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3817
举报电话: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时政要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便捷公共交通 “提速”美好生活
2022-06-09 08:39

建德撤县设市30年来,广大市民的出行方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公共交通体系和配套交通设施的日趋完善,百姓的美好生活也在不断“提速”。

“上车请戴好口罩,小心台阶。”在由罗桐埠驶往汽车南站的2路公交车上,驾驶员严双建正在温馨地提醒着乘客。二十多年来,严双建和丈夫郑峰从最早开“面的”到成为专职公交驾驶员,对于建德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可谓看得见、摸得着。

据郑峰回忆,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和严双建就一起经营“黄面的”,这可以说城区最早的机动公交车了。那时的“黄面的”招手即停,票价一元钱,车内空间比较狭小,且没有空调,人多拥挤时车内就非常闷热。此外,当时的城区交通条件也不比现在,红绿灯、斑马线等规范的交通配套设施也不齐全,街上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

2000年后,公交客车开始普及,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郑峰严双建夫妻俩的事业也跟着转换,成为了专职公交客车驾驶员。而随着我市对公交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公共交通事业也在飞速发展:运行车辆从汽油车、柴油车到如今的纯电动车;售票方式从人工到自觉投币、刷公交卡,再到如今的手机支付;城市公交线路、车次不断拓展和增多,绿色公交、智能服务也在持续推进。如今,城区运行的公交车已增加到372台。

与此同时,日趋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也在向乡村辐射,家住莲花镇戴家村的郑有坤一家对此深有感触。上世纪90年代,郑有坤在镇上的小学工作,上下班全凭一辆自行车。但要到新安江城区,唯一的上车点位于莲花村口,每天仅有一趟班车,郑有坤一般早上6点半左右就要出门了,到新安江城区之后,由于当时还没有公交车,需要步行去学校。不仅在建德境内出行不便,出趟远门更是耗时耗力。1998年,郑有坤的爱人杨菊珍在郑家村(现戴家村)从事来料加工,每隔几天就要送货到杭州,但那时的交通出行不便捷,从莲花到杭州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

郑有坤说,如今,公交班车开到了乡村,想出门到路口就有定点车站,快捷方便,再也不用为交通的问题烦恼,生活也蒸蒸日上,家中还购置了小轿车,出行更不用愁。退休后的郑有坤担任起了莲花退休教育分会的会长,发挥余热为镇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每年都会组织当地的退休老师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编后语】过去的漫长路程,如今片刻就能抵达。时代的车轮永不停歇,交通工具在更新换代中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建德交通也将给老百姓带去更多便利。

(记者 方滋)


责任编辑: 李宛谦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