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伟大的创举 光辉的批示
2018-05-22 14:41

    ——纪念毛泽东为千鹤妇女批示63周年 

    63年前,建德千鹤妇女打破千年旧俗,走出家庭,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这一惊人的创举,开天辟地,惊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引起了老人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建德县委上报的典型材料上写下了长达512字的批示。从此,千鹤出名了,建德出名了。后来,为纪念毛主席的批示,庵口乡改成了千鹤乡,现在并入了梅城镇。 

    一、伟大创举的背景 

    一是解放后土改的完成,使每个农民分得了土地,这使得一些缺少男劳动力的家庭,面临农业生产的困难。 

    二是新中国的建立,确定了妇女的平等地位,妇女的主人翁意识大大提高。 

    三是互助组、合作社的建立,为妇女组织起来创造了条件。 

    四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妇女组织在这一创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伟大创举的过程 

    一是开始先参加互助组。1951年,千鹤村出现了由8户人家组成的范水根互助组。在范水根互助组中,少数妇女开始出工出力,苏莲珠、吴梅莲、廖三号、廖梅花、苏翠姣等都是当时的优秀代表。 

    二是参加的面越来越大,但思想斗争越来越激烈。当时建德农村普遍重男轻女,认为妇女只能生儿育女,洗衣烧饭,服侍好老公,伺候好公婆,田间劳动是男人的事。当时建德境内流传着“妇女下田,无米过年”的说法,民间甚至有“妇女踩过的田不长庄稼”等奇谈怪论。发动妇女参加农业生产阻力相当大。不仅是妇女本身自卑思想相当严重,男人更认为妇女下田会让别人看不起,说自己无能。公婆更是想不通,说媳妇下田抛头露面,破坏祖宗古训,败坏门风。未出嫁的女儿下田,父母就会担心她以后嫁不出去。妇女的自卑,男人对妇女的歧视,封建礼教观念的根深蒂固,发动妇女参加农业劳动困难重重。 

    三是各级组织积极介入、广泛发动,使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的比例大大提高。这其中,以刘如望为组长的县委工作组和以胡采薇为主任的县妇联作用最大。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工作,摆事实、讲道理,教育合作社干部认识到妇女参加田间劳动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掘;教育男社员认识到家庭生活离不开妇女,社会生活同样离不开妇女;教育广大妇女认识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实现妇女的进一步解放,要用自己的双手和男社员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并指导合作社制定小段计划,合理安排劳力,执行男女同工同酬政策,为妇女参加劳动创造条件。帮助妇女合理安排时间,并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分配适合她们的劳动,全社88个女整半劳力,32个割油菜,其他积肥和种早熟作物。安排有小孩吃奶的妇女做离家近的屋边活,力气好的青壮年妇女做离家远的活;女半劳力割油菜、积肥、拔猪草;老年妇女烧饭、洗衣、喂猪、带小孩。执行男女同工同酬政策,合理评工记分,充分发挥妇女的劳动积极性。该社原来妇女一般只能评4~6分,而且记男人的名字,妇女认为不合理,影响劳动积极性。后经调整,改为按件、按质记工分,而且记妇女自己的名字。妇女廖三号、骆樟梅、方洪珍、廖梅花身体好,劳动能力强,由原来的6分7分,评到10分。积极试办托儿班。在需要带的16个小孩中,除4个家里有人带外,其余12个由托儿组寄托,给保姆合理的劳动报酬。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和采取各种措施,使广大妇女参加农业社劳动的比例大大提高,当时全社77户,男整劳力87人、半劳力28人,而女整半劳力达到88人之多。 

    四是妇女战天斗地,建功立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大作用。1955年,妇女参加夏收夏种,仅4天时间,就收割油菜105亩,还在15亩自留地上种下苋菜、南瓜1600多棵,屋边地种下向日葵55株。除了参加一般的田间劳动之外,千鹤妇女还先后参与修筑万家坞水库和樟家坞水库,70多名妇女与男社员一起挑泥、垒石、筑坝,使水利工程如期完工,两个水库的蓄水量分别达到1.2万方和2.4万方,使农田抗旱能力达到70—80天。另外参加积焦泥灰劳动。妇女们提出了“积焦泥灰,就是积稻谷”的口号,仅几天时间就积了1070担。廖梅花计划积肥2担,实际完成10担。由于千鹤妇女参加劳动,改变了过去男社员“爬了山头,荒了田头;顾了田头,丢了山头”的被动局面,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千鹤生产农业合作社1954年粮食总产量为113.2吨,1955年在遇到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仍然达到133.88吨,比较上年增产18.27%。 

