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诗意建德 山水淘金
2018-08-02 23:19

“步步青山拥碧溪,村村麦陇入桑畦。”这是南宋大臣项安世笔下的严州建德秀美景致,也是51万建德儿女引以为傲的美丽家园。在许多诗人的笔下,建德有着恬静诗意的田园风光,无疑可以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然而,回望建德发展史,我们也曾付出过沉重的环境代价。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前瞻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八八战略”,其中一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省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从戴帽到摘帽

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要不惜用真金白银来还债。目前在全省上下全力实施的“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环境污染的攻坚战、持久战。——摘自“之江新语”《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所谓的“811”行动,就是2004年全省开展的对省内八大水系和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实行环境污染整治的专项行动。建德因地处钱塘江上游,历史的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从此戴上了“省级环境保护准重点监管区”的帽子。

在当时的工业产业结构中,由于历史原因,化工、金属冶炼、建筑材料等一直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也是污染较大且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危害的产业。戴帽后,市委、市政府清醒认识到“环境保护是必须跨过去的一道坎,否则最终损害的不仅是环境,还有产业本身”。

此后,“生态立市”成为建德实施的第一战略。我市还强化党政“一把手”环境负责制和管理网络制,形成了市、镇、村三级管理,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2006年开始,每年开展1—2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先后对化工、电镀、水上餐厅和网箱养殖、高速沿线工业企业、碳酸钙行业、锅炉脱硫改造和禁燃区建设、水晶烫钻行业、竹木制品、制砂行业等进行了专项整治。

市环保局相关人士说,兰江流入建德的是Ⅲ类水,而从建德流入桐庐的却要求是Ⅱ类水,这从“三”到“二”的过程,就是建德环境整治成果的生动体现。到2006年3月,建德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从戴帽到摘帽,建德实现了一次对转型发展的“倒逼”。

2008年,当第二轮“811”行动席卷而来时,建德浓墨重彩地绘就了一条节能减排的科学新路。坚持绿色发展,打造“一区一园”,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整合块状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全市集中式污水处理网络,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实施水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严格实施化工、电镀等重污染企业的第二轮整治,从而让建德生态经济得到稳健发展,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还我绿水青山

在第三轮“811”行动推进过程中,一场聚焦转型发展的“五水共治”行动,于2013年在全省打响,建德的目光首先聚焦到了莲花溪。

“浙江禽蛋在建德,建德禽蛋出莲花”。作为杭州市的畜禽养殖状元镇,莲花镇2013年底蛋鸡存栏近320万羽,生猪2.5万头。伴随而来的是莲花溪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是典型的“黑臭河”,被各级重点关注。

莲花溪的源头就在戴家村,当时村里蛋鸡存栏有80多万羽,生猪2万头。“溪水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粪便,黑漆漆的,天气一热,溪水还会咕咕冒泡。”村主任徐黎明说,那会儿村里苍蝇蚊虫孳生,到了夏天村民都不敢开窗。

一场“还我绿水青山”的“五水共治”行动拉开后,戴家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畜禽退养,蛋鸡存栏约5万羽,生猪下降为零,同时对莲花溪进行河道整治。“2015年运气特别好,”徐黎明说,每一次给莲花溪清淤,老天就会下一场大雨,“感觉就像大自然在帮我们治水。”

莲花溪清理不到两个月,村民惊喜地发现,鱼和虾都回来了,溪水仿佛回到了童年记忆中的样子。到2014年底,莲花溪的水质回到Ⅲ类水。2015年8月,浙江省首届生态运动会在莲花举办,英国姑娘露易丝在游泳比赛夺魁后评价说,莲花溪的水很棒,很干净。

莲花溪,成为建德水环境蝶变的缩影。到2016年,全市205条河道218个断面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Ⅱ类及以上水质占到96.3%,严陵坞出境断面水质常年考核优秀。到2017年底,建德全域水质Ⅲ类水延伸至小微水体,此外还还获得全省县级市水利工作第七名、“大禹杯”提名奖。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绿水就是美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在建德,十几年来一直如此践行。

换来金山银山

今年5月,国家气候中心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评审会,会议授予建德中国首个“气候宜居城市”。之所以摘得这一殊荣,市气象局局长丁卫华分析说,一方面得益于建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更在于市委、市政府坚持走生态发展的路子,坚持加强生态保护,让建德的各项指标在全国脱颖而出。

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摘自“之江新语”《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在“八八战略”部署下,生态经济建设首先是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来落实的。大慈岩镇双泉村在2005年借“千万工程”契机,迈出了改善村庄环境的第一步;2006年结合农家乐观光项目,统一规划特色莲子种植,实现农民增收的第二步;2007年成为全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迈出新农村建设的第三步。

到2010年,浙江省制定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继而又在党的十八大后出台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再向“全域美”拓展。

对于戴家村而言,2013—2015年,村两委和村民完成了“从养鸡到养人”发展思路的转变,绿水青山也可以变成金山银山,靠的就是戴家民宿项目。2015年10月戴家首批12户民宿试营业。“2016年底一算账,经营民宿的农户每户增收两三万元。”徐黎明说,到了2017年民宿就发展到31家232张床位,并且和阿里巴巴飞猪旅行、千岛湖洪盛斋民宿开展线上合作,全年接待游客1.01万人次,实现营收54.06万元。他估计,经营良好的民宿最高每户可增收10万元。

而在钦堂乡葛塘村,近年来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61.8亩,集中流转闲散土地605亩,村集体年收益12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为村集体累计增加725万元收益。被省委书记车俊多次点赞的“葛塘经验”,不仅为全市整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样板和示范,还在全省得以推广。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满眼的绿水青山,是建德永续发展、与自然共赢的根基。正如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所说,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记者 胡燕群)


责任编辑: 黄倩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