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活态保护飘远香 一抹乡愁映松阳
2017-12-19 23:22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水泥森林”被不断复制的今天,松阳县却反其道而行之,以古村落保护为载体,走出了一条“村貌完整、舒适宜居、富有活力、人文和谐”的乡村振兴之路。

松阳位于我省西南部,地处瓯江上游,是一座隐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小城,它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100余座格局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是长三角拥有传统村落最多的一个县域,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

从2013年开始,松阳县就启动了名城古村保护工作,并通过一场席卷全县的“拯救老屋行动”,让松阳的传统古村落重焕生机,不仅成为乡村旅游线上的一道美景,更因此破译了乡村振兴的“密码”。

留住乡愁

赤寿乡界首村历史悠久,村中的祠堂、庙宇、古民居、古店铺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和观赏。外地游客项颖颖生性淡泊,她一眼就相中了一处已有90年历史、名叫“卓庐”的农家四合院,她筹资开展的民宿改建工程即将完工时,却等来了一个噩耗——原本设计的几个大阳台被认为破坏了老宅的原有风貌,必须拆除。“哭了三天三夜。”她说,流过眼泪后,她还是理解了当地政府的良苦用心,修旧如旧的古村落保护规范,更能凸显古村落和民宿的风味。

像这样的事例也发生在四都乡平田村。村里的老支书江根法是“云上平田”民宿的主人。村里的黄泥房一间接一间荒废和倒塌,让他痛心不已,孝顺的儿女租来28栋闲置房和危旧房,一方面为父亲圆梦,另一方面通过休闲业态打造,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第一栋民宿改造出来效果就不理想。”四都乡党委委员叶霞说,相关部门认为民宿每个房间延伸出来的露台与房屋原来的整体风貌不协调,破坏了这片建筑的远观效果,最终露台的设计不得不全部取消。

作为全国唯一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确定的“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近几年来,松阳县坚持“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的原则,在对乡土建筑进行改造和利用时,保持整体乡村风貌和乡村风味,坚持本土、原生态、低碳环保和循环利用。

对于松阳而言,“拯救老屋行动”,其实就是留住乡愁的全民总动员。“老屋的拯救,核心关键就是拯救人心,恢复民众对乡村振兴的信心。”松阳县名城古村老屋保护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叶伟兰说,修缮老屋一般实行屋主自愿申报制度,按照保护等级给予三种不同标准的补助,个人修复的补助可达到修缮款的一半。

同时,松阳还有详细的传统民居改造技术指南,解决民居改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些指南,由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而民居的改造方案和改造完成后,都必须经过县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审查和验收。

为拯救老屋,今年以来,赴松阳参加古村落保护的境内外专家学者不下600人。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王维仁多次从香港飞赴松阳,“不计成本”地参与到古村落的改造中,力图最大限度地还原它们本来的样貌,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王维仁最新的作品就是将界首村老街上破败的会堂改造为一个室内公共通道,连通松阴溪和老街,可以用作村民的结婚礼堂和游客休息点,或进行农产品交易,让居住在村里的人们可以延续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国内顶尖专家纷纷来到松阳,一座座老房子、一个个古村落,经妙手设计后变成了“推开窗是山,抬起头观星”的休闲胜地。

在示范带动下,村民也看到了世代居住的老屋的价值,自发修缮老屋,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全县220多栋老屋被列入拯救计划,135栋已完成修缮,50多个小山村通过留住乡愁,积蓄了新的动能。

活态保护

在“拯救老屋行动”中,还有一项关键内容——培育本土工匠。赤寿乡党委副书记陈菁菁透露:“生活在松阳的人熟悉这里的一砖一瓦,爱惜自己的家园。”因此,培育本地工匠,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就业,提高村民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今年以来,松阳县培训木匠、瓦匠、电工、油漆工等工匠600多人,专门从事老屋修缮。许多改种香菇或者外出打零工的手艺人重操旧业,光荣和自豪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随着“拯救老屋行动”的推进,一个个山村开始热闹起来。原本在外跑长途的丁永长以自己的几栋老房子入股,成为该村一座精品民宿的联合创始人,民宿投入运营后,每遇假期客房就被一订而空。给人去楼空、残破不堪的老屋赋予新的生命,并填充堪比星级酒店的住宿体验和民俗体验,是松阳县拯救老屋的另一张“药方”。该县出台了《关于推进民宿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列支3000万元资金扶持民宿发展。此外,生态农业、林下经济、手工艺品加工等也被列入扶持范围,促使产业发展四处开花。“从几栋老屋的修复,引导一个片区的振兴,从而激活乡村业态的发展。”县委书记王峻的这个观点在基层得到了印证。

