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孤岛”援救背后——众志成城在三河
2017-06-28 01:00

漆黑的夜里,窗外传来洪水冲刷江岸的哗哗声,暴雨如注的击打声,偶尔孩子的哭闹声。三河这片土地凝聚了一种焦虑,在断电、通讯有障碍的情况下,这里有2000余名群众困在了交通、信息、物资、电力等各种因素全部中断的“孤岛”中。

眼下,三河集镇村民遭遇的是50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加上雨情、水情的新变化,三河的命运会走向何方?

“救援队伍来了!”25日晚9时许,一阵惊呼响彻集镇,村民纷纷探出窗外,是三河人的“老面孔”——原任三河乡党委书记,现任副市长张早林带着救援人员和物资来了,这个消息一经传递到各家受灾群众耳中,油然而生的信心无比坚定,这场洪灾我们一定能打赢!

事实也最终印证:三河从未被抛弃,而“孤岛”背后那股干群守望相助的真切力量也定能将一切化险为夷。 。

临危不惧,孤军奋战10余小时

几乎年年遭遇洪涝的三河集镇片区由三河村、贺宅村、倪家村、河源村等4个行政村交错而成。24日下午1时,按照大洋镇政府的分工,负责该片区的镇纪委书记李锡斌带着4个镇干部,开始驻守三河集镇。

由于集镇涉及4个行政村,为避免洪灾救援过程中产生的组织混乱,李锡斌早在23日就召集4个村书记,进行了备战分工部署。当天,他们就转移了三河片的危旧房住户、孤寡老人50余户,这些住户有的投亲靠友,有的则是住进了临时安置点。“事实证明,重点人员的提前转移,为之后做好防汛救灾工作节约了时间和精力,”李锡斌回忆说。

对于三河来说,真正的险情是在25日凌晨逼近。当天凌晨1时开始,兰江水位突然猛涨,从每小时0.1米的涨速窜到20分钟涨0.1米。凌晨4时,集镇路面开始进水,凌晨6点半,李锡斌见洪水毫无退却迹象,立即向镇里求助增援水上救援设备.然而,由于公路被淹、水路又非常危险,外界增援人力已无法进入此地。

形势还在急转直下,凌晨7时,集镇断电,通讯时有时弱。尽管早已有所准备,但这一波来势汹汹的洪水,即便经验再丰富的人,也估计不足。一位大爷根据经验原先将冰箱等电器搁置在一楼的桌子上固定住,而随着水位的上升,桌子上又加了一条凳子搁电器。渐渐人们发现,水位已经超过他们印象中最大一次洪水——2011年洪灾时的进水位,大爷只能淌过齐胸的水,举起电器挪到二楼去,而更多的住户却只能望洋兴叹。

没有救生设备,没有外援增力,李锡斌带上10余个镇村干部,淌着已漫过膝盖的水,对集镇开始了又一轮排查,这一回,他们着重提醒村民不要下楼抢救物品。

接下来的10余小时,李锡斌成为了这场孤岛救援第一波硬仗的“总指挥”。在物资极其匮乏,人员力量不集中的前提下,镇村干部仍进行着艰难的运送物资、转移人员等工作。“算上之前值守时间,这里的每一位镇村干部到26日都已不眠不休超36个小时。”。因为连着几天喊话,李锡斌的嗓子沙哑,声音也没有平常那么响亮。

夜下驰援,孤岛解困心切

25日下午,杭州市林水局对兰江洪峰的预判是将于26日凌晨经过大洋,届时会将现有水位至少再提高30厘米。在通讯中断之前,三河片反馈的信息是进水最深的有1.5米,集镇上较多住户已被淹。

下午4时许,刚从三河撤回的民安救援队员带回一个消息,只要能攻克公路上的部分较深积水处,他们能将救援人员送进三河。

这个消息就如一针强心剂,给指挥部的人员注入了信心。根据部署,由分管副市长且经验丰富,对三河比较熟悉的张早林带领镇干部和救援队员组成的突击队,向三河铤进。考虑到三河的现状,突击队还带上了卫星电话和灾区最需要的物资。

这时天色渐暗,救援队伍沿白章线一路驱车20余分钟至鲁塘村附近后转乘冲锋艇。“前方道路水流情况难以预测,我们先拖着冲锋艇涉水过了三个路口,才抵达适合放艇的水域位置。”同行的民安救援队队长叶军告诉记者,由于水流湍急浑浊,照明灯光在水面又反光,前行难度十分大。

