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在保护中谋求发展——透视安吉绿色崛起之路
2015-04-17 10:11

中国首个生态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坐拥万顷竹海的安吉县,其生态环境早已名声在外。在生态环境广受赞誉的同时,安吉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同样令人羡慕,在新一轮发展中,安吉借助后发优势,释放着不可阻挡的发展后劲。而令安吉不断焕发出强大竞争力的根源,就是其十年来一以贯之的绿色发展理念。

余村的抉择:不一样的靠山吃山

早春三月,走进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满目苍翠扑面而来,掩映在绿色之中的小洋房错落有致,村中心大道上不时穿梭着旅游大巴。

因境内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的余村,占地4.86平方公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余村人靠山吃山,凭着优质的石灰岩资源,先后建起了石灰窑,办起了砖厂、水泥厂等,成为彼时全县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村委会主任潘文革说,当时全村280户村民,一半以上的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这一“石头经济”模式,曾让余村风光无限。在上世纪90年代,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0多万元,名列安吉县各村之首。

村强了,民富了,但好环境却没有了。用绿山青山换来的金山银山,却令余村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潘文革回忆,过去村里的山是灰蒙蒙的、天也是灰蒙蒙的,矿区轰隆隆的作业声24小时不绝,满载石料的拖拉机在村内川流不息。除了环境被破坏,安全也成了村民担心的一件大事,几年间因为安全事故先后死了5个矿工。

是继续走一味索取资源的发展模式,还是另谋出路?余村人痛下决心,作出了由“石头经济”向生态旅游转轨的重大抉择,决定放弃30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换回一片绿水青山。2003年至2005年,余村相继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潘文革说,当年的关停举动,有不少村民不理解,甚至骂声一片。

关停矿区,让余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锐减,却赢得了好名声,更让余村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考察,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从那时起,余村始终秉承“两山”科学论断,坚定走生态发展之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余村借力当时天荒坪风景名胜区编制总体规划契机,制定了生态旅游、生态居住、生态工业“三区规划”,将村民生活、生产与发展的空间作了合理布局。

如今的余村人依然走着靠山吃山的路子,但“此山”已非“彼山”,昔日矿山经济鼓的是腰包,毁的是山林,过的是尘土飞扬的日子;今朝生态银行既美了乡村,又富了百姓,村民幸福感倍增。这便是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在经历了矿山经济断腕阵痛之后,依靠生态致富的真实写照。

安吉的坚持:十载磨砺终成剑

余村的十年变迁,可以说是整个安吉县绿色发展的缩影。自2001年以来,安吉县就确定了让绿色经济唱主角这一发展思路,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推进经济发展由环境换取型向环境优化型、由粗放扩张型向生态集约型、由资源要素带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努力走上创新发展、内生增长的道路。如今,北部乡镇主打工业经济,南部山区主打休闲经济,溪龙、孝丰、皈山、天荒坪兼而有之的发展格局;以开发区为龙头,梅溪镇和天子湖为工业“金三角”的工业发展格局已然形成;“乡镇一张图、全县一幅画、构筑大景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一条25公里的休闲带也正在打造。

任何地方的发展首先要靠内力,同时要借助外力,安吉也是一样,但在借助外力时,不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而是择商选资。安吉的决策者认为,安吉的优势在山水,潜力也在山水,而生态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一经破坏,潜力随之消失。为此,县里决定,宁可发展慢一点,决不搞富资源穷开发,大资源小开发,整体资源零星开发。哪里该建什么、不能建什么一目了然,客商的投资意向不符合规划要求坚决一票否决。在此基础上,该县通过划分功能区对不同乡镇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山区乡镇发展休闲产业,平原地区发展生态工业,并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资源利用考核激励体系。通过一产“接二连三”“跨二进三”,二产“绿色招商”“高槛进入”,三产“助推民营”“强势推进”等手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支柱,经济结构也日趋合理。

透视安吉绿色崛起的历程,尽管班子换了五届,但每届班子在主政时总是放眼未来,从长计议,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既求一年见效,更求十年见功。用安吉县决策者的话来说,发展是第一要务,生态是第一资源,安吉的发展不是“吃着祖宗饭,砸着子孙碗”,用牺牲环境来增长GDP,而是让青山绿水成为绿色的GDP,让蓝天沃土成为永恒的不动产,让能源资源得到永续利用。(记者 龚一桦)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