因为拯救老屋,很多乡村因此“火”了。三都乡杨家堂村,因为泥瓦房错落有致,在摄影界名声大振,被誉为“江南布达拉宫”。废弃粮仓修缮而成的798写生基地,接待了全国200所美术高校的师生,五年间共计接待七万人次。村民江永东回到平田村成立了大荒田农业合作社,采用自然农法,原本几毛钱一斤的萝卜卖到七元一斤,仅靠卖农副产品,即可带动当地村民每年增收三四千元。原本要整村搬迁的沿坑岭头村,因为“拯救老屋”而被保留,2016年全村民宿营业收入达160余万元。

难能可贵的是,“拯救老屋”还拯救了当地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支撑。西屏老镇里传出了松阳高腔、黄家大院里展陈出精美的木雕、樟溪乡建了以红糖制作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平田村农耕体验馆的云缬坊手工体验……传统民间文化在乡村里不断苏醒,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成为当地民俗文化展演的固定机制,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民俗活动有50多种、150多场次。

古村落里的新生活,涌动出乡村振兴的澎湃力量,汇聚成中国乡村的美丽画卷。

(记者 纪婕妤)

短评: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圆心,通过保护、利用、开发,开启与新时代的对话。这是松阳标杆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松阳,一个至今全县无国道、区位优势远不如建德的小县城,立足古村落保护开发,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利用上找到了全域发展的切入口,建设形成了云山平田、界首村、西坑村、四都寨头摄影休闲园等一大批醉美古村,乡贤回归、客商瞩目、活力迸发,被誉为“乡土中国”的典型样本和“最后的江南秘境”。

打造美丽乡村要构建体系化。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生产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松阳用了五年增强内力,相继出台了《关于古村落品牌打造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传统民居改造利用的实施意见》,编制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古村落保护专家领导小组和名城古村老屋办。从机制创新到组织架构、从建设模式到实践路径,松阳始终把好美丽乡村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这一发展命脉,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了美丽乡村体系化建设模式。反观我市,虽然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呼声很高,但从政策完善、部门联动、农旅联合、精准发力等方面考量,力度尚显不足,财政投入与效益产出也不成比例。

培育美丽产业要彰显精致化。产业是美丽乡村的生命线,没有产业作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就是纸上谈兵、自娱自乐。松阳的“云上平田”民宿,既有写满乡愁记忆的土墙黛瓦,也有注入文化创意的手作制品,美景与产业相得益彰,传统和时尚携手同行,整个乡村处处孕育着精致和活力。发展富民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是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主动力,产业兴方可功能强,才能让美丽乡村成为可以安放身体、安放需求、安放心灵的世外桃源。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学习借鉴松阳产业引进、产业培育的经验,有必要一改过去鼓励实施农家乐项目中出现的求有不求细、求多不求精、求大不求强的粗放模式。

发展美丽经济要依托市场化。过去叫“真金不怕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是“真金还要贴品牌,酒香还要勤吆喝”。当前,时代的车轮已经驶进了“互联网+”的大市场,智慧旅游已悄然走进大众生活,乡村旅游、民宿体验等已成为都市人的休闲首选。远离都市,用青山绿水架构的美丽乡村固然是一种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松阳能占据特色乡村旅游高地、赢得市场美誉,最大的因素在于认识清、方向明、载体多、定位准,而且在“不遗余力宣传造势,不亦乐乎使劲吆喝”方面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收到了较好成效。

知不足而奋进,建德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不用复制松阳,但要虚心学习松阳,走出一条具有建德特色的美丽乡村、美丽人文、美丽经济新路子。

(记者 周碧辉)

责任编辑: 李宛谦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