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高起点规划  大手笔流转——乡村振兴的葛塘实践
2018-05-30 23:06

“三年干成了三十年的事”,群众的一句赞誉充分体现了对葛塘村两委班子的肯定与信任,也反映了葛塘的变化与发展。葛塘村通过前瞻性的规划、土地整治流转、一心为民办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探索出了属于葛塘的独特发展模式。

规划先行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上任之初,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村庄环境问题,扁担都挑不进的村庄,环境如何能好。”该村党总支书记黄向阳说道。

早在2014年,葛塘村就邀请中国联合工程总公司,做了一个秀美宜居示范村的规划,开始“一轴一带两心五区”的布局。2016年,围绕3A景区创建,由中国美院和浙大城院编制田园综合体、夜间景观、休闲民宿等子规划,形成了“葛塘十景”体系。道路整治、百姓造房、截污纳管、河道清理等都按规划一一进行。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庄,却能借助中联、中国美院、浙大城院的智慧,高起点进行规划,这样的胆识与气魄,绝非一般乡村所能比。此后,村两委抓住拆违治水、美丽建德政策等机遇,当年完成拆违和旧村改造3万平方米,通过拆后利用和规范农户建房,新建农民住房65幢,85%以上农户开展“五美”美丽庭院打造,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礼堂、村口公园、沿溪休闲长廊都成了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土地流转 引导村民致富

朱林清承包了葛塘村已经流转好的70亩土地,开办了园野无花果基地。他说,就是因为看中了葛塘村的土地已经全部流转到村里,承租起来方便,免去了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的繁琐,他所承包的土地涉及到50个户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村里的后续服务做得好,遇到问题,村两委第一时间出面做工作,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从壮大集体经济的角度看,土地流转是一种必然趋势。葛塘村地处钦堂乡最偏远地区,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村民办事也是纸上谈兵。2016年,葛塘村仅用15天的时间将全村605亩闲散土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注册农业开发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2万元,平均每户每年增加2000元收入。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宅基地复垦、农田水利改造、土地整理、中低田改造、山改地、旱改水等方式,葛塘村还增加了耕地61.8亩,近4年累计增加村集体收益725万元。目前,葛塘村又启动田园综合体建设,已种植桃树60亩、小香薯130亩、无花果70亩,其余土地承包给大户种植油菜、水稻等。

下一步,葛塘村将通过吸引外地游客采摘、赏景,带动民宿、农家乐发展,既可以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又可以通过观光休闲农业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

“最多反映一次” 办好每件关键小事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村里所有自留地统一回收,统一分配。按照正常分配,村民王均林的自留地离家较远,不便于统一规划使用,这件事在老王的心里搁了许久。他到村委去反映问题,没想到,村两委马上协调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葛塘村推出了“最多反映一次”,村民可通过直接反映、电话、QQ、微信等多种渠道反映问题,要求反映一次就要受理解决,能够当场答复解决或处理的当场处理,未能当场解决的通过每周村两委例会,将问题梳理汇总、研究解决方案、落实责任人,原则上一周内答复解决,并将反馈结果公开在公告栏,接受群众监督,对于群众不满意的事项,乡纪委和村监会及时跟进处置,相关资料存档保管。

记者在村口宣传栏内看到,葛塘村“最多跑(反映)一次”问题答复公告清晰可见,问题的反映时间、反映人员、问题来源、交办人及答复结果都清楚列明。做到了群众少走路、干部多跑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正是通过这种按章办事、换位思考的工作方式,村民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在村里推行工作,也越来越顺利。

环境美了,腰包鼓了,办事快了,村民的幸福感提升了,村民们都为“我是葛塘人”而骄傲。葛塘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钦堂乡党委书记王鑫在接受采访时说,葛塘村以党建为引领,推进乡村整治规划和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和美丽经济共赢的乡村振兴路径,得到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的充分肯定,钦堂乡将进一步推广葛塘经验,打造钦堂样板,建设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实现建德新崛起贡献钦堂力量。

(记者 朱海玲)



责任编辑: 方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