即便如此,突击队坚持的就是铤进、再铤进。晚上8时许,三河集镇最深处积水已过2米,而救援队也在此时遇到了第一波求救——在小学和幼儿园坚守十余个小时的教师。在大洋镇三河小学,一楼大门已被淹没,救援人员通过徒手掰弯铝合金窗栏,将被困的一名校长和两名教师救出。

也在此时,隔壁大洋镇中心幼儿园三河分园楼道闪烁的手电筒光束再一次引起了救援人员的注意。园长李敏姣和保安在25日下午匆忙抢救物资后便无法逃出。“这一次洪水来得太快了。” 回忆起那晚的经历,李敏姣现在仍心有余悸。

晚上9时许,救援队伍和李锡斌指挥的队伍成功汇合。在得知救援设备短缺是当前最大困难时,张早林和镇村干部商议后决定,进一步突出重点区域,加大对孤寡老人住所、危旧房等的排查力度,确保救援力量集中实施。于是,又一轮排查救援在三河片区全面铺开直至午夜12点。

“孤岛不孤”,基层战斗堡垒坚挺

突击队和驻守镇村干部集合成的力量,使得三河片区“孤岛不孤”,超24小时被困,2000余名群众安然无恙,这背后,是一股强大的干群合力在支撑,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坚强发挥。

36小时未合眼,一直在抗洪救灾的经历,对于新上任的何源村党总支书记何德忠实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25日下午3时,他在村内巡查时,听到村民沈冬根焦急呼叫,原来他才8个月大的孙子一直啼哭不止。

何德忠所在冲锋艇迅速赶到,在船无法驶入门内之时,只听“扑通”一声,何德忠跳进漫过腰间的水中,从沈冬根的老伴手中小心翼翼地接过襁褓中的婴儿,随后又折返背起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一个小时后,当何德冲再次跳下冲锋艇,前往救助摔倒在家的70岁老人何米琴时,水已漫至他的胸口。 “当时老人脚伤情况不明,我若背她淌水必定弄湿伤口,于是我就把她扛在肩上送至皮划艇。”面对危机,何德忠分秒必争,他的脑子里只惦记着一件事——尽量为村民的安危考虑地更细一点。

在险情面前,连任两届三河村党总支书的冯玉兰也拿出了一名女干将的担当。25日下午2时许,她和村主任搭乘村民一艘简陋的木质渔船,摇摇晃晃挨家挨户运送物资,坚持到晚上8时许。“村里200多人,每次最多运送6箱水和30斤干粮,到达村民家门口还要用绳子吊上去。” 冯玉兰说,这次险情的到来,自己和村民都不免有些慌神,但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扛过去。

26日上午,洪水渐渐褪去,顾不上清扫自家被淹的一楼房间,贺宅村党总支书记蒋利光一大早便拿起扫帚,赶到一无人看守的村民家中,清理了近2小时。对于连任三届的老书记蒋利光来说,村民的事就是自家事。“平时他家让村里帮忙照看,洪水来了,我得进去帮他看看损失,打扫打扫。”

“我们村里从24日起就开始24小时值班,进村入户,细致盘查。”倪家村党总支书记徐建华告诉记者。25日上午一早,倪家村党员干部就陆续忙开了,帮助群众转移物资,组织群众有序转移。“徐书记一大早安排3名村干部帮助我店里转移农资,整整2小时,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大洋镇裕红农资服务店店主徐裕红说。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当地百姓也投入到救灾当中。26日凌晨5点, 71岁的老人陈土元赶到三河片与白章线间的水路,为来往运送物资拉船,一个上午,他便为“孤岛”外联服务来回淌水30余趟。冲锋艇援救过程中汽油不够,村民张琴二话不说,无偿贡献了自家摩托车用的30L汽油……

淼淼“孤岛”水冲不走深深干群情。据不完全统计,自24日晚11时30分起,大洋镇三河集镇转移群众218人,冲锋艇往返救护50余人。当洪水侵袭大洋三河片区之时,大洋镇村干部团结一心,与市级各部门、社会各级专业救援组织一道,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时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站好岗、放好哨,筑牢“防汛墙”,当好铁军排头兵。

(记者 胡燕群 谢婷 仰武)

责任编辑: 肖芳芳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