边,毕老好象还不肯下船。等我把他搀上岸后,他还回头看看在水中游嬉的小鱼群。在导游的引导下,往山湾里步行而去。一路鸟语花香,清泉石上流,小道山间绕,毕老夫妇兴致很高,看看停停,停停看看,太阳底下,额头有些冒汗。大家一起走进葫芦洞水电站参观,也躲阴凉,然后有人建议大家在这里合个影(图)。泷江分场的场长傅银松给大家送上了瓶装汽水说:“这是我们林场生产的,用的就是这里的水。”毕老问:“多少钱一瓶?”“出厂价8分一瓶。”“口味很好。这么好的水,可能还有矿物质,这种水在美国起码可以卖1.5美金一瓶。你们生产多了,要做好促销,至少可以打入北京、上海市场。”接着大家又慢慢往里行,来到葫芦瀑布下。瀑布从山崖上下来,中间有一个酷似葫芦的石洞,始称葫芦瀑。毕老又拿出相机拍照,他拍景色,也拍人物。完了大家从对面小路往回走,由于山路不平,我随后保护他。顺便问起:“你开始在南京政府里当官,怎么会参加革命的?”他说,他年青时受鲁迅著作的熏陶,特别是在重庆资源委员会任科员期间,他目睹周恩来的一言一行,开始为《新华日报》写稿。1941年皖南事变后,毕季龙向《新华日报》主要负责人章汉夫、石西民表示自己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心迹。我说:“您刚才提到的石西民,是与我县凤凰乡交界的浦江七里乡人氏。听说他当年读中学就在我县的严州中学。那时他家境贫困,上学路上都穿草鞋的。”毕老说:“他早年家庭是很穷,但他工作非常出色。我过了不久,经他和章汉夫的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徐迈进、乔冠华的好友。”


    回到葫芦湾口,邓观贵场长说:“午餐就在我们食堂里吧!条件不太好,但都是就地取材。”毕老也不讲究,吃得津津有味。下午,船逆流而行,经过美丽的”小三峡”,回到在梅城的建德林场总部。大家到办公楼参观了展览厅,听取了吴书记有关建德概况的介绍和邓观贵场长有关林场的情况介绍,毕老对建德的风景旅游工作早开发和林场的林工商综合经营表示赞赏,说:“建德的农业基础比较好,工业可以再加强些,同时也要利用和开发现有资源。建德有瑞典风光的特色,发展风景旅游和休闲产业,前景肯定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而旅游发展了,农、林、土特产品也要配套发展。”话不多,但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我觉得他确实是有远见的。他还即兴挥毫赋诗:


         多面经营辛勤创业,

         幽谷清泉悬崖玉瀑,

         富春江上更添佳景,

         四化程中竿头日进。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们派车把毕季龙夫妇送杭州,在杨村桥路口与他们挥手告别。


   四、后记


  毕季龙1985年7月结束了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任期,回到了北京东城区一座古老的小四合院。毕季龙仍旧繁忙异常,他担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等职,从事民间外交活动。现在,他夫人胡济邦已经去世,他虽然已经90多高龄,但人们仍经常可在上海漕河泾的马路上看到他散步。他在建德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天,但也许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盛振宇) 编辑:徐卫建

责任编辑: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