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整治城镇环境 建设美丽建德】梅城古城棚改侧记
2017-07-24 23:50

梅开二度应有时

——梅城古城棚改侧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公元1034年(北宋景佑元年),当46岁的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写下《严先生祠堂记》时,并不知道距此983年后,仍有一群可爱的人继承了他的先忧后乐精神,在他当年执政过的梅城,为古城复兴而奋斗拼搏着。

2017年,距唐神功元年(697年)睦州移州治至建德县,即建德县作为州治历史以来有着1320年,也是1958年建德专署因国家行政体制改革撤销后的第60个年头。就在今年,心有“千千结”的5万梅城人,在建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凝聚一心,于艰难中推动梅城古城的保护开发与建设。

梅花香自苦寒来

近60年来,经历了地、县、区、镇的急剧嬗变,历史的失落感、城市发展滞后、民生环境窘迫,让对梅城有着万千情结的人们不禁发问:作为中国大地上一个消失了的“州城”,梅城还会再现辉煌吗?

5月4日,在这个代表青年人创新、奋斗和追梦的日子里,梅城镇召开了古城保护开发建设(棚户区改造)动员会议,郑重向梅城人民发出声音——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打造铁军先锋、重振古城雄风”,让梅城“梅开二度”。

而这样的发声,并非梅城近几十年来第一次。过去几十年风雨岁月中,也曾动过棚改的念头,然而这谈何容易!据统计,该镇符合棚改政策的私房3000余户,公房2000余户,具有实际居住功能的企业房屋1000余户。相对应的是,今年市里下达的棚改征迁任务为1389户。

几次想干都未干成的事,今天会成功吗?看着几十年几无变迁的城市面貌,许多人在心里打上了一个问号。这是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的群众对棚改工作初期的真实想法。其实不仅是群众,在工作开展初期,就连部分镇村干部也内心存疑,一旦扎下去必然要有“舍得一身剐”的勇气和“打落牙齿和血吞”的毅力。

虽然有着坚定的决心,但梅城棚改工作数量之大、权属关系之复杂还是超出了工作组的预期。“现在做的事,就是要把几十年来的历史欠账一并算清!”赴任梅城镇镇长刚满三个月的方华,坦言棚改工作让自己“痛并快乐着”。

之所以痛,在于工作之艰巨繁杂。一方面是因相关规划控制,梅城已有30余年未曾在古城里审批建房,祖孙三代、四代同住蜗居的不在少数,入户调查时发现一户房屋面积100余平方米,可共有权人却有七十余人;同时国有出让土地和集体土地混杂等问题也十分突出,棚改区产权清晰的不到20%,80%以上的房屋需要“一户一确权”,工作之复杂难以想象。另一方面,涉及房屋类型多样,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时发现部分被征收户提供的居然是“土改”证明;此外,因梅城历史上“二轻”企业众多,企业改制、转制又遗留下了一系列企业职工及其房屋确权难的问题。而最难的还有矛盾纠纷的调处,几十年甚至几代产权继承人、房屋共有人、周边邻里累积下来的各种矛盾,都必须调处好,才有可能推进工作。

调查还发现,最小的一户才4平方米,窘迫的生活环境逼迫着棚改工作必须推进。而另一个现实的问题,人们至今还记得2009年10月底的夜晚,洞门幽暗、房宇毗连、有十三个天井的建筑群——“胡亨茂”百年老宅付之一炬,这又何尝不是对古城里消防隐患的深刻警示呢?

“梅花香自苦寒来”,成为该镇激励全镇上下拼尽全力进行棚改的座右铭。有着“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严州半朵”之誉的梅城,以梅花的高洁、坚强、奋进给这座城市的人们以立志奋发的激励,而如今的拼搏又何尝不是为了城市再次振兴、再度辉煌的美好未来呢。

“7+X”让人脱胎换骨

7月21日下午,征迁组第一大组副组长56岁的洪锡荣顶着40多度的高温,在被征收户老董家门口的院子已站了1个多小时,对方始终没有将他请进家门,而此时老洪的衣裤早已被汗水浸透。这不是老洪第一次被拒之门外。“居住多年,群众有感情很正常。”老洪用手拎了拎贴在胸前已湿透的衣衫,脸色无恙,“这一户前两天还不让我们进院子呢,再蹲两天,进了家门就有希望了。”对于梅城征迁干部来说,吃“闭门羹”是工作中再普通不过的“前菜”。

干了18年征迁,老洪经历了严州大桥建造、梅城大坝改造、杨梅公路建设等重要项目建设,即便快到退休年龄,可古城棚改一启动,大家就想到了他。其实像老洪这样富有征迁经验的老同志,在梅城古城棚改工作中并不多见,队伍里更多的是年纪轻、对棚改征收工作没有任何经验的同志。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内容相对陌生,各种因素混合的“苦水”,灌在工作人员的心头。

100多位镇村和社区工作人员以及部门抽调来的部分人员,既要顾着“自留地”里的工作,还要抓紧学习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公房、企业征收等政策,走访被征收户。由于各类政策的繁杂,加上被征收户的现状及权属复杂,干部们只有慎之又慎、严谨细致地把每一条政策熟记于心,才能在群众的各式提问中既能对答如流又不会出错。

