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乡风·乡音·乡情]十番锣鼓传乡音
2008-09-18 07:23

    十番锣鼓在我们市里很多地方都有,主要是曲调有差别,我们的调叫路调,是边走路边演奏的,所以现在我们报上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叫路调十番锣鼓。我听说梅城洋程村的十番锣鼓也很有特点,不过他们叫十响锣台,是坐在那里演奏的。我以前还听过桐庐的十番锣鼓,他们是大锣大鼓,十分响亮,非常热闹,民间叫他们为武十番。我们的十番锣鼓没有大锣,但我们有胡琴等弦乐器,比较文雅,所以民间也叫我们为文十番。为了方便在路上演奏,我们的锣鼓都是有架子的。过去的架子雕龙画凤,描花漆金,中间略高,并雕有“龙凤呈祥”四个字,做得非常精致。锣鼓摆在架子上,边走边敲。但现在这个古老的架子没有了,实在可惜。


    我们村本来有个清唱班,演奏十番锣鼓的就是我们村的清唱班。以前我们出门演出时,对方村里要先派人来帮我们抬乐器,我们跟在后面。走到村口,各种乐器就一起演奏起来,一直演到村里。主人家早已摆好茶水、糕点,并在门口放鞭炮迎接。过路人、听戏人、客人,男女老幼,纷纷赶来,既看又听,热闹非常。


    其实我们的十番锣鼓也只是在路上演一下,在台上是从来不演的,所以叫路调,也有点像进行曲。


    以前,我们石泉清唱班有好多曲调和剧目,路调只是作为一个很不起眼的曲调被保留了下来。物以稀为贵,因为现在路调少了,所以就显得特别珍贵。现在,我们村里还保存着路调乐谱,是当时乐队的主要骨干叶永机抄录的,是用工尺谱写的。现在的年轻人看不懂工尺谱了。我虽然看得懂,却不懂简谱,所以也翻译不出来。没有简谱,现在的年轻人就难演奏了。这几本古谱十分珍贵,我们要想办法把它翻译成简谱,以便流传下去。


    以前,寿昌以东一带叫东乡,东乡一带有很多清唱班。每年秋收以后进入农闲时节,清唱班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一些地方祠堂祭祖要演戏,庙里开光要演戏,家里做红白喜事要演戏,老人做寿要演戏,孩子过百日也要演戏。我们清唱班人少开支少,大家都愿意请我们去。东乡一带的清唱班以我们石泉清唱班和石岭清唱班最有名。有一年,张家村同时请了我们两个班子,一左一右唱起了对台戏。石岭清唱班的鼓板特别好,而我们的剧目特别多,各有千秋。


    我们的祖上是宋代时逃元兵,从河南南阳逃难过来的,我们的祖先文广公和新叶村的祖先文通公是兄弟,算起来迁移到此已有800多年了。我们石泉村,民乐风气一直以来都很盛,戏迷多,吹拉弹唱之声天天有。不过,以前的民乐都比较随意,也没有清唱班,大多是自娱自乐为主。大概是在一百多年前,也就是我爷爷那一代,一些爱好民乐的人组织起来学戏。学了十多年,我们石泉的清唱班就已经小有名气了,甚至还上了《寿昌县志》。那时侯,我父亲是清唱班里的骨干。我是在上世纪40年代才开始学戏的,那时我才15岁。我学的是鼓板。由于当时我太矮,坐在凳子上够不到鼓板架,就在屁股底下垫了块堂鼓。


    那个时候,农村的文化生活非常贫乏,大家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倒也热闹。


    我们石泉清唱班还有个特别重要的人物,叫徐芝兰。1945年,我们清唱班的正吹去世了,没有正吹戏就演不出去。我父亲就到处寻找正吹。后来,在兰溪的徐塘找到了徐芝兰,请他来担任我们的正吹。徐芝兰多才多艺,曾做过戏班子的班主,因为婚姻不美满,所以一直在外闯荡。后来与龙游一位女子相爱。我父亲找到他后,他们就迁到我们村定居。徐芝兰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有文化,会画画,我们村里盖庙塑菩萨,都是他来画的。我们村的叶裕生经过他的精心指点,成了正吹,从此,徐芝兰就不做正吹了,他的主要任务是做导演,帮我们排戏,必要时,他可以顶替其他角色。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改演现代戏,也都是由他来编来排的。应该说,他是我们村清唱班很重要的人物。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的清唱班也是非常红火的。早在上世纪50年代,寿昌县城庆祝“五一”“国庆”等大型活动时,我们年年都送路调到城里。那时侯,我们的清唱班一路吹吹打打,往城里走去,好不热闹,很多村都非常羡慕我们。“文革”时期,我们组织了一支文宣队,唱的都是现代戏、样板戏,再也不用路调了,真是吹拉弹唱依旧,路调乡音却无。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一辈人老了,年轻人看不懂古谱,演奏路调是越来越难了。1953年,我做了政府的文书,成了公家的人,就离开了村里的清唱班。现在年纪大了,可我非常怀念过去那些在清唱班里的快乐时光。那时侯生活虽然是清贫的,但精神上却很充实。这些年,我们正在努力恢复路调十番锣鼓,尽力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附】:十番锣鼓,是明代创于京师而盛行于江浙一带的民间吹打乐种。历史上曾有过“十样景”“十不闲”等名称,民间俗称“吹打”。以锣鼓段、锣鼓牌子与丝竹乐段交替或重叠进行为主要特点。根据其所用乐器的不同,可分为“清锣鼓”和“丝竹锣鼓”两大类。只用打击乐器演奏的称为“清锣鼓”,兼用丝竹乐器演奏的称为“丝竹锣鼓”。十番锣鼓所用乐器,少则十余件,多则三十余件。乐队人数一般八到十二人不等。十番锣鼓的主奏乐器为笛子(也有用笙的),配合使用的打击乐器比较丰富,有筒鼓、板鼓、大锣、马锣、内锣、春锣、汤锣、齐钹、大钹、小钹、木鱼、梆子等。现存的曲目有《划龙船》《小桃红》《万家欢》《喜遇元宵》等。


     石泉村的路调十番锣鼓已被列为建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申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叶位体,寿昌镇石泉村人,退休干部。寿昌石泉路调十番锣鼓第三代传人之一。


     讲述:叶位体 整理:张京波 责任编辑:吴瑞华


责任编辑: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