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托好“民生底” 增强幸福感 共享发展民生篇
2016-12-16 16:16

建德人的幸福感是什么?

你搬进了城里漂亮的新居,辖区新建的幼儿园步行可至,你牵着蹒跚学步的孩子说:“宝贝,以后我们就在这儿上学。”

你住在环境整洁的农村,每天清晨跟随老老少少转一圈村口设施齐全的健身公园,是你健康生活的开始。

你在城市努力打拼,远在农村的老母亲能在村里的老年食堂按时吃上一顿热饭。

你不住杭城,却能凭一张小小的市民卡,访遍省城的好医院……

年年惠民生,岁岁有不同。对于一届党委、政府来说,问民生、解民意,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建德市委紧跟群众呼声,涉入改革深水,破题民生“痛点”,托好“民生底”,收获百姓心。

破题一:天价药放低身段,医保伞越撑越大

临近年末,市社保中心医保管理科科长唐永泉忙碌在一叠大病保险特殊药品备案单中。“特殊药品大病保险政策实施一年多了,这是我们今年办的民生实事,到了该总结的时候了。”

唐永泉口中的“特殊”药品,其实在今天大多数人眼中,已经不再特殊。格列卫(白血病)2.4万元/盒、美罗华(淋巴瘤)2.3万元/支、赫赛汀(乳腺癌、胃癌)2.4万元/支……当癌症这一疾病成为民间口中“治不好的感冒”时,卖给老百姓的“保命药”却是天价。

群众看不起重病的高呼声在2015年年底得到了有力响应,15种特殊药品纳入医保范围,在起付标准8000元或2万元到30万元以内,社保基金承担这些药费的50%。许多决定放弃治疗的普通家庭,迎来了生命的希望。

截至2015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6.2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9%。

这几年,医保费用年年在涨,但人们知道,年年涨价的医保费用背后,是党委、政府越撑越大的“医保伞”。2012—2016年,我市医疗保险待遇进行了4次提高,职工医保门诊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取消门诊封顶线;住院报销比例约提高5个百分点,城乡医保住院报销比例约提高10个百分点,另有5类人群减缴或免缴职工医保费用。

破题二:看老毛病不出乡,享国际医疗不出市

忙碌的周一清晨,从大同镇赶往市一医院看病的老周却显得很悠哉。没有苦等专家,没有久等化验,一上午时间,老周既见到了我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专家相鹏,也用到了城里的先进医疗设备。

老周是一名心脏瓣膜病患者,自我市启动县级医疗资源下沉乡镇举措后,他便能定期在家门口看到专家。“这次进城看病,是卫生院的医生帮我打电话给相医生预约的。”以往最怕进城兜圈圈的老周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老病号,现在无论是卫生院还是大医院的医生,自己都很熟。

自2013年市一医院与浙二医院牵手,启动我省首个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项目以来,一大批优秀的派驻专家,下到县城和农村,从医院管理和重点学科建设着手,带动市级医院和中心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提升。目前,我市已实现省市医疗资源下沉到县级医院、县级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全覆盖。

此外,浙西国际心脏中心正在我市洋溪新城区块崛起。未来,一家由浙医二院独立运营管理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联合国际最新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浙西心硅谷”研发中心,将让建德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

破题三:扎稳教育起点,“建”起孩子未来

时针嘀嗒——2016年秋季开学季,大洋镇麻车乡的150余名儿童在一片惊喜与欢乐中走进新建成的省一级标配幼儿园。宽敞的塑胶操场,一应俱全的戏水池、沙池……站在4000余平方米的园内,园长钱丽艳感慨不已:“我们的孩子终于能和城里孩子一样玩耍了。”

作为全省教育事业的短板,学前教育近年来成了党委、政府的集中发力点。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亿元,仅学前教育达到1.4亿元,实现了全市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的同时,100%取缔了无证幼儿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问建德的教育发展如何,数数这几年建成的项目是最直观的感受。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游泳健身中心、市城东实验学校、更楼中心小学、乾潭中心幼儿园、寿昌中学体艺楼……44所义务教育阶段省标准化学校,20余万平方米的校舍,保障了无数孩子的求学之路。

记者手记:五年间,面对各个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委、政府的为民之举不胜枚举。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2016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4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67.4%;我们的就业环境不断优化,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91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1.47万人;我们的水环境日益优越,Ⅲ类以上水质断面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8.09%;我们向老有所养大步迈进, 223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相继建成,1.5万余名老人年年领取政府的高龄津贴;我们的9.3万余名困难群众得到了6500余万元的资助……一系列数据,体现着党委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的决策导向。只有把民生视为不变的“指南针”,一方社会经济才能实现真正腾飞,百姓才能拥有切切实实的幸福感。(记者 谢婷)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