    五是许多妇女在农业社中得到成长,并成为领导骨干。如苏莲珠还担任了千鹤高级社的副社长,女生产小组长也有6人。千鹤妇女参加劳动为什么会引起上级高度重视,并成为全国典型?我认为是因为千鹤妇女与其他地方的妇女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是参加农业生产比例大,基本上占整个劳力的一半;二是劳动范围大,基本上男劳力能干的,妇女也能干。她们不仅学会了耘田、耙田、铲草、施肥、割稻等农活,有的还学会了犁田和耖田;三是发挥作用大,妇女能顶半边天,其中,苏莲珠后来还当上了省妇联副主席;四是特别能吃苦。她们几乎天天出勤,有的工分比男劳力还多;五是具有创新精神,开创了建德许多第一。比如创办了建德农村第一个幼儿班,创建了建德县第一个女子基干民兵连,这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 

    三、毛主席作出光辉批示及其影响 

    千鹤妇女参加劳动,这是历史上一个巨大转变,由县妇联主任胡采薇写的庵口乡千鹤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妇女参加农业生产情况的总结报告,上报建德县委,题为《千鹤农业社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夏收夏种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县委对此非常重视,立即通报转发到各区委、乡党支部,并抄送地委、省委。5月24日《浙江农村工作通讯》第六十期发表了这份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编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中册,毛主席亲自将题目改为《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并写了长长的批示:“在合作化以前,全国很多地方存在着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在合作化以后,许多合作社感到劳动力不足了,有必要发动过去不参加田间劳动的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到劳动战线上去。这是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的一件大事。过去,人们总以为合作化以后,劳动力一定会过剩。原来已经过剩了,再来一个过剩,怎么办呢?在许多地方,合作化的实践,打破了人们的这种顾虑,劳动力不是过剩,而是不足。有些地方合作化以后,一时感到劳动力过剩,那是因为还没有扩大生产规模,还没有进行多种经营,耕作也还没有精致化的缘故。对于很多地方来说,生产的规模大了,经营的部门多了,劳动的范围向自然界的广度和深度扩张了,工作做得精致了,劳动力就会感到不足。这种情形,现在还只是在开始,将来会一年一年地发展起来。农业机械化以后也将是这样。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工业、交通和交换事业(商业)的发展,更是前人所不能设想的。文化、科学、教育、卫生等项事业也是如此。中国的妇女是一项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要发动妇女参加劳动,必须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浙江建德县的经验,一切合作社都可以采用。” 

    这份批示,是在1955年12月写的,长达512字。 

    这份批示,饱含毛主席的深情,他看得特别仔细,修改了不少地方,写得密密麻麻,并且亲自修改了题目。 

    这份批示,毛主席首次提出了“中国的妇女是一项伟大的人力资源”这一重要论述,他把中国妇女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这样的高度,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一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的妇女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毛主席进一步提出:浙江建德县的经验,一切合作社都可以采用。后来按语中有两段选入《毛主席语录》,以后又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上发表。而同时期毛泽东为贵阳市息烽县的养龙司乡堡子村的《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酬》的文章仅仅批了一句按语:“建议各乡各社普遍照办”,根本没有展开论述,而且这篇文章发表在贵州民主妇女联合会刊物里,其份量显然不能与发表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的高潮》一书中的建德千鹤妇女这篇文章相比。后来,毛泽东的妇女观又再次得到升华,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著名论断,而这与毛泽东为建德千鹤妇女批示的“中国的妇女是一项伟大的人力资源”是一脉相承的。综上所述,目前把贵阳市息烽县的养龙司乡堡子村作为毛泽东“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发源地显然是不妥的,而浙江建德千鹤应该是毛泽东“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最大发源地,它为“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源泉。我们建德人应该大声疾呼,理直气壮地把这句话叫响,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令人欣慰的是,千鹤妇女纪念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初步落成了,这让我们后来者有一个纪念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正在开展的德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把千鹤妇女的精神传承好,把毛主席的妇女观的形成地、“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发源地传播好,做到广为人知,从而进一步提高建德的知名度和梅城的美誉度,使千鹤妇女纪念馆成为我市又一处极好的红色教育基地。(吴康福)


责任编辑: 黄业宏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