“7+X”的工作强度(一周7天全上班,每天晚上加班X小时),半军事化管理,加上每天14个小时以上的工作量,让征迁干部迸发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就如“脱胎换骨”,过程痛苦却又饱含蜕变的喜悦。“小宝体温持续高烧39.5度。”计生干部盛祯的孩子高烧拖了一周,她却没时间带宝宝去看病,第二组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一周内连续有四名同志进了医院,有的干部因连续加班不能陪伴怀孕的妻子……即便亲情上的亏欠和苦楚,也未让这些干部们停住脚步。每天走街串巷,原本皮肤白净的女干部个个晒得黝黑,判若两人;钱云福、王高梅、唐云庆等社区干部和基层党员一大批坚持在征迁一线;二组副组长姚樟松在五马洲做了近十年征迁,又昼夜奋战在古城征迁战线上。

“我们和老百姓渴求发展的初心是一致的。”老洪总结了这辈子干征迁的心得体会:嘴巴甜、脸皮厚、脚要勤、心态好。“面对老百姓,自身摆再低都无所谓。”老洪和他的同事唯一“死守”的就是政策,因为公平是做好征收工作的“生命”。

“今年梅城干部干得最苦,他们‘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这是老党员潘炳良在党员固定活动日中郑重提出的评价。这次的棚户区改造,对梅城的干部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淬火的熔炉、提升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

泪别蜗居笑迎未来

酷暑也挡不住被征收户签约的步伐。7月21—22日,在指挥部举行的集中签约,吸引了357户被征迁户前来签约。

住在严家弄25.95平方米蜗居里的朱瑞兴两口子,在21日上午6时许就等着签约,按照协议,他们将再支付8万余元就可安置一套90平方米的小高层,这对于85岁的朱瑞兴来说住进带电梯的小高层是再好不过了。紧紧捏着签好的合同,朱瑞兴两口子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从此可以告别住了30多年砖木结构、仅有厨房和卧室的“蜗居”,担心的是这8万余元还得跟亲戚再凑凑。

在签约现场,宁银姣刚坐下来,就利索地把一个钥匙交给了工作人员,“里面家具都不要了,随你们处置。”她选择的是货币安置,64.22平方米的房屋在征收后,按照评估价、各种补偿奖励、搬迁费和临时安置费,她将在房屋腾空后的7个工作日内收到40万余元征收补偿奖励款。接下来,宁银姣将和家在新安江的女儿住在一起。

朱瑞兴、宁银姣都是按照省征收条例,列入征收范围的直管公房中符合房改政策,可以进行房改的对象。同样在这次签约的还有刘慧娟,她不仅换了90平方米的新房,还有11万元的补偿差价款可以拿,“既有属于自己的新房,又有合理的补偿,这样的好事以前从未想过。”和刘慧娟一样又惊又喜的还有刘建民,他一遍又一遍地向银行人员确认,“货币安置补偿款就打到这张银行卡,对吗?”当被记者问及选择货币安置的初衷,刘建民的笑意更深了:“丈母娘这回也赶上了这波好政策,她选择换房,我们拿这笔钱补贴,一家人可以一起住大房子。”

“为了让群众顺利告别蜗居,此次集中签约前期,征迁组干部便已和征迁户就安置意愿、政策处理进行了充分沟通。”公房组组长王建强介绍说,这次签约,一个户主少则5份,多则有8份协议需要签,加起来有六七十页纸,即使在集中签约前就已做了一些准备,干部们每天仍需连续工作十余小时。103岁的芦秀林腿脚不便,工作人员带着准备好的协议、印泥,冒着40度的酷暑上门服务。

7月21—22日集中签约357户,单月签约559户,累计签约856户……“梅城棚户区第二大组攻坚群”的微信群中,“立下军令状,再战一星期,拿下大二组!”“坚持每天减10户,一周之内清二组!”的消息一发出,就得到工作人员的积极响应。连日来,微信群内约定上门工作、帮被征收户解决困难、实现顺利签约的消息频频传来。

“梅城的棚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市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工作越往后各种问题越集中,越要求我们坚定必胜信心、坚守政策底线、坚持强势推进。”对于前期取得的阶段性成绩,梅城镇党委书记何瑞洪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全面完成棚改年度任务,全镇上下也有着必胜的信心。

“斩荆披棘/破旧立新/严州古城盼复兴/干部搏拼/民众紧跟/千方百计谋民生”。镇长方华偶然写下的一行小诗,成为了梅城古城复兴之路的动人写照。

今年5月31日,省市专家在研讨梅城严州古城保护开发规划时,就曾惊呼梅城是城市肌理保护几乎完好、最接近历史的州府所在地之一。在历史名城地位和价值不言而喻的当下,只要肯努力、肯拼搏,血脉中天然流淌着复兴愿望和理想的梅城人民,何尝不能实现“梅开二度”的夙愿呢!

(记者 胡燕群 谢婷)

责任编辑: 李宛谦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