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64718371
举报电话: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王少辰:使命牢牢记 初心永不忘
2019-09-23 21:48

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初心、感悟初心、担当使命、勇于作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时,本刊特别开设《初心故事》栏目,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建德大地各个时期涌现出的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的初心故事,激励我市广大党员干部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推动我市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为加快建德新崛起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少辰,男,汉族,1931年3月生,山东临沭人,194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月参加工作,在部队期间,历任宣传员、文工团音乐股副股长、乐队队长、军政治部文艺干事、创作股长,转业到建德后历任县婺剧团副团长、县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名誉主席,杭州市文联副主席。1995年5月离休。

今天,我同大家一道回顾当年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的那场血与火的神圣战争。

70年前,我是所在部队年龄最小的八路军战士,普普通通的文艺兵。在革命的摇篮里长大,在战斗中锻炼成长,我有讲不完的英雄故事。

1931年3月,我出生在山东省郯城县,一个偏僻的贫穷山村,但是我有一个充满阳光的童年。1939年的秋天,罗荣桓政委率领的八路军115师来到了我的家乡,并迅速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打鬼子反扫荡,办起抗日小学,我家里还住着制造地雷的兵工厂技术员。在抗日小学的四年里,我们学文化、学政治,也一心要去打鬼子当八路。1944年5月,在完全小学毕业后,考入山东省立滨海中学。在这所“抗大式”的抗日干校里,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高唱八路军军歌。

1945年6月14日,我终于实现了当“八路”的愿望,穿上军装成为滨海军区政治部宣传队的队员。当兵第一课是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战胜敌人要有两支军队,文艺工作是不拿枪的军队,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为工农兵服务。为兵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拿起文艺武器,用笔尖当刺刀,用敌人的鲜血作颜料,把现实搬上舞台,唱出大众的爱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紧接着,国民党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为了粉碎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6年6月撤销了滨海军区,我们宣传队立即开赴鲁南前线,成为山东野战军第八师文工队。

八师是由两支红军和八路军的连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鲁南三团、五团和枣庄铁道游击队组建起来的,是陈毅司令员“袖中的小老虎”,是能打硬仗、善于攻坚“很好的头等兵团”,是功勋卓著的英雄劲旅(后又扩建为华野第三纵队、三野二十二军)。据军史馆记载: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历经千余次战斗,攻克滕县、泰安、济南、许昌、洛阳、开封、宁波等城市三十余座,歼敌二十二万余人,缴获各种武器战车四千余件,在战斗中涌现出四万多名战斗英雄、模范功臣和郭继胜连、洛阳营等一百六十多个英雄集体。

我为自己能成为英雄辈出的“头等兵团”文艺兵而感到自豪。在战时,我们文艺兵分成小组到突击队冲锋的第一线作火线鼓动,用歌声琴声口号声鼓舞战士奋勇杀敌。男同志还带担架队运伤员,女同志在战地医院精心护理伤员。战役的间隙,就上演《血泪仇》《白毛女》《抓壮丁》等大型剧目,对大批新补充来的“解放战士”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在战场上,我有三件宝:一把小提琴,在战壕里、在行军路上随时演奏;一个标语桶,从山东到河南都留下“蒋军必败,我军必胜”“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大标语;一支钢笔,用它写战歌、唱英雄。难忘1946年的8月,因攻打泗县失利撤出战斗的情景:我来到英雄郭继胜同志的连队时,部队伤亡很大,一个营剩下还不到六十人,战士们情绪波动,需要政治工作跟上去。我便写了《决心把仇报》的歌曲,“擦好枪,磨好刀,练好本领把仇报,我们的鲜血不能白流,定要把蒋匪军消灭掉……”在连队教唱,表达了当时战士们杀敌报仇的决心。随着战争的发展,紧跟党中央毛主席的号令,我又谱写了《运动战》《向前进》《打过长江去》等歌曲,高唱战歌直到1949年5月25日解放了宁波,迎来了伟大的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新中国是怎样诞生的?我想来想去就是一个“打”字。是百万雄师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英明指挥下,依靠全国人民的支援打出来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用当年为人民打江山的拼命精神,为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如今我老了,也要生活在英雄的身旁,年年要到微山湖畔的金合山,到安葬战友郭继胜的西王庄去祭扫陵墓,缅怀英烈,把颂歌唱给英雄听。这就是我不住在锦绣江南,也不住在自己的故乡,而要常住在山东枣庄的原因。我还和英雄生前的“郭继胜连”“金合班”的官兵保持着亲密的联系,我的心仍在军营,人民英雄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七十年前我的家乡,有数十万儿女奔赴前线,在这里走出了八路军“老四团”,也就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彭德怀元帅称赞的“万岁军”三十八军。多年来,这里是名列全国榜首的“双拥模范县”,家乡父老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建德是我的第二故乡,洋溪青龙头凤凰山下,是我1958年6月在农村劳动,结识农民朋友的第一站。61年来,我同建德人民结下深厚的感情,我将永远为她歌唱。我也可以骄傲地说,我是山东人,也是建德人。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我把党来比母亲”,是我最爱唱的歌。听党的话跟党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历尽艰辛从未改变的信念和决心。只要我的生命还在,一定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自觉地“站好最后一班岗”,这就是当年的小八路、雄师文艺兵永不改变的使命担当和初心。

责任编辑: 李俊